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过滤理论指导下的唐山学院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干扰因素与对策研究

2020-02-11马振秋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唐山日语学习动机

马振秋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教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但效果并不理想”的问题引起了本人的研究兴趣,社会对于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强烈的需求与学生日语应用水平不高以及对于就业的不积极的态度的反差更是增加了进行本项研究的紧迫感。

笔者通过深入学生谈心,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践研究和通过查找资料、教学观察、文献研究的方法,找到了问题所在,并通过研究组成员的讨论和到兄弟院校的走访,找到了一些有效地应对策略。

一、研究现状

纵观外语教学干扰问题研究的现状,多是关于英语人才培养的研究。虽英语和日语同属外语大类,但在本科阶段,存在着英语学生有十年左右比较好基础和日语学生零起点的差异;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巨大差异;甚至崇拜欧美、仇恨日本的民族感情的差异,这都注定了不能照搬现有研究,且作为地方二本院校,在生源和人才培养目标上都与一本院校有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希望对于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和与之相应的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二、查找问题

为了准确找到唐山学院日语人才培养中干扰因素,课题组成员通过深入各年级学生中,选择较为轻松的聊天问答式让学生吐露心声。主要包括以下一些问题:(1)为什么选择日语专业?(2)毕业后要做什么?(3)会有时觉得紧张焦虑吗?什么时候会觉得紧张、焦虑?(4)有学习目标吗?什么样的学习目标?(5)会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回答正确是什么样的心情?不正确时会怎么样?(6)对自己能学好日语有信心吗?信心源自哪里?没什么没有信心?总结学生回答情况如下:

1、产生焦虑感

在没有做好充分预习和准备时最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在进行听说和即兴口译训练时害怕被提问,最忐忑不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会产生成绩的差距,对于语法较难的日语就会失去信心而倍感焦虑,害怕回答问题出现错误被别人嘲笑,没有百分百把握的问题不敢大胆挑战,怕错而焦虑。

2、缺乏学习动机

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是自己填报的志愿,但对于为什么要学习日语,未来要做什么还是很迷茫,或者只是盲从于别人。被“大学学习60 分万岁”、“高中辛苦些,到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的言论误导,很多学生只为应付期末考试。毕业之后,一些学生不知道能不能胜任日语相关工作,不清楚毕业后是就业、留学还是考研,没有积极拼搏的决心和状态。

3、缺乏自信心

很多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就处于中游位置,所以不敢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会变得非常优秀成为拔尖人才,从而在未来的就业和考研竞争中能脱颖而出。受学习外语以应试为目标的影响,不相信在听说方面也可以做得很好,一些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与预想的不一致时不能够及时调节自己,丧失学好的信心。

三、寻找对策

1、理论指导

针对于上述问题,通过大量查找资料,发现关于本项研究的相关理论。在20 世纪80 年代,美国语言教育家Stephen Krashen 提出了"情感过滤"理论,该理论认为情感在外语的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会阻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输入,从情感三大因素:焦虑感、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三方面研究造成学习障碍和干扰因素。这与之前查找的问题相吻合,据此"情感过滤"理论适合指导唐山学院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干扰因素与对策研究。

2、实践对策

为了减少负面影响,本项研究将以此理论为指导,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到兄弟院校调查的研究方法等,找到了适合于唐山学院日语专业学生和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对策。

(1)明确学习动机,确立适合自己的“小目标”和“大目标”

美国语言教育家Stephen Krashen 提出的" 情感过滤"理论,明确指出了学习动机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就像是失去雷达引导的漂泊在大海中的船。从而也不会从实现目标中收获成就感而形成爱学——会学——学好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接触社会,了解就业、考研和留学的情况,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大目标”。如果学生实在找不到自己的“大目标”就在每一个年级,设立自己的“小目标”。比如大一考过N3,大,二考过N2,大三考过N1,这样就能脚踏实地的完成知识的积累,最终实现“大目标”。

(2)用强大的心理素质战胜焦虑

关于这一点,更多的研究单纯强调要创造轻松的环境,老师多鼓励学生。当然,通过营造氛围,有助于排除心理干扰因素的影响。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尽量多地通过听说方式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应让学生习惯用日语交流。但单纯的强调创造轻松的环境,老师多鼓励学生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反而可能由于学生存在的惰性和对于夸奖的疲劳而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学师生要配合进行有意识的心理素质的锻炼。比如,到众人面前朗读课文,客服恐惧积极回答老师的即兴问题,大胆的用日语表达对某一件事的看法等。

对于因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焦虑,可以通过老师有规律的教学安排和师生对于下次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前有一个良好的沟通的方式解决。用规律和沟通再加上合理的学习计划来客服焦虑。

对于怕出错而产生的焦虑,可以让学生对于各种日语表达都注意学习,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养成求知的好习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应对各种场合打下身后的基础。其次正确认识犯错,一方面强调课堂是允许学习中犯错的,不必过于苛责自己,另一方面出错后要查找原因,避免出现同样错误。

(3)培养自信心

鼓励学生以职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塑造自己。不能以我从小内向胆小为借口,不去积极改变和提升自己。通过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实例来鼓励学生,使学生相信自己如果努力也能成为优秀人才。在课堂提问中老师要准备不同难度的问题,对于基础稍差的同学可以适当提问较为简单的问题,以保证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下要通过结对子,加练抽查的方式让基础较差同学尽快进步。对于学习日语的畏难情绪要及时发现和引导。例如告诉学生掌握越难的知识和技能的人会因为稀缺而身价倍增,鼓励学生看到克服困难,掌握较难知识的价值。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树立自信心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所以应该教育学生包容,与人为善。利用成就感和自豪感树立自信心,通过认真准备,并积极表现

四、跟踪效果

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对于上述对策的跟踪回访,研究小组发现,学生对于学习动机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较为客观和实际地初步确立自己的“大目标”。其中百分之六十左右学生选择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百分之二十左右学生选择优先考虑就业,百分之十左右学生选择留学,尽量选择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比率呈现提高趋势。同时,学生每个学年的“小目标”也基本能够提前确立。其中积极参加日语国际能力考试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课上课下相结合对于抗焦虑,增强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的训练,95%学生反馈自己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加强,在众人面前能够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较为冷静和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进行语言转换。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自信心也在加强。能主动积极回答各种问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各项专业竞赛中能大胆的展现自己,并且取得较好的成绩。就业率也在逐年提高,并且从用人单位反馈的好评越来越多,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加强。

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日语人才。为地方经济成功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唐山日语学习动机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唐山香酥饹馇圈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王大根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