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对泉州“海丝”文化的育人构建

2020-02-11蔡文桂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海丝育人大学生

王 欣 蔡文桂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将“海丝”文化以鲜活的形态应用于高校教书育人中,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走出一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教育之路,提升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生的文化抗压能力和文化甄别能力,从而走出多元文化冲击的现实困境。

一、“海丝”文化的历史脉络和特征

“海丝”文化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唐宋时期。海上路线进一步发展,使得“海丝”文化在元明和清初达到了鼎盛。尽管清朝中后期海丝文化发展缓慢,但相关的文化遗存却保留了下来,为我们研究“海丝”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①。21 世纪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势必把“海丝”文化的研究再次提上日程②。“海丝”文化的主要特征有:

1、“海丝”文化的开放包容性

“海丝”文化海纳百川,体现了一种包容文化差异性的开放姿态。“海丝”文化对待外来文化并没有拒绝,产生冲突,相反更多地体现出的是一种尊重与包容。这种文化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胸怀,展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2、“海丝”文化的和平性

“海丝”文化的和平性集中体现为追求和平的民族精神。我们的祖先在进行海洋商贸活动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和平友好的宗旨,以和而不同的理念与各个不同的文化和谐共生,与沿线各族人民平等合作互利共赢。

3、“海丝”文化的创造性

洛阳桥是工程建设领域中创造性设计和施工模式的典型例证,其对建筑工程的构建乃至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充分展示了“海丝”文化中所凝聚的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海丝”文化资源在高校教书育人中的价值

“海丝”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良好的思维方式,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增强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为“海丝”文化的发展提供契机。

1、“海丝”文化丰富了高校育人的教育内容

“海丝”文化提供许多丰满、鲜活的教育素材。“海丝”文化资源内涵十分丰富,合理地将这些资源融入到高校育人的全过程,能够加强学生对“海丝”文化的理性认知,拓宽高校育人的渠道。

2、“海丝”文化改善高校育人的教育方法

带学生到“海丝”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运用多种实践形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促进他们进行理性思考,从而提高育人的教学效果。

3、“海丝”文化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特色

“海丝”文化作为泉州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增强地方高校教育工作的影响力,而且可以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增强地方高校的品牌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4、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把“海丝”文化融入到高校育人的全过程,一方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传承中创新与发展,增强了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提升了大学生的进行文化创新的能力,增强了大学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高校从文化自信视野下利用海丝文化教书育人的必要性

1、从文化自信视野下研究“海丝”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文化逐渐多元化的发展,现今年轻人受到西方价值观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容易处于不稳定的矛盾之中,中国面临重建文化自信的历史紧迫性,当代高校应当主动承担起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责任,提高学生在文化鉴别过程中创新的能力。

2、有利于提升“海丝”文化的价值,实现“海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通过对“海丝”文化加工整理,在传递、传播文化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变革以及学生的身心状况,兼顾高校教师自身价值观的差异,赋予现有“海丝”文化以新的文化内涵,使“海丝”文化的发展能够做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改进和创新教育方法,选择“海丝”文化的精华,加强培养受教育者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力。

3、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强化大学生的拼搏和创业精神

“海丝”文化必须顺应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容纳和吸取新理念来赋予“海丝”文化当代生命。把“海丝”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是适应时代发展做出的新尝试。对于促进大学生看待世界局势,分析国际问题具有更辩证的视角以及更开拓的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丝”文化所蕴含的和平、创新、拼搏、包容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曾经鼓舞和引导着中华民族拓展新的生存空间。拼搏、爱拼是“海丝”文化的重要表现与理念,当代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海丝”文化更以敢拼、会拼的精神,展示出中华民族锐意进取、敢于拼搏的胸襟。

“海丝”文化中务实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启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积极鼓舞他们磨砺意志,不断地创新进取,激励他们不断奋进。

“海丝”文化必须顺应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容纳和吸取新理念来赋予“海丝”文化当代生命。把“海丝”文化融入到高校育人的范畴,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帮助他们辩证地对待东西方文化,理性地应对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从而焕发出勇于开拓和创造的生机活力。

四、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利用“海丝”文化育人中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分析,笔者发现“海丝”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困境:

1、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冲击

在文化多元化的同时,文化霸权主义依旧强劲。随着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攻势愈加强烈,通过互联网、电台等载体大肆传播,将思想文化渗透到我国,欲求用西方的价值标准影响我国的青年大学生④。相关不良信息使得部分大学生传统民族文化认同弱化、信仰危机、信念淡化、信仰偏移,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削弱了我国主流文化的话语权,扭曲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高校“海丝”文化教育机制的影响

就“海丝”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来看,目前还缺少应用“海丝”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规划。高校在“海丝”文化的研究和探索方面,目前尚未制定出相对完善的“海丝”文化教育机制,甚至还没有意识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利用“海丝”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缺少完备的规章制度,包括制定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计划方案、实施细则及效果评价。许多高校在运用“海丝”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资金不到位、资金链短缺等等,这极大地束缚了“海丝”文化德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五、文化自信视域下开拓“海丝”文化教育价值的路径选择

1、以文化自信为出发点认识“海丝”文化教育的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强国”战略的带动下,回归并强化自身的文化属性,提升文化的引领、认同和传承作用,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而努力,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⑤。在思政教育中借助文化自信持续扩大“海丝”文化的内涵,拓展其外延,要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提升“海丝”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高校在围绕高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依据“海丝”文化特色,努力造就一批新时代的人才队伍。大学师生要秉承文化自信的价值理念,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去批判地借鉴多元文化。加强“海丝”文化教育,对于引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2、融入文化自信,合理建构“海丝”文化德育教学体系

高校将“海丝”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完善课内外的教学体系,丰富教育内容,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对“海丝”文化的情感共鸣,增强育人的实效性。

(1)开设相关选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加深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责任,增设传统文化选修课。通过梳理“海丝”文化的历史脉络,挖掘海丝文化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海丝”文化的热爱,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提升文化自信心。在现有的课程中,开设诸如方言、曲艺欣赏等课程,增加“海丝”文化教育。艺术院校可以开设南音南戏、体育学院开设南拳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课程,使知识结构尽可能地涵盖文化、教育、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等众多领域。而在课程的实施方面,要把握好学校课程研发与科研院所、文化团体指导组织结合的原则,积极发挥教师教育研究与学生学习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2)丰富实践教学

高校需要开展体验感受型的实践活动。学生到“海丝”文化教育与实践基地,身临其境去感知和体验,感受“海丝”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提升文化自信心达到自我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海丝”文化传承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学习“海丝”文化的自觉性。学生能够增进对“海丝”文化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培育和打造“海丝”文化品牌,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3、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对“海丝”文化认知的程度,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高校教师要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文化自信心,坚定文化自信。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海丝”文化知识,全面了解“海丝”文化的渊源、发展与现状,具备高校思政教育与“海丝”文化融合的意识。必须实地考察“海丝”文化的历史遗址,调研本地区的“海丝”文化课程资源,并交流“海丝”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具体做法。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教育、新媒体、大数据等手段实现区域内资源和成果共享。

4、积极探寻“海丝”文化有效运用的长效机制

在将“海丝”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时要有顶层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融合性方案,需要相应政策的支持和保护来保证“海丝”文化的发展,形成高校“海丝”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保障机制。教育工作者要正视“海丝”文化的科研价值及德育价值,培养专业的科研队伍。其次,要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海丝”文化发展项目的专项科研资金方面,应该切实保障高校以及各级高等教育管理部门资金落实到位,此外可以考虑成立“海丝”文化发展基金,由政府、社会爱心人士、海外华侨华人投入一部分资金,积极拓宽资金的渠道来源。

学校作为思想的引导园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要主动承担起传承区域文化的历史使命,“海丝”文化独具魅力的教育内容以及良好的地域风貌,为新时期的高校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的教育载体,高校应充分挖掘“海丝”文化中的优秀的教育元素,要做到深层梳理和文化剖析,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教书育人相辉映,用“海丝”文化精神来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提高学生认识历史文化价值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地审视西方文化,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我们要不断推进“海丝”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海丝”文明不断地进步,让“海丝”文化真正地扎根于大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她成为一种能够维护国家安全,维系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基础性和稳定性的力量。

注 释:

①余秋雨.丝绸之路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脉[EB/OL].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6/09/02/011472757.shtml,2016-09-02.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2016 年版.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0-191.

廖大珂.海上丝绸之路与华侨[J].海交史研究,2015,(1):88-108.

④邓冬华,郑耀星,林宝民.闽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利用:以泉州为例[J].东南传播,2006(11):91-92.

⑤裴倩倩.文化自信视阈下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6):48-51.

猜你喜欢

海丝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如何讲好“海丝”故事: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览叙事方法的研究——以“无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万盏蜡烛 祈福海丝申遗成功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