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视域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育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

吕 双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2017 年1 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信息化教学改革业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利用新兴信息技术进行多模式教学探索的实践层出不穷。因此,教师除具备传统的职业素养外,还需具备一定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改革,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和完成新形势的教育使命。

一、混合式教学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概述

1、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与优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和现代教学理念结合,通过在课内外适当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利用线上平台、移动媒介等改观传统学习、课堂讲授和师生互动面貌,使课堂内容和形式多维立体,是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模式的最佳融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网络时代学生的行为方式,其灵活、开放的学习方式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师负责规划学习内容,引导、监控和辅助学习主体,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认为引发了国际教育界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这种模式下,教学内容、学习途径和课堂形式的多模态性既可以满足泛在学习诉求,又可以兼顾个性化需求;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优化学习过程;既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开发,也提高了师生的信息化能力。

2、信息技术能力的内涵与特征

信息技术能力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和传输信息的能力,其更倾向于对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关注的是一种工具或技术的使用,从而使周围的行为方式或环境发生改变。在教育教学方面,体现为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媒介合理地、有效地获取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效果等综合技术能力。

信息化教育媒介不断变化更新,电脑、手机、移动设备等已经走进课堂,而且可能成为未来教育的常态,因此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能力,恰当把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度和量,实现与媒体的良性互动。目前手机移动终端功能强大,教师利用社交软件可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与学生的沟通,利用网络资源教师能够获取、存储和加工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软件可以开展混合式教学和智慧课堂的构建,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育具有日常化和生活化的特征。此外,信息技术能力的养成、提高与评价过程及最终体现,都在于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操作上,因此信息技术能力具有实践性。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也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去不断摸索、建构和完善。

3、信息技术运用与混合式教学的辩证关系

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不能直接决定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能力的高低,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对课程教师而言,恰当的信息技术运用有助于课堂效果、学习效果和互动效果的提升,但非理性、非科学化的运用可能导致形式化的课堂,并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适用于教学的每个阶段,高质量的课程内容、设计和实施效果才是应该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情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内容,来优化混合式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和学的双赢。

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养成分析

1、能力养成方式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养成主要有两种途径,自学习得和培训获得。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成长于信息化社会,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乐于接受新事物,通过自学或交流掌握并具备基本的实施混合式教学的信息技术能力。大部分教师通过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很多学校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校本培训,这种培训成本低,覆盖面较广,能够兼顾学习、研究和实践;相关教育机构也常组织集体培训,就某一技术主题,聘请专家,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短期学习和研讨,这种培训时间短、交流面广、引领性强,有助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网络培训是目前各学校乐于采用的信息能力养成模式,培训主体——往往是教育主管部门——通过交互式网络平台,提供在线学习内容,教师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学习主题并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有利于个性化信息技能的提升。

2、存在问题

自学和培训的方式都为教师提高信息能力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局限性。首先,自学受限于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的技术水平,学习的内容不够深刻,技能运用缺乏实践巩固。其次,各教育机构和学校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宏观,缺乏与课程的构建参考,培训模式重理念和技能的讲解,轻实际操练,培训效果欠佳。网络培训的学习效果缺乏跟踪。最后,现有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缺乏可持续性。培训往往是中短期学习,缺乏效果反馈平台和教师学习共同体,不利于可持续性学习和交流。

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育策略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线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永动机,其教育理念和技能直接影响到人才输出的品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虽然从课堂教学核心退出,但却是课程整体设计的灵魂,每节课都要致力于教学资源获取、课堂内容呈现、教学活动实施、学生学习引导、自主学习情境创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课堂教学辅助等任务。因此,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挑战和生长于信息化社会的学生,教师要提高对自身信息素养的认识和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发扬稳中求变的精神,增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混合式教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树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常态化思想。

2、健全鼓励和培训机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政策鼓励,下发信息技术能力培育指导意见,从政策和实践层面使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制度化和可持续化;学校要规划专项资金,购买信息技术实践平台设备、硬件和软件,鼓励相关课题研究;学校可以在课堂评价、课程评价和各种考核方面参考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和促进,从而加强良性竞争和信息能力提升的自主意识;各级培训要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能力水平和课程需求,安排小规模、可操作性强的技术能力培训,并建立培训负责跟踪制度,为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深度融合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3、构建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供给学习者围绕共同的知识建构目标而进行社会性交互的机会。就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而言,教师可以在校内或校际间寻求有共同学习诉求的教师,组建学习小组,或依据课程需要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网络或研讨会共同分享和交流信息技术,依靠教学技术带头人,合理化设计学习任务,进行必要的教学实践,协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并对实践教学及时进行反思,增加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参与度,提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从而为信息化教学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撑。

4、构建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实践环节

实践可以实现对知识的强化和正迁移,因此,教师信息技术培育必须辅以积极并富有成效的实践环节。学校教务部门可以组织软硬件操练、网络平台运行、移动应用操作等实训活动,举办适合于混合教学的课件制作、音视频制作、微课制作和混合式课堂建模比赛等,通过多元实践促使知识内化为能力。学校可以积极组建信息化教学技术使用、研发和实践团队,作为校内信息技术带头团队,提供技能大赛的技术支持和培训,辅助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开展,组织共享教学资源的建设。

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也不会在短期内就见成效,各教育部门应协同配合、正确引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只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途径之一,它不会是最终和唯一的手段,因此,教师要在教育之路上不断汲取新的能量,积极接受、补充和培育新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以便更好地顺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

猜你喜欢

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