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0-02-11杨旭东孙丽仙

江西农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斑病田间管理虫害

杨旭东 孙丽仙

(1.吉林省东辽县金州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东辽 136600;2.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农安 130216)

玉米作为现代农业中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对于我国粮食总产量以及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种植人员要想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就需要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根据以往玉米种植情况来看,蚜虫、螟虫、黑粉病等都是玉米栽培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种植人员需要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有效防治病虫害,确保玉米能够健康生长,在提高种植者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在玉米栽培工作中,常见的栽培技术要点分为选种、整地、播种以及田间管理4部分。笔者通过下述内容对这4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1.1 合理选择种子想要提高玉米抵抗力使其不被病虫害侵害,种植人员首先需要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种植的玉米种子,并且还需要在播种之前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如果种植人员选择了与种植地环境不匹配的种子,那么将会导致种子无法顺利发芽,进而出现土地荒废现象。此外,种植人员在玉米种植活动中要明白,传统的人工种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借助现代化种植技术不断缩短植物成熟周期,以提高种植效益[1]。在选定种子之后,种植人员需要合理开展发芽率实验,只有选定的品种满足发芽率才能够将其应用到种植活动中,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土地耕种。最后,种植人员在处理玉米种子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处理流程,浸泡、搅拌、晾晒等环节都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开展,并根据种植需求对拌种的药物剂量进行调整。目前,在玉米种植活动中,磷酸二氢钾是常见的拌种药剂。

1.2 土地的翻整与准备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植地提前开展翻整工作,根据种植需求明确翻整程度,通常情况下深耕在20 cm左右,避免过浅或过深,以免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在当前我国现代化机械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可以利用大型机械处理秸秆、麦秆等物,提高种植地肥力,在此过程中配合灌溉工作,促使玉米得以有效吸收养分与水分,提高玉米出芽率,为玉米后续生长发育奠定基础[2]。

1.3 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进行播种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针对于北方地区而言,通常情况下玉米种植工作都是一年两轮,因此种植人员需要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避免温度过低或者雨水过多,导致玉米种植质量受到影响。在播种过程中,为了保障玉米的收成,种植人员还需要对玉米种子的种植密度进行控制,常见的播种方式为等行距、宽窄行两种,种植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种植工作。

1.4 田间管理在玉米种植活动中,田间管理是否落实到位会直接影响玉米的种植质量与效率。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开展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工作势在必行。种植人员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科学施肥工作,其次要根据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灌溉。以便能够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水分需求。在雨季,种植人员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以免导致玉米出现烂苗现象。在传统的种植活动中,时常会出现化肥滥用现象,导致种植地土壤板结,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这一现象,种植人员要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根据玉米生长需求合理控制肥料的使用比例,避免出现肥料滥用现象。

2 玉米栽培工作中的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前我国玉米栽培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病虫害防治是玉米种植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种植手段。在此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对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测。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对应的防治对策,以便能够将病虫害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论述了有关玉米栽培工作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2.1 玉米的病害防治种植人员想要提高玉米种植的质量与效率,就需要重视玉米栽培工作中的病害防治,避免病害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在实际种植活动中,种植人员要对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察,一旦发现玉米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要在短时间内判断病害类型,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通常情况下,我国玉米常见的病害有黑粉病、纹枯病、大小斑病。

2.1.1 黑粉病 黑粉病是玉米种植活动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一旦感染黑粉病,将会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种植人员需要根据种植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在种子处理阶段,种植人员在拌种过程中可以加入适量的粉锈宁进行搅拌。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应该选择抗病性好、抗逆性高的种子,以便能够在后续生长过程中能够有效抵抗病害侵入[3]。

2.1.2 玉米小斑病 根据以往玉米种植情况来看,小斑病的爆发有着明显的季节特征,尤其在气候较为炎热、潮湿的季节,爆发小斑病的概率非常高。想要有效抵抗玉米小斑病,种植人员需要根据玉米生长情况,从选择抗病品种的种植到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小斑病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现小斑病,要立即对玉米苗间进行排水通风,有效阻碍病原体的传播与扩散,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1.3 纹枯病 在以往的玉米种植活动中,纹枯病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巨大,一旦爆发涉及范围较广,甚至会直接导致玉米作物凋亡。当玉米感染纹枯病之后,作物本身会出现水分、养分下降的现象,导致玉米作物本身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此时种植者可以采用适量的井冈霉素、多菌灵等药物进行喷洒,以达到灭菌目的。

2.2 玉米的虫害防治在玉米种植活动中,虫害是导致玉米产量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种植人员要对玉米虫害问题引起重视,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虫害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进而保障整个玉米植株正常生长,不断提高玉米种植产量。根据以往玉米种植情况来看,蚜虫、螟虫是种植活动中的常见虫害[4]。

2.2.1 玉米螟虫 玉米螟虫是玉米种植活动中的常见虫害,螟虫是一种外表为褐色的小型飞虫。它会直接吸附在玉米作物的表面植株上,尤其在玉米叶片中,会通过叶片中的缝隙直接钻入玉米体内,蚕食掉玉米中的花、穗,进而对玉米的正常生长带来严重影响。想要有效防治玉米螟虫,种植人员可以采用辛硫磷进行治理,将该药物颗粒直接放置在玉米植株的中间部位,然后根据玉米虫害程度选择适量的药物剂量。此外,还可以采用辛硫酸乳剂喷洒螟虫进行治理,确保玉米植株能够正常生长[5]。

2.2.2 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是一种全身黑色的害虫,一旦大量聚集在玉米植株上,将会对玉米种植地造成大面积破坏。并且该虫害的传播力度极强、繁殖速度较快,稍有不慎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种植人员在对玉米蚜虫进行防治时,可以选择氧化乐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以及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对蚜虫进行防治,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对步行虫、瓢虫进行防治。

3 结语

结合当前我国玉米种植情况来看,种植人员要想提高玉米种植质量以及产量,就需要从实际种植情况入手,做好选种、整地、播种以及田间管理工作。此外,针对玉米种植活动中的常见病虫害,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种植人员要对玉米生长状况进行长期监测,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提高玉米种植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斑病田间管理虫害
无花果田间管理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