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院校贯彻“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思考与实践
——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种外语倡议

陈 征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市 300204)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备受国内外广泛关注,历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让我们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标志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教育因其基础性、先导性,在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已成为促进不同领域深化务实交流合作不可或缺的基本支撑。就外语院校而言,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对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探索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一带一路”倡议:外语院校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1、“一带一路”倡议为外语院校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是实现“五通”。其中,民心相通作为其他“四通”的基础,必须以语言沟通为前提。外语院校由于“外”字当头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办学优势,是与沿线国家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契机,积极作为,必将为外语院校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培养非通用语国际化人才,促进跨地区跨国界科研合作等带来更多机遇,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创建“双一流”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外语院校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从自身看,非通用语种专业尚不能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学科专业实力制约着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区域和国别研究成果的咨政服务能力不强,等等。从外部环境看,外语院校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外国来华留学生生源竞争,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专业、课程、师资、教学管理等核心要素能否得到沿线国家和高校的认可,形成吸引力和竞争力,等等。

2、“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外语院校的优势和特色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必须以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为基础,这既需要对沿线国家语言的掌握,也需要广泛的国际交流渠道、稳定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等。外语院校在长期外语为主的办学实践中,汇集了一批优质外语师资,外语学科专业数量和实力显著增强,国际交流渠道日益广泛,联合培养、交流互访机制不断完善,孔子学院等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国际化办学“先天”优势,能够满足“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国际合作及对外开放等基本前提。全国各外语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凝练出不同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积极努力。

3、外语院校应该成为贯彻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排头兵”

主动对接国家发展倡议需求,是外语院校永恒的使命。外语院校作为我国教育领域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既能够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为促进国际对话、民心相通提供语言支持,也能够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因此,外语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号召,主动对接国家倡议,自觉肩负起培养“一带一路”倡议急需人才,做好决策咨询服务以及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持续加强质量体系建设,搭建开放包容的人文交流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工作,成为贯彻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排头兵”,为“一带一路”倡议向更深层次延伸贡献力量。

二、积极作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在贯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办学实践

1、加快实施语言倡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语言沟通是实现“五通”的前提。学校将完善语种专业设置,增强学科实力,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搭建语言沟通的桥梁作为首要任务,并在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加以提出。围绕努力目标,学校成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专业设置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申报并获批10 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专业。注重专业建设,出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专业急需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等制度,“一带一路”沿线西亚非洲语种专业群、“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语种专业群等9 个专业(群)获批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召开学校2019 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等为契机,全面落实本科教学改革举措。推进大类招生和相关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等,以“项目班、双学位、辅修、课程群”等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大力实施“1200 工程”,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招生和培养,积极筹建“天津市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预科学院”,为有意来津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提供汉语预科教育。

2、搭建广阔交流平台,夯实人文交流基础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学校重视交流平台作用,搭建文化双向交流的桥梁,以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传播,促进“一带一路”相关领域事业发展。“走出去”方面:加强孔子学院建设,共建8 所孔子学院;承接“一带一路”国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留学生本土汉语教师选拔考试;获批孔子学院奖学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资格。发挥孔子学院交流平台作用,支持孔子学院与相关单位共同主办“中国—葡萄牙北京对话: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葡合作”国际研讨会、“一带一路”中乌建交25 周年:成就与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高层次国际会议;持续做好孔子学院“三巡”活动,派出优秀团组和专家赴孔子学院进行文艺巡演、文化巡展、专家巡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为深化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贡献力量。“引进来”方面:为促进天津资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衔接融合,引领社会各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校与相关单位共同主办了“天津国际大讲堂”等系列活动,重点邀请“一带一路”沿线65 个国家驻华使节,介绍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搭建推动民间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

3、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升智库服务能力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对话离不开智力支撑。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召开了“新形势新机遇——智库高端论坛暨智库建设工作会议”,推动建设国别和区域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与天津国际化发展、翻译和跨文化传播三个具有天津特色的智库群和实体研究机构。大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获批“俄罗斯研究中心”等5 个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积极承办了第二届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理事大会暨“一带一路”城市发展倡议专题研讨会,学校“一带一路”天津倡议研究院正式加入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并发表《“一带一路”城市发展倡议白皮书》。此外,学校还举办了“一带一路”视阈下中乌人文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视阈下中白高等教育合作论坛、“一带一路”与中俄高校外语教育创新论坛、“东北亚国际关系学术论坛”国际学术会议等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依托学科、人才和各级科研平台优势,狠抓科研成果质量,形成了以《“一带一路”建设亟需构建语言倡议》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咨政研究成果,得到中央及天津市领导同志的批示并在《人民日报》刊登。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打造社会服务高地

学校努力将外语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咨询、翻译、培训等服务,为更多行业和部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语言和智力支持。获批并成功举办了天津市“一带一路”区域问题与语言文化高级研修项目,启动了“‘一带一路’中华民俗文化图说译丛”出版倡议工程。进一步加强高级翻译学院、天津市外事翻译人才储备基地等平台建设,组织成立“京津冀MTI 教育联盟”,共建“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合作基地”。整合校内外多语种翻译资源,扎实做好多语种翻译人才队伍的培养、储备工作,面向社会提供专业的多语种翻译服务和外事接待服务,推动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加强校政、校企合作,与河西区人民政府、北辰区教育局签署合作协议;承接中国援加蓬第19 批医疗队法语培训项目以及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定向井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等单位的外语外事培训等项目。持续发挥学校志愿服务的品牌优势,做好各类涉外大型站赛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语种外语倡议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