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非全面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方案初探

2020-02-11马晓丹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非非洲国家

马晓丹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300387)

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友好交往由来已久,历史上两国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较为频繁,交流成果十分丰富。早在唐朝,中国与非洲国家就有了间接交往,中非之间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贸易往来。时至宋朝,中非之间的交流无论范围或是内容都有了更大程度上的提升,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于南宋时期逐步通过阿拉伯人之手传入非洲北部地区。郑和下西洋标志着中非友谊达到了中国古代对非交往的最高峰。

一、深化中非全面合作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历史都迈向了新纪元,中非合作对于双方均有巨大的、实在的好处,在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过程中,非洲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中国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同非洲国家的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中非合作的必要性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

1、非洲重要的战略地位,非洲位于世界商运中心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北面越过中海与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大洲——欧洲隔海相望,东北部与世界能源中心——中东陆海相连,非洲本身拥有世界多处交通咽喉要道,北非与南欧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是进出西地中海进而通过地中海链接印度洋的唯一水路通道,苏伊士云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中东石油运输至南欧西欧各国的必经之路。南非的好望角所在的航道更是南美国家与印度洋沿岸国家进行商贸往来的黄金水域。

2、21 世纪是一个自然资源紧缺的世纪,而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基本原料,非洲矿物资源丰富,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巨大。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势必引起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关注,非洲将成为世界下一个能源中心。

3、与非洲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是体现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最佳场所,“软实力”体现的主要是一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对于世界他国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非洲国家对“中国模式”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浓厚兴趣。中非同为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及其成就有利于双方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国崛起的新科技成就也更有助于非洲国家改善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二、中非实现全面合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中非全方位合作在给双方带来互利共赢的好处的同时将会不可避免的遇到来自双方合作中出现的内部阻力与外部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中非双方的合作缺乏深度和广度。中国古语曾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常往来。”我们自然坚决反对中非交流中那种只顾当前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功利性合作,但实际情况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现在的合作更多是由于经济上互补性与历史上的中国援非行动带来的正面效益所维持的,双方的合作交流深度和广度均有待提升,以往中国的对非援助主要针对非洲国家政府层面,普通非洲民众很难享受到中国援非行动带来的好处,教育、科技、农业等民生方面的援助项目少、力度小。中国企业在非投资期间常常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缺乏商业道德,商业贿赂、偷工减料、非法雇佣和解雇工人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工矿企业和基建企业在非经营期间常常因破坏当地自然环境而遭到民众抗议。

其次,非洲内部的民族和宗教问题严重影响中非合作。大多数非洲国家,部族繁多,宗教林立。信仰不同宗教的部族由于语言和文化不同,加之为了争夺国家统治权和使自身部族利益最大化,导致国家政权软弱、政治控制力薄弱。反对党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贫富分化、发展缓慢等问题趁机向执政党发难,煽动人们改变现状,但持续的政党林立、政治混乱局面反而是国家经济遭受更大程度上的破坏。另一方面,非洲国家由于地处国际交通要道,本地区外来极端势力和恐怖分子渗透严重,以北非为例,北非地广人稀,各国宗教构成极为复杂,国家政治制度各异,既有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为代表的泛伊斯兰化国家,也有埃及和突尼斯为代表的伊斯兰宗教世俗化国家,各个国家内部矛盾纷乱复杂,既有伊斯兰保守派和伊斯兰世俗派的不同教派冲突,也有伊斯兰教徒与基督教徒等不同宗教间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由此导致上述国家内部的极端反政府派别和境外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国际恐怖势力相结合,扰境掠民,大肆破坏。

最后,霸权国家和强权政治的不合理干涉。非洲在近代历史上曾长期遭受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非洲国家独立后,由于国际不合理的政治经济格局的存在,非洲各国仍依旧面临霸权国家的政治干预、经济剥削、军事干预的严重威胁。境外大国一直以来在非洲各国培养其利益代言人和扶持利于己方的傀儡政权上台。美国在几内亚湾地区建立非洲司令部是欧美大国企图干涉非洲内政的具体体现。霸权国家还利用其科技、经济领域的传统优势对非洲国家进行经济掠夺和人为制造“技术鸿沟”和“信息鸿沟”。霸权国家一向习惯于对非洲事务指手画脚尤其可恶的是,欧美国家眼见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竟不惜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指责中国打着帮助非洲的旗号,实施“新殖民主义”进而达到掠取非洲资源的真正目的。这真是一种贼喊捉贼的卑劣手段,防人之心不可无,中国应当高度警惕霸权国家的肆意指责和恶意干涉对中非合作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深化中非全面合作的具体举措

针对新形势下中非合作面临的诸多困境,中非上方应本着友好往来、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和对历史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进一步深化中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中非关系更好更快发展。具体可在以下方向加强合作:

首先在政府层面,加强中非双方的高层交往,建立中非高层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尊重彼此国家核心利益,秉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各自国家的内政和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尊重彼此人民的政治选择,针对双方共同关注并有重大利益交集的问题及时交流各自看法,争取达成能被对方所接受的共识,对于双方在合作中的出现的不同看法和利益冲突,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寻求利益的交集处,求同存异、搁置争议,一致合作向前看。中国的智库和相关科研部门积极关注非洲国家发展现状,为非洲国家可能出现的政治、经济不稳定因素提前向本国政府发出预警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次在经济层面,深化中非经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经济合作向新领域和高层次发展,在中非现有经贸格局基础上,贸易门类应当逐步摆脱简单的原料进口和日常用品出口的低级贸易格局,中国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应抓住非洲市场广阔,潜在消费群体巨大的有利格局加大对非洲的技术援助,帮助非洲建立起自己的民族企业,建立产销对路的产品工业网。加大有益于非洲国家国计民生的农业、水利、交通领域的投入资金,企业在非进行建设的同时注意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注意满足当地民众的正当经济利益诉求,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有助于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一定要把中非经济合作的成果惠及非洲普通民众。同时,尊重非洲各国的法律法规,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不正当商业行为,以质量取胜、以诚信为本,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也要善于利用当地法律和国际相关商业法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最后在文化领域,中国和非洲诸国同为世界古文明重要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非双方交流的重要依托。在非洲举办“中国年”和在中国举办“非洲文化节”。探讨文物保存的有益经验,深入发掘历史上中非友好交往的历史文献和文物实物,加深中国和非洲民众对彼此悠久文明的直观了解,联手把自身优秀文化成果和民族风情展现于世界各国人民面前。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中国与非洲各国留学生交流规模,中非友好合作未来的基础在于年轻人,让更多有志于促进中非友好合作的非洲青年人来中国留学和深层次交往,让他们了解和学习中国发展的经验,回国后结合本国实际条件,促进自身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促进中非传统友谊和深化中非之间各层次的友好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非洲国家处于“一带一路”的西部沿线,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能巨大,合作意愿强烈。“一带一路”倡议为新时代中非友好交往增添新动能,搭建新平台,创造新机遇。这一切对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实力和维护良好的国际形象以及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均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中非非洲国家
An Uncommon Trip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非洲鼓,打起来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