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实施

2020-02-10林秀洁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激励措施德育小学

林秀洁

【摘要】 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不仅承担着班级管理的责任,更好肩负起帮助学生塑造道德品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责任。相较于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机会最多,与学生的交往时间最长,所以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更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而在班主任开展品德教育中,激励手段是一种强化学生优质道德品质的重要方式,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良好行为,还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体验。对此,本文就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激励措施的实施展开了论述,为优化班主任管理,强化班主任德育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 班主任 德育 激励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193-010

小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尚不完善,对于言谈举止是非标准,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也有部分学生在建立了一定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因为受到外界的诱惑或个人惰性的趋势而出现道德行为无法武器培养的现状导致学生存在知而不行的现象的存在。对此,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过程中,应当善于应用激励措施对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积极的培养和塑造,以促进学生完善道德品质的发展与提升。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展开激励教育,提升道德塑造成效。

一、制定激励准则,强化学生道德认知

小学生正处于是非标准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首先应当从学生的认知教育出发,应当在学生学习之初让学生认识到行为的对与错、是与非。在应用激励措施开展对学生道德认知的优化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几率标准进行培养。例如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便可以在激励准则中加入“按时到校,上课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认真完成作业,及时上交作业。”等要求让学生在如上激励准则的设定下,认识到哪种学习行为才是正确的、才是有助于个人发展的。教师将如上转折作为评价学生表现良好与否的标准,对未能遵守、违反如上转折的学生进行扣分处理,切实发挥激烈准则的实效,有效强化学生对积极学习习惯的良好认知。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規范,培养学生积极的意识。对此教师可以将孝敬父母,孝敬师长,礼貌待人,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关心他人等纳入激励准则中,并将之作为评价学生日常表现的重要条目之一,对学生进行赋分。如上激励准则的制定,让学生认识到条约中所约束不允许学生做的是积极的行为,而条约中倡导学生做的、要求学生遵守的则是对的,这种是非标准的培养将会为学生奠定良好的道德认知基础。

二、多元主体参与,提升学生道德意志

小学生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对于外界诱惑抵抗能力不足。单凭教师参与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是不够的对学生行为的约束,需要家长、同学和其他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对此教师在利用激励手段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时,可以倡导多元主体参与,也塑造学生的道德意志,强化学生对抗挫折、对抗不良习惯的能力。例如教师倡导学生们善于阅读,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将自己阅读后的收获撰写到自己的笔记本中。但是部分学生因为阅读的坚持性不足,对于阅读的耐性不足而放弃阅读。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手段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阅读坚持性,提升学生对抗挫折和惰性的意志力。教师可以针对阅读坚持性较高,学生阅读成效较好的学生颁发“阅读明星”奖励,为学生设置阅读勋章和阅读证书,同时发放一定的文具等作为物质奖励。在如上奖励措施的制定下,教师引导家长作为学生课后阅读监督的主体,在每日的阅读卡中为学生点亮星星。认真阅读且能够及时记录阅读收获的学生,家长可以为学生的阅读点亮星星。最终教师统计每位学生所获得的星星数量,为学生发放勋章。在如上家校合作共同监督的激励举措下,学生在课内外都能学会对抗惰性,建立更加坚定的学习意志、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设置团体奖励,发挥群体教育功效

在每个班级中都存在着屡教不改、习惯不佳且难以纠正的学生,且对该学生开展个人塑造和教育过程中有存在的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对此,教师可以遵循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将个人教育和群体教育相互融合,发挥团队的力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塑造。例如,为了强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结对子分小组的方式进行集体评价。在对学生的小组评价中,班主任倡导各个学科的教师为每个小组每节课的纪律维持情况、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对。问题回答的积极性等进行评价和计分,以实现对学生的量化和评估。针对表现较好的小组教师,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发放奖励,并为整个小组发放“优秀小组”等奖励。在路上奖励措施的制定下,学生将会产生更高的团体意识和集体意识,部分学生可能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影响到整个小组的荣誉获得,将会自主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利中获取团队奖励;也有部分小组长将会主动承担起管理学生和约束学生的责任,对本小组中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管理,以力争优秀小组荣誉的获得。在团体奖励激励措施的制定下,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班级管理成效和学生的个人品德行为教育得以同步落实。

总结

在德育过程中开展激励教育,能够通过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的方式有效塑造学生的积极行为、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坚定学生的道德意志,从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成效。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德育准则、引导家长和教师等多元主体参与到学生的监督管理中,并通过设定一定的团体奖励,发挥群体教育的功效,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优化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潘新意.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98-199.

[2]段春娜.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44-45.

[3]张伟.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及实施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16):210.

猜你喜欢

激励措施德育小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探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措施
学生喜欢的特色评价与激励措施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