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情感,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品德教育

2020-02-10李东媚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班级管理

李东媚

【摘要】 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情感教育方式既能优化学生的积极认知,还能催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能够实现品德教育知行合一的效果。在开展品德教育中,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手段更是一,本文就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融入情感也完善,小学班级管理到措施展开了论述,总结了几条教学经验和教育措施。

【关键词】 融入情感 班级管理 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109-010

引言

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心悦诚服的效果,不是由教师压制,更不是由驾駛强迫,而是在教育和疏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律自主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因此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情感融入是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强化学生自律自主的道德行为的必要前提。具体来说,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措施融入情感。

一、善于聆听,激发学生倾诉欲望

小学生的思维不成熟,对于事物的是非判断能力不强,并且情绪不够稳定。同时,不少学生由于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性格上以自我为中心,容易与自己的同伴起冲突和矛盾。当教师在学生激烈的情绪状态下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不仅难以让学生真正信服,更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工作产生说教的感受,难以让教师的德育塑造起到心悦诚服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要善于聆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倾诉欲望。例如,在我的班级中,两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因在打羽毛球时起了争执和纠纷。其中小斌同学与小文同学一组,小伟和浩洋同学一组。当小文和小斌二人玩的还未尽兴时,小伟和浩洋在旁边起哄并导致小文小斌二人分心,最终失球且拒不交出球拍。在此情形下,两个小组的学生开始推搡打骂,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突,并且四人在推搡中开始委屈哭泣,并伴随着强烈的争执。得知这一情况后,我随机将四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并未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学生,而是分小组对四个学生进行谈话。在交谈中,我首先让学生分别说出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当学生在抽泣中说出整个矛盾过程之后,学生激动的情绪已经消减了大半。此时,我对分别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小伟和浩洋进行批评教育,让两名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根源在于自己并未能遵守约定待二人失败后再向二人要过球拍,此时的两名学生不再言语,显然已经认识到自己行为中存在的不足。而对于小文和小斌,我则是对二人的行为进行教育,要求二人无论如何不应当动手推搡自己的同学。万一自己的同学因此而摔伤,这将会让自己感到十分自责。在如上悉心倾听发泄学生的情绪的基础上,教师的情感引导让学生备受启发,并且在两个小组的学生相互道歉后,四人和好如初。可见,聆听既是帮助学生发泄不良情绪的重要方式,更是优化学生积极道德认知的重要渠道。

二、关注生活,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不是单纯地约束和传授,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是精神的交流。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时,既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行为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发展情况,需要关注细节、关注生活,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不同情感需求。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一名名为小军的学生成绩落后,性格内向。班级中与之交流沟通的学生屈指可数,更多的课间是在座位上发呆。在一次课间中,几名学生在读书角中交流哄笑,我注意到这名学生的眼神中透露出羡慕的目光。当这名学生回过神来看到我在注视着他时,他随即逃避开来,怯生生的眼神令人心疼。显然,这名学生渴望友谊、渴望关注,但是封闭的内心又不知道如何让其他学生走入,人际交往能力的限制让这名学生缺乏情感关注,这名学生是内向且孤单的,但是其内心中又饱含着对友谊的期望。对此,我在对这名学生的教育工作中,主动对其进行了家访工作,得知这名学生的父母离异只能在自己的爷爷奶奶身边生活时,我明白了这名学生的内心受到家庭破碎的伤害,这应当是导致学生自卑敏感的重要原因。于是,我将之选任为我的课代表,并引导其负责作业上交名单的统计,负责作业的收发。同时,在课余时间借机与之交流,赞扬他工作的认真、勤恳的态度。久而久之,我在其内心中打开了缺口,他终于开始吐露心扉,与我交流生活中的琐事,在班级中更是开朗起来。由此可见,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善于感知细节、了解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强化德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情感引导,优化学生道德品质

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对于是非的判断能力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应用情感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优化价值观念、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班级中一名顽劣的学生,在课堂中不遵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且十分不受同学的欢迎。于是,我与之交流中并未直言说出他对班级的影响,而是完全站在学生的立场问询这名学生是否想要更多的朋友,是否想要让自己成父母的骄傲,并给出其衷心的建议,并在每次交流中都鼓励这名学生的进步。通过数次情感引导,这名学生的课堂表现终于得以改观,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在情感引导之下获得提升。

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塑造离不开情感力量的催化,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是需要情感的维持。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通过悉心的聆听、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和开展情感引导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步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柳雁.谈情感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才智,2018(20):88.

[2]白阏.小学生德育教育创新实践——寓于情感教育中[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35(02):1-2+11.

[3]贾春兰.浅谈小学生学校道德情感教育的作用及实施要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6(37):64-65.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班级管理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探究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