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和构建: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

2020-02-11杨东坪魏先越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价值观核心

杨东坪 魏先越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方向和主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工作重点。

目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总体表现为主流积极向上但存在突出问题,政治价值观迷茫、模糊、多元化,人生价值观低层次、趋向功利化,道德价值观缺失,社会责任感不足等。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教育理念淡薄,教育目标弱化,教育内容缺失,教育方法陈旧,教育合力不足等。综上所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塑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与思想基础

1、价值与价值观的涵义

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都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价值是主体和客体间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的内在需要和主体的内在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意义关系。价值观即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态度、观念、信仰、理想和思想观念等的总和。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 字基本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互为倚重、各有侧重、科学严谨、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价值思想渊源:中国传统的大同社会和孔子思想的“和”与“礼”正好成为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理念的契合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为无产阶级利益与人类解放服务的价值取向,以及实现社会平等的价值理念。

列宁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列宁从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提供理论指导,回答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与现实基础差异的认识以及处理办法。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中国共产党各代领导集体把握社会主义的价值核心,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实际、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同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特点及规律

文化传承性:理想信念的形成受环境和教育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个体进入学校机构接受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之前,环境因素占主导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从我们每个人牙牙学语背诵《三字经》,到逢年过节家庭的团圆饭,个体在大学阶段之前已经拥有对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的内在认同。道路认同正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直接影响到个体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现实层次性: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由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两部分组成的。理想信念的形成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当下到长远,由确定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到形成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要促进大学生个人理想社会化和社会理想的个性化,使两个层次之间能够相融共通,而非顾此失彼。

内外互动性: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过程中反复循环,使个体内外达到认同统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个体在理论与实践、个体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等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中,将外部的社会理想逐渐认同、吸收成为内在的个人理想。

自主选择性:当今社会时代的开放性赋予了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更大程度的选择性和自主性。教育者应当对此予以尊重,但不能一味地“说老话、走老路”,而应该引导学生先学会正确比较,再进行自主选择,帮助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环境影响的博弈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认知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状况是积极向上的,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信仰选择,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有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对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产生怀疑,失去信心。有的学生盲目崇拜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有的学生对政治持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态度。

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肤浅。对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崇尚“分数最大”,最终变成了“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透彻、不系统、不深刻。

部分学生价值选择趋向功利化。有的学生学习和就业目标偏重自我发展,强调个人利益,甚至追求权力和享乐,对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持保留态度。

部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脱节。市场经济趋利避害的特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的之间存在矛盾。部分学生陷入理论认同与现实困惑的矛盾中。

以上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从社会角度分析,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强烈冲击,多样化的大众传播媒介迅猛发展,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对这些信息和言论难以去伪存真,容易受其感染。从教育角度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诸多不完善,重课堂理论,轻社会实践,使理想信念成为束之高阁的空谈。思政工作队伍也为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所累,高校、社会、家庭三方的合力尚未形成。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分析,90、00 后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看问题敏感且缺乏深度,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缺少情感认同和实践经历。

四、基本途径和对策建议

1、融入教育教学,强化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认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强化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在目前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必须着力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鼓励学生立足新时代新特点,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自身为出发点思考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好知识、提升素质,积极投身国家基层、西部建设一线。一是要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做到“课前重视宣传”“课堂重视教学”“课后重视实践”,增强课程的时效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二是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既要提升自身认知能力水平,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学生心、入学生脑;三是结合课程实践和学院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认真总结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和近代中国发展历史,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2、融入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知能力

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广的信息接触范围,但毕竟没有真实地融入社会,对社会文化及国家发展的理解很大层面上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高校要多途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认识,对社会、国家的发展现状的理解。一要组织大学生带着课题到乡村、机关、企业等单位去实践、去调查,通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鲜活成果启发学生的认识。二要组织大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去参观、去实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三要大力宣传日常实践与志愿服务,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3、融入文化育人,增强大学生对价值观精髓的继承性与自信心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时,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一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二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和构建。三要强化传播传统文化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四要提高高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仅要培养讲授传统文化的骨干教师,更要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文化底蕴,使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

4、融入制度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性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引领和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然是一个持续性与艰巨性并存的过程。以上途径还远远不够,必须融入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达到长期性教育目的。高校需从学生教育管理入手,形成与构建意识形态同步的价值观培养机制。一要抓好党建,以党建为学生工作的龙头,保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得以充分体现。二要创新班导师工作机制,动员全体专任教师参与到立德树人工作中,逐步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三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全方位覆盖的网络体系,及时跟踪、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

5、融入新媒体,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

新媒体的发展要求高校思政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比传统说教方式更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新媒体信息发布快、覆盖范围广等优势,都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地宣传,占领更大范围的舆论渠道。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价值观核心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