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酿酒葡萄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020-02-11耿荟莹周锦文

江西农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酿酒葡萄病害

耿荟莹 周锦文

(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土壤沙化贫瘠,黄河引流自灌,是业界公认的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目前已建成优质酿酒葡萄基地3.8万hm2[1]。近年来,随着种植区域的扩大、种植年限的增加以及苗木引种、繁育体系尚不规范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酿酒葡萄病虫害日益严重。2004年,贺兰山东麓葡萄主要病虫害为霜霉病、毛毡病、白粉病、灰霉病[2];2011年,沙月霞等调查发现贺兰山东麓成灾性葡萄病虫害又增加了葡萄病毒病(主要是葡萄扇叶病毒病和葡萄卷叶病毒病)和葡萄斑叶蝉[3];马金平等发现了贺兰山东麓葡萄缺素症及盐害等生理性病害[1],常因管理粗放、气候影响、防治不力等原因致使病虫害大发生,对葡萄产量、品质和商品率的影响十分突出。近年来,葡萄病虫害发生情况表现以下:霜霉病等老病的发生年年不断,且危害逐年加重,新垦区的开发也带来了新发病虫害,病毒病对各主栽品种侵害依然严重,缺素症及药害现象普遍存在。

种植酿酒葡萄的成败主要取决于病虫害防治效果,故为应对病虫害危害加重、种类增加问题,防控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从重视“轻防重治”转向“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治早期,部分果农在未发病阶段忽视预防并习惯选用低成本的农药,待发病后则不计成本地选用高成本农药或几种农药混用,并随意缩短施药间隔期和增大用药量。这便导致防效不理想、病虫害危害加重,大幅度提高防治成本,并易产生药害,造成环境、果品污染[4]。为改善这一现象,2007年,马金平等提出了“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主,提前进行预防,关键时期进行喷药防治”的综合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2019年,马金平等又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酿酒葡萄基地开展酿酒葡萄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控和农药安全使用等技术研究,提出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现就近年来贺兰山东麓葡萄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系统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为酿酒葡萄病虫害科学防控提供一些实用技术。

1 酿酒葡萄病害

近年来的调查资料和研究显示,贺兰山东麓发现的主要葡萄病害有16种,其中叶部病害有3种,分别是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褐斑病;根茎部病害有葡萄根癌病等3种;果实病害有4种,分别是葡萄灰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及葡萄穗轴褐枯病;全株系统性病毒病6种,主要为卷叶病和扇叶病[6]。16种病害中危害最严重的主要是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和葡萄灰霉病3种。

1.1 葡萄霜霉病

1.1.1 典型症状 叶片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发病后期叶片干枯脱落,出现大量落叶现象。潮湿时,出现幼果烂果现象,表面稀疏的霜状霉层对树势和果实产量影响极大。

1.1.2 发生条件 高湿低温是葡萄霜霉病发病的重要条件,病菌侵染和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湿度是主导影响因子,其中降雨最易引起病害流行。果园地势低洼、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以及树势衰弱等果园环境均有利于发病,而且不同品种对霜霉病抗性存在差异,美洲种较抗病,欧亚种易感病。

1.1.3 防治手段 一方面,以预防为主,做好农业防治工作,保证葡萄园卫生,降低葡萄园湿度。另一方面,田间发病后及时喷药防治,防治关键期为开花前后,即7月上旬及8月上旬。葡萄发芽前,植株附近喷施3~5°Bé石硫合剂,减少初次侵染源;开花前后,喷洒保护性杀菌剂等量式波尔多液150~200倍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喷洒保护加内吸性杀菌剂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等进行防治;发病中期,喷洒专杀性杀菌剂25%精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等进行防治。注意交替用药,喷药间隔10~15 d,要做到均匀喷雾,并且雨后及时补喷。

1.2 葡萄白粉病

1.2.1 典型症状 叶片正面出现白色粉状霉层,果梗、青果上出现白粉状霉层,而且出现裂果现象,部分地区霉层后生小黑点(病菌的闭囊壳)。

1.2.2 发生条件 干旱闷热的天气利于白粉病发生,白粉病侵染和蔓延适宜温度20℃~27℃,适宜湿度为40%以上,7月至8月上旬干旱夏季为发病盛期。枝叶茂密、氮肥过多、通风透光不良等利于病害发生,欧亚种比美洲种易感病。

1.2.3 防治手段 ①在葡萄越冬前后防治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注意通风透光;②铲除越冬菌源,葡萄发芽前喷施3~5°Bé石硫合剂;③生长期药剂防治在防治适期落花后至果实膨大初期进行,预防或发病初期喷施植物源、生物源、矿质源农药保护性杀菌剂,病害发生严重时喷施40%氟硅唑乳油800~1 000倍液等,药效隔离期为10~15 d。

1.3 葡萄灰霉病

1.3.1 典型症状 花序、幼果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病后期大量烂果且易受其他病害侵染,受害果粒干旱时干枯脱落、潮湿时破裂;叶片受害后出现倒V型病斑。

1.3.2 发生条件 葡萄生长季连续降雨,葡萄园温度在20℃~25℃,湿度在80%以上,低温、潮湿、寡照时易发生灰霉病;营养生长过于旺盛、灌水过多、通风透光不良也易被感染;野生葡萄比欧亚种更抗灰霉病,白色葡萄品种易感病。

1.3.3 防治手段 ①灰霉病防治着眼于防,做好田园卫生,减少越冬菌源,加强栽培管理,滴灌、控水控肥、合理修剪降低田间湿度;②7月中旬开始发病,8-9月发生严重,葡萄开花前后、转色之成熟期和贮藏期3个时期是葡萄灰霉病防治的关键期。开花前后喷洒70%代森锰锌保护性杀菌剂500~700倍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喷洒50%氟啶胺内吸性杀菌剂2 000~2 500倍液,注意重点喷果穗且各类药剂交替使用。

2 酿酒葡萄生理性病害

葡萄生理性病害是指因栽培或生理(环境)因素造成的非侵染性病害[7]。酿酒葡萄生理性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营养失调、温度不适、水分湿度不适、机械损伤及药害。近年来,危害贺兰山东麓葡萄园的主要生理性病害为温度不适引起的葡萄日灼病、营养失调造成的葡萄转色病(水罐子病)及以缺铁症为主的葡萄缺素症、水分湿度不适表现的葡萄裂果病。

2.1 葡萄日灼病

2.1.1 典型症状 受害果穗的向阳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果皮及皮下果肉坏死形成褐色干疤,严重时整个果粒干缩成淡褐色僵果。

2.1.2 发生条件 阳光过度直射或气温过高,加之修剪过度、果实嫩叶得不到适当遮阳、土壤供水不足,果粒局部高温失水,发生日灼。品种间日灼病发生程度不同,粒大皮薄品种易发生。肥水及结果量管理不当的树势衰弱,发病较重。

2.1.3 防治手段 适当密植,合理修剪,改篱架栽培为棚架栽培,实施果穗套袋,避免阳光直射;增施有机肥并适当深施,诱导根系深扎,提高树体抗逆能力,高温季节及时浇水,喷施0.1%硫酸铜溶液,增强葡萄耐热性。

2.2 葡萄转色病(水罐子病)

2.2.1 典型症状 葡萄转色病在果粒着色之后表现,有色品种着色不正常,颜色淡,白色品种果粒呈水泡状,果柄与果粒之前离层极易脱落。该病由营养不足和生理失调引起。

2.2.2 发生条件 一般树势弱、摘心重、肥料不足和有效叶面积小以及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

2.2.3 防治手段 加强土壤管理,增施有机肥;控制负载量,增加叶果比;主副梢多留叶片;适当疏穗,采用一枝留一穗的办法可降低发病率。

2.3 葡萄缺铁症

2.3.1 典型症状 葡萄缺铁典型症状是幼叶失绿,除叶脉绿色外叶片全面黄化,老叶仍为绿色。

2.3.2 发生条件 一般碱性、黏重、石灰性土壤或pH值较高的土壤易出现缺铁失绿症。土壤板结、保肥能力差,叶片早期脱落、根系发育不良均会加重黄叶病。

2.3.3 防治手段 ①结合有机肥埋施硫酸亚铁(每株0.5~1.0 kg),提高土壤中可溶性铁含量;②合理留挂结果量,及时叶面喷施硫酸亚铁等铁肥,7~10 d喷1次;③加强叶部病虫害综合防治,避免早期落叶。

2.4 葡萄裂果

2.4.1 典型症状 葡萄裂果典型症状是果粒从顶部裂开,果肉外露,易感染酸腐病等霉菌。

2.4.2 发生条件 突降大雨、果实催熟过度、土壤缺钙、挤压过度均会加重裂果发生,薄皮品种裂果严重。

2.4.3 防治手段 增施农家肥混施钙肥,提高果实抗逆能力,果园内水分供应平衡;适当疏花疏果,花后摘心;落花后至采收前,每15 d对叶片及果面喷施一次钙肥。

3 酿酒葡萄虫害

近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贺兰山东麓已发现葡萄虫害有20种,危害叶片的主要为葡萄斑叶蝉和缺节瘿螨(毛毡病);金龟子为害芽、叶片、花及果实;胡蜂主要吸食成熟浆果。目前,危害最重的酿酒葡萄虫害是葡萄斑叶蝉和缺节瘿螨[6]。

3.1 葡萄斑叶蝉

3.1.1 典型症状 其主要为害叶片与果实,若虫、成虫聚集叶背吸食汁液,被害处叶背形成白色失绿斑点,叶片形成白斑,覆盖黑褐色虫粪,污染果实,引起早期落叶。

3.1.2 发生规律 害虫主要以成虫在葡萄园落叶、杂草中越冬。翌年葡萄发芽前,越冬成虫现在果树上为害,葡萄展叶后成虫迁移到葡萄上,产卵于叶背面。此蝉5月出现若虫,8月中旬、9—10月成虫盛发期集中为害叶背。

3.1.3 防治手段 ①农业防治,如葡萄园远离桃树,冬季清园,加强生长期各项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②物理防治,667 m2园区设置黄板20~30块;③生物防治,即利用天敌寄生蜂控制;④药剂防治,在5月中下旬第1代若虫盛发期发生整齐时集中喷洒,可喷洒90%万菌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3.2 葡萄缺节瘿螨(毛毡病)

3.2.1 典型症状 其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受害后,最初叶背出现苍白色斑点,最后叶正面部分隆起呈鼓泡状,这是螨虫在叶背吸食汁液、刺激细胞增大的结果。叶背受害处密生一层毛毡状纯白色绒毛,后期白色绒毛变成黑褐色。

3.2.2 发生规律 主要以雌成螨在葡萄芽鳞下群集过冬,有时在病叶、枯枝或土壤中越冬,翌年随芽萌发钻入叶背刺吸汁液,受害部位形成毡状绒毛。高温多雨对其生长不利,6—7月为害严重,优先为害新梢先端嫩叶,老叶部位被害较少。

3.2.3 防治手段 ①秋冬季彻底清扫果园,生长期及时摘除病叶;②加强植物检疫,苗木引种前用温汤(热水)消毒;③人工释放天敌捕食螨进行生物防治;⑤早春芽萌动时喷洒3~5°Bé石硫合剂来减少越冬菌源,生长季喷0.3~0.5°Bé石硫合剂加0.3%洗衣粉混合液,或药剂涂蔓包扎,即涂刷50%甲胺磷乳油原液,用塑料膜包扎。

4 酿酒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酿酒葡萄病虫害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4],通过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实现斑叶蝉、缺节瘿螨不造成为害,霜霉病和白粉病不侵花、不侵果、功能叶片不发病,灰霉病的病果率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将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低农残、绿色、高品质的葡萄原料基地。

4.1 植物检疫①葡萄是多年生果树,一经种植几十年环境不会改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种苗检疫制度,从源头控制病毒或病虫害的引进和传播;②确定检疫对象,划分疫情风险区,葡萄及相关产品传播时进行检疫检验,采用机械、温热、微波或射线处理等物理方法和药物熏蒸、浸泡等化学方法;③植物检疫是葡萄卷叶病毒病与扇叶病毒病的主要控制手段,注意温度升高时扇叶病的“隐症”现象。

4.2 农业防治以防为主,加强栽培管理,降低有害生物数量,并降低侵染可能性,具体措施如下:①科学规划葡萄园区,如远离果树等以减少斑叶蝉危害;②使用无毒苗木或脱毒苗,降低葡萄卷叶病、扇叶病风险;③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培育壮株,提高植株抗病力,避免植株产生转色病、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④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⑤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等病残体,及时清除杂草,保持果园清洁,减少菌源;⑥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和商品性好的品种。

4.3 物理防治①利用昆虫趋光性等生物学特性,有效防治葡萄虫害;②使用人工机械方法捕杀害虫,摘除虫枝虫果;③应用颜色、光等物理因素,利用黑光灯、黄板等进行诱杀;④利于果实套袋、树干覆膜等方法阻止斑叶蝉等害虫侵染。

4.4 生物防治①利用生物拮抗作用防治有害生物,如用青霉菌防治白粉虱等;②保护天敌,胡蜂、寄生蜂等都是农业害虫的天敌,可有效减少害虫数量;③植物次生代谢物等可以制成生物源农药,如多抗霉素用于有机葡萄园病虫害防治。

4.5 化学防治药剂防治立足于防,一方面要使病虫害防效到达预期目标,另一方面要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达到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1]。具体的化学防治措施如下:①明确防治对象,对症下药,如灰霉病方式选择二甲酰亚胺类(速可灵)等一些专用特效药,白粉病防治可选择硫磺悬浮剂或三唑酮,叶蝉、绿盲蝽等防治选用杀虫剂;②交替轮换使用农药,在混合用药方面要做到无不良反应、有增效作用、不产生药害、不增加毒性、有兼治作用以及不提高成本;③防治适期用药,低龄幼虫期和害虫发生早期是最佳的防治期,如葡萄斑叶蝉应在若虫盛发期药剂防治,虫害应选择适宜的虫态和药量,病害应选择适宜葡萄生长期用药,如葡萄出土后、开花前、幼果膨大期、转色期和埋土前等;④尽量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与植物源农药,减少越冬病虫源,从源头上防治。

5 结语

加强病虫害防治,是酿酒葡萄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8]。但近年来酿酒葡萄病虫害防治存在许多问题。①果农防治水平参差不齐,葡萄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农药使用不规范科学,个别园区的葡萄浆果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等现象。②就目前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而言,依然缺乏病毒病检测和无毒苗木的繁育制度。③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必须服从丰产要求,不能单独从防治病虫害角度出发;多为预防性措施,在病虫害已经大发生时防治效果不大;害虫天敌胡蜂也会为害葡萄浆果,抗害品种的培育及生物农药研发较困难。

因此,要想生产高品质的葡萄浆果(理化品质高的绿色食品),需要不断改进葡萄病虫害监测、鉴定和防治技术:①对于植保人员、果农等定期进行培训指导,制定预防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农药;②制定酿酒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周年管理措施,加强监测,提前预防,综合防治,适时适量交替使用药剂;③建立无毒苗木繁殖基地,新建园区时必须对苗木进行脱毒处理及定植前消毒,苗木出圃时严格检疫;④建立完善的病虫预警技术服务体系,在葡萄园区安装小型气象站记录气候变化,植保人员预测来年病虫害发生趋势,制定当年园区病虫害防治方案,每隔3 d进行全园病虫害调查;⑤将天敌害虫胡蜂诱杀控制在合理种群数范围,善于发现利用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与微生物发酵产物;⑥规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从农艺栽培、生态调控、药剂选择及合理施用等方面制定一整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基于以上改善措施,可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问题,提高酿酒葡萄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酿酒葡萄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8]。

猜你喜欢

酿酒葡萄病害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上半年酿酒产业产、销、利均增长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更 正
当葡萄成熟时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酿酒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