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跃“信息技术课堂”巧设计

2020-02-10贺秋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示范情境创设

贺秋萍

【摘要】 信息技术课堂是当前小学教学环境中比较新型的课程,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比较高兴致。但是,如何将此份学习激情与兴趣一直延续,我们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花心思与技巧。此文针对“激活信息技术课堂”的一些小技巧,结合《动作补间动画——运动的大白》为例,在实践中总结方法,最终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让我们在教学与学生学习中收获累累。

【关键词】 情境创设 合作学习 示范 评价 延续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164-020

一、情境创设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情境,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运用语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目的是要学生参与建立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学应该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以故事创设情境,让参加的每一个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不同角色,在情境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例如:

故事背景:教师播放《超能陆战队》视频,视频中,小宏和大白是一对好朋友,在一次历险过程中,大白牺牲自己挽救了小宏,小宏决定历险找回大白的芯片,同学们,小宏邀请你们加入超能陆战队,一起前行挽救大白,你们愿意吗?

学生:愿意!(学生加入超能陆战队,成为其中一员,于是进入本节课程角色。)

角色的加入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一个角色,让学生参与,不仅让学生身在其境的环境中完成任务,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力求在课堂中传达到学习目标。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本质、最初始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反应。

二、因材施教,做好合作学习

学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是一个学习发展中的人,在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中,学生有智力的差异,有性格的差异,有品行的差异,有语言水平的差异,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针对不同的学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较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将不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在组内都有参与讨论和发言的机会,也有倾听的机会,尤其是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帮助不理解的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提高。

例如:

《运动的大白》任务二,合作完成任务一:移动的大白。

部分同学在任务一:自主阅读完成任务,部分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问题:

1. 动作补间动画出现虚线。

2. 如何调控播放速度。

教师:安排任务之后,巡视课堂,查看学生常遇问题,检查一些完成学生的作业,查漏补缺,安排学生可以互相帮助、提问、完成作业,并设立奖励机制。

学生:思考并努力完成任务,如遇到问题举手要求帮助,已经完成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与讲解,最终同学们一起完成任务。

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差异要注意一下几点:

1. 学会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同学请教,就不同的看法与同学商讨;

2. 教师尽量让学生表达个性的、不同的见解;

3. 小组合作学习要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4. 在沟通学习中,都要注意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让大家在愉悦环境中互相学习、探索。

三、做好良好的教师示范作用

学生在电脑室内,纪律性、自觉性较虚弱,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果没有做好调控,就会使得课堂乱哄哄,因此,避免偏离正轨,教师就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示范或课例演示,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例与讲解需规范性、大局性、趣味性的引导。

例如:

《运动的大白》任务三:大白的技能——渐隐效果

教师:我们前面的任务让大白运动起来了,但是这些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当大白遇到紧急情况时,需要一种渐隐效果,它是物体渐渐出现或者渐渐消失,在FLASH动画中,我们称为“渐隐效果”。

——此次引出了任务,因学生是角色参与,所以对于自己的角色技能是非常关注的,大白渐隐效果的“任务”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越越欲试,紧接着便是教师的规范操作示范。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必须规范、详细、完整。

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小学生善于模仿,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心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事物缺乏深刻的理解,又无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师的示范性特征,几乎表现在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在一些例题讲解、演示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总之,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榜样,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必须善于利用教师的示范性。

四、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与互评

评价是一种常用的反馈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调控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进行试探研究的科学精神,通过让同学们展示、评价自己设计的作品,与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例如:

同学A,在大白“渐隐效果”中,教师示范例子“大白”左右移动,同学A在制作“渐隐效果”中加入特效——左右旋转运动,整个技能效果非常好,引起同学们之间的夸赞之声。

教师点评:同学A在基本技能基础上,结合之前移动技能是任务的结合拓展,应用地非常棒,值得同学们学习。

同学B:在大白“渐隐效果”中,多次试验渐隐效果均不成功,他非常沮丧,同学B举手求助,组员们发现求救信息后,经老师同意,組员C耐心帮助,最终完成任务。

教师点评: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小组合作效果明显,希望同学们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1. 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作品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总结,作品的亮点与想法,其他同学对同学作品的点赞,值得学习之处提出看法。

2. 教师评价学生作品

教师要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学生,激励每个学生交际的信息,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 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2) 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们保住尊严,继续努力;

3) 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他们发现自己,挑战自己;

4) 爱护“出错”的学生,使他们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迎头赶上。

五、作业的延续,学生兴趣的延伸

作业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技术作业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知识形成综合能力。

例如:

《运动的大白》作业: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学习、合作、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的冒险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但是我们都需要坚强的站起来,就像不倒翁一样。今天的作业:制作“大白不倒翁”的动画效果。

作业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结尾,更是延续。教师应布置作业,準确了解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及时反馈学生所遇问题。教师布置作业更应贴切生活,联系学生的兴趣,在课后完成作业中也是一种快乐的延续。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实践活动,创设角色,因材施教,善于合作。再由教师引导示范,作业的延续,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我们要合理的将情境创设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当中,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积极投入,由此而往,学习效果自然显而易见。

[ 参  考  文  献 ]

[1]李文郁、要志东主编《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广东省教育研究圆教研室编.

[2]【美】简.尼尔森(JaneNelsen)著《正面管教》,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示范情境创设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电子学档评价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平行文本在旅游翻译中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