APP下载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2-11邱程伟刘运镇桂文龙蔡承奥

江西农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农场主农场有机

邱程伟 刘运镇 桂文龙 蔡承奥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2019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做出总体部署,加快培育出一大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

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类型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尽早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我国家庭农场成为符合各方利益的全新农业生产模式。

1 当前人们对农产品的实际需求情况

1.1 生态环境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与日俱增由于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和土壤污染严重。调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令人担忧。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总体不容乐观。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无机污染物为镉、汞、砷、铜、铅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为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等农药污染。由于水体、土壤污染,使得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的有毒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

1.2 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居民对原生态有机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健康、绿色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随着食品安全故事的不断发生,增加了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因此我国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1]。从目前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看,有机产品的市场容量巨大。目前市场上有机蔬果专门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产品虽然售价是普通蔬果产品的数倍,但是仍然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然而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并不能确定其购买的蔬果产品是不是真正的有机无公害。因此,如何购买真正放心的有机物农产品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迫切需求。

1.3 都市人群回归田园生活需求与日俱增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提高都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得都市人群持续承受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压力。居民日益渴望在闲暇时间摆脱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进驻农村体验田园风光,参与农业劳作,品尝生态美食,陶冶情操。或者拥有自己庄园,在空闲时间带着亲人来到自己的土地上种植自己爱吃的蔬菜,享受田园生活,感受农耕文化,释放都市生活带来的压力[2]。

1.4 青少年学生对农业知识需求与日俱增对于学习在城市的中小学生来说,自从他们的父辈在城市工作、生活,农村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就非常遥远,他们不知道农村的生活、不知道农作的辛苦。调查发现,大家普遍认为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参加农事活动更有利于增长农业方面的见识,更有利于他们在学习期间开拓视野。而且从教师的反馈来看,鼓励孩子走出家庭参与农业活动,更容易提高他们的学习乐趣。

2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场无特色,定位不突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前期农场经营单一,无其他配套服务,客户体验较差,后期追求大而全,毫无特色。这主要是由于家庭农场经营者在初期有着明确的定位,但是随着市场需求及自身经营情况的变化,后期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开始进行混合式发展,从特种养殖、种植到大农业、畜牧业到餐饮服务都有涉猎,从而导致农场发展混乱,打破了前期规划。农场从设计到经营都比较混乱,没有明确的主题,缺乏特色。更有甚者将以前的农地围起来就算作是一个家庭农场,实质上是传统农业的承包商而已。

2.2 农场建设规划不全面,布局不合理大多数家庭农场存在规划不全面、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初期建设规模较小,随着规模的扩大、经营范围的增加,使得农场布局规划混乱,目标客户体验感下降。另外,由于当地政府政策落后于市场需求变化,跟不上农场发展,使得家庭农场处于自由发展状态,缺乏统一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从而增加了家庭农场的建设成本,甚至出现同一区域家庭农场功能相同而产生恶性竞争的现象。同时,在家庭农场建设初期,经营者为了节省成本,没有进行农场发展的可行性评估,导致农场资源利用率差、经营成本提高,进而导致后期经营管理面临极大的困难。

2.3 农场采用传统农业模式,其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很多家庭农场仍采取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其产品和市场上的其他农产品没有本质上区别。有些农场主虽然了解目前市场上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但是由于有机认证成本过高、消费者难以辨别、有机农产品售价加高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望而却步,从而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而由于有机农产品认证困难,农场经营者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没有取得认证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产品打上了有机标签,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最终拒绝同类产品,形成恶性循环。

2.4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土地流转难、融资难由于农业给政府带来的税收较少,导致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足,家庭农场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土地流转难保证和融资难两大问题。由于农民固有的惜地意识,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的期限较短,影响了农场主对农场经营的长远规划和投入。另外,农业是一个投入大、收益率较低的行业,很多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较小,农场主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从而导致农场经营资金短缺。

2.5 农业旅游项目开发不足,可游性不强目前,大部分家庭农场以农业项目为主,主要经营范围为蔬菜水果的种植、销售、采摘,个别农场会开展观光垂钓等项目。但农场的游乐项目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不存在竞争优势,缺乏吸引力。这就使得大多数消费者感觉枯燥乏味,不愿意再次前往。

3 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建议

3.1 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保证多方利益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研究一套适合家庭农场发展的土地流转及运行机制,切实保证土地流转户和农场主的利益,有效解决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期限短、土地不集中等问题,从而保证农场主扩大规模、长远规划、加大投入,保障农场主对农场的经营信心。同时,要明确国家已经实施各种农业补贴以及未来土地可能带来的各种收益仍然归土地流转户所有,并要保留部分土地归农户所有,以满足其最基本的口粮需求[3]。

3.2 做好规划,保证农场经营特色家庭农场开办之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发现市场需求,做好市场定位,建成定位有特色、经营有特点、产品有品位、服务有优势的家庭农场。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农场要向生态有机农场方向发展,给人们提供优质农产品;目标客户需要更多的体验活动,这就要根据农场特点,尽可能安排各种各样的农业生产体验活动,在保存常规的采摘、垂钓等活动的前提下,开展一些让客户参与农业生产的体验活动,如土地认领、动物认领等;为满足青少年对农业文化的了解需求,可根据农场特色开展一些相关教育活动,甚至可以建立相应的知识展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4]。

3.3 有效解决农业资金短缺难题解决家庭农场资金短缺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将大型家庭农场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理顺流转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的关系,使流转的土地可以在银行抵押贷款,同时政府财政政策也应向农业集约化经营倾斜。二是对土地流转金、农场固定投入、机器设备购买等尽可能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解决农场主的一时资金短缺问题。

3.4 开展相关培训,提升家庭农场主的经营与管理水平目前,家庭农场经营者多为当地农民,其文化程度不高,即使开办家庭农场,其生产经营科技含量较低。加强对农场经营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眼界见识,是经营好家庭农场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大对农场主的科技培训力度,同时组织相关的专家到家庭农场进行指导,提升家庭农场的科技含量,增加农场收益。政府部门还要及时采购优质的种子、种苗推荐给农场主,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益,同时做好农产品的销售工作,建立农产品交易平台,为家庭农场的农产品销售提供更多有效的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5]。

4 结语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村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经营的必然趋势和当前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培养职业农民和解决农村产业空心化、人口空心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集约型、知识型、生态型、产业型家庭农场有望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形态。家庭农场应以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思维改造传统农产品的营销模式。通过精准把握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来为消费者提供即具有标准化又具有差异化的优质安全的生态农产品与服务,通过精准定位家庭农场的生态产品与服务内涵及外延,促使生态农业产业和生态旅游、绿色物流、电商精准融合,从而提高家庭农场发展成效。

猜你喜欢

农场主农场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农场假期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农场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一号农场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