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领小学生读透儿童文学作品

2020-02-10余丽群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葵花青铜章节

余丽群

【摘要】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泼,有利于挖掘小学生想象力,提升其语言感悟能力,也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小学生纯真美好的感情,能帮助其达成快乐阅读和自觉阅读,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本文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特指独立成书并以文字见长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 小学生 儿童文学作品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102-030

小学生因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是大多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共同特点,他们多关注作品内容的新颖有趣和画面的奇特搞笑,而忽略作品的情感和作者的写作主旨,疏忽作品的细节和表达技巧,阅读只浮在表面。引领小学生读透儿童文学作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之旅正如乐曲的演绎,需经历前奏、间奏、高潮和尾声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有阅读的要求和方法。本文以《青铜葵花》阅读为例,阐述引领小学生读透儿童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

一、前奏——通读文本

在阅读正文前,老师指引学生通读整本书籍的除正文外的所有页面,包括页面里的所有文字,所有图片,接受整体信息,为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做好铺垫,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青铜葵花》一书时,可先让孩子阅读书本的正反封面,便可获取书名、作者、作品获奖情况、国际安徒生奖的徽标、故事发生地大麦地及主人公葵花的图画、作者对痛苦的解读的一段话、作品的内容梗概及主题简述、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包括的十三部作品等信息;再引导学生阅读书本内除正文外的页面,便可了解曹文轩的简介包括他的个人照片、国际安徒生奖的简介、曹文轩2016年在第53届意大利“国际安徒生奖”揭晓时的发言图片、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对曹文轩的评价、作品目录、作者写的代后记。这些庞大丰富信息利于小学生知识储备构建和理解作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阅读这些信息并形成阅读这些信息的习惯。老师可以出示阅读作品正文之外的信息具体的要求并且亲自引着孩子读,当孩子有了阅读这些信息习惯后,可以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然后以竞赛的方式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真正把这个阅读前奏弹好。

二、间奏——速读正文

正文的阅读是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的重点,可采用以下一些方式落实。

(一)任务推进

一部厚长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完。教师可以按章节定时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从而达到读完整本书的目标,克服小学生害怕读长文章的畏难情绪。教师同时建议学生自主速读,运用勾、划、圈及标注的方式,把自己阅读过程中不明白或觉得好的地方做好标记,快速捕捉并记录自己的阅读的原始感受,为后面的精读做好准备。《青铜葵花》一书就可以按作品的目录章节分九次完成阅读。

(二)问题引领

教师在给孩子布置阅读任务时,可以问题“本章节讲了谁”“讲了什么事情”“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帮助学生提炼出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主题,也为后面整体把握整部作品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做好铺垫。《青铜葵花》中的第一章《小木船》讲的是葵花际遇青铜,以嘎鱼的淘气反衬青铜的善良;第二章讲葵花失去父亲,呈现出父亲对艺术的疯狂追求;第三章讲葵花走进青铜家,是因为青铜一家人在苦难前的大爱;第四章讲因为青铜一家人的选择,葵花进入学堂;第五章讲大火灾难后,青铜家齐心协力盖新房;第六章讲青铜带葵花看戏、吹冰项链、代受过;第七章讲蝗灾后,青铜带葵花拾芦根,逮野鸭被误为偷,最后洗冤,第八章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葵花外出捡银杏挣钱给奶奶治病,第九章讲葵花返城,青铜大悲后重新说话,学生把所读联系起来就不难梳理出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表达的主题。

(三)师生同读

师生同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同阶段阅读同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读透儿童文学作品,需要借助一定的文本作为媒介,只有师生同读同一部作品,教师才能感受学生的感受,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

师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共读共悟作品,共同品评作品,教师对所指导的作品了然于心,使自己处于高屋建瓴的阅读姿态,成为学生进行文学阅读的表率,便于师生心灵对话,产生文学阅读的共生效应,也能更好引领学生进入文学殿堂,还能达成师生情感沟通的愿景。

教师还可以不定期以阅读沙龙或阅读指导课的形式和学生分享前一阶段共读所得,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可结合作品内容用故事引路的方式自己开个头,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继续把故事讲完整;教师可提出作品某章节某部分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作品;教师也可把分享的舞台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轻松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阅读感悟,教师也参与其中并从欣赏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这样既能督促孩子自觉阅读作品,也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还能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和持续力。

三、高潮——精读文本

高潮是一首乐曲的艺术精华所在,能集中表现乐曲的技巧与情感表达。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而言,高潮部分则是读者在通读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进一步鉴赏,是读者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去感受作品在主题表达的意义和行文表达的技巧的过程,即体悟作品魅力的过程。小学生要把儿童文学作品读透品鉴好离不开教师的悉心且有效的指导。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精读文本。

(一)读人物

教师在学生通读文本的后,可引导学生读懂作品中的人物。

1.找人物

学生通读文本后,教师可让学生梳理出作品中的人物,并根据作品内容以理清其关系,形成人物关系树,这是读懂作品人物的第一步。教师可通过小组竞赛、个人抢答、制作人物名片的形式激发学生全面寻找作品人物的积极性。《青铜葵花》一书人物虽然比较多,但也不难发现除了主人公青铜和葵花,还有青铜的奶奶和父母,葵花的父亲,五七干校人员,干校看大门的丁伯伯,干校的几个中年妇女……每一个人都因葵花与青铜有着或紧或疏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人物都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都在表现作品的主题。

2.悟人物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班级学生个体对作品人物的个性解读既能丰富作品人物的形象,又能在百家争鸣中使学生对作品人物认识更加趋向客观真实,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人物。

教师开设阅读指导课或举办阅读沙龙,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学生结合自悟和他悟,对作品人物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对于一些色彩不鲜明的作品人物,教师可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甚至以辩论的形式去帮助学生读透。《青铜葵花》中的嘎鱼这个人物在解开小木船缆绳捉弄葵花的行为中出场,中间还放鸭子吃了青铜家做好年末花销预算的一亩地茨菰,帮躲在船上的青铜葵花传递信息运送饭菜,以葵花进城时和其他孩子不舍地哭泣退场,对于这样的比较复杂的立体人物形象,小学生很容易非此即彼的对人物下结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讨论这样的人物形象,让孩子懂得全面辨证地去理解人物,嘎鱼既有农村男孩的调皮又有骨子里的善良,正是嘎鱼的调皮更能反衬苦难前青铜的大善,这样对人物的解读才不是片面的。作品中像嘎鱼这样人物还有很多,教师都可以用来作为提生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点或检测点。

(二)读事件

事件是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也多关注事件内容本身的故事性,却容易忽略事件本身在作品中的意义。

1.把事件读厚

在精读环节,教师可在引导学生通读文本了解每一个章节的主要事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事件的意义:主要事件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和主要事件相关的其他小事件信息的意义是什么,事件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只有弄通了这些,学生的阅读才由浅表开始往下沉。例如,《青铜葵花》第一章节中主要写葵花际遇青铜这件事,本章节还介绍了葵花的身世及她来到大麦地的背景,写了嘎鱼捉弄葵花,这些内容既交代了作品的背景,也为后续部分做好了铺垫,还丰富了作品的人物嘎鱼和葵花爸爸形象,更反衬出青铜的大善,这样的阅读才读出了作品的厚度。为了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顺和理解作品事件的意义,教师可指导高年级小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自己的阅读所得,并在学生间分享。

2.把事件读薄

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学生既要能把简单故事读厚且读出作品背后的深刻,又要能把厚实的内容读薄读且读出作品表达的主旨。学生在精读作品每一章节的故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梳理每个章节最主要的内容并理清作品的脉络梗概,把握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主题。

《青铜葵花》九个章节主要讲了葵花在大麦地际遇青铜成为好朋友,父亲因画葵花而遇难,青铜一家收养了葵花并节衣缩食送葵花去上学,想方设法让葵花也照上一张相;突如其来的天灾让原本一贫如洗的青铜家失去了栖身的家,全家人依然乐观并齐心协力盖新房;青铜一家又努力地把欠的钱还上,却遇上已作好花销的预算一亩茨菇被嘎鱼家的鸭子糟蹋,青铜为了葵花把冰凌采下来吹成冰项链,让舞台上的葵花熠熠生辉,为了让葵花有个好位置看马戏团表演和一伙人打架并让葵花坐在他脖子上把马戏看完;一场蝗灾让大麦地的人们饱受饥饿,为了活命,葵花和青铜挖芦根、逮野鸭却被诬谄偷鸭;奶奶为了省口粮挣棉花给两孩子做棉衣选择去外地的妹妹家摘棉花却病倒了,为了筹钱给奶奶治病,葵花故意考砸找借口不去上学,独自一人去江南捡银杏,却最终没有留住奶奶;作品最后写到城里人来接葵花到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与生活,即使万般不舍,最后青铜的爸妈还是选择让葵花上城里,青铜难过万分,居然奇迹般地能开口说话了。从作品的主要内容,我们不难提炼出“苦难”“乐观”“大爱”这几个关键词来表现的作品主题。《青铜葵花》共246面,我们就可以这样把它读薄了,同时也读深了。

(三)读细节

一部优秀的兒童文学作品不仅在于它的内容丰实和主题意义深远,还在于它表达上的“文学味”,能深深地吸引并打动读者。小学生对于作品的鉴赏能力还不够充分,需要老师的引导和不断地训练来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的品鉴,结合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知识,教师一般可以从作品的环境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状物描写及其他细节方面引指学生发现作品的特点并品鉴作品的文学性。

《青铜葵花》中写道“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这个句子貌似重复啰嗦,实则作者有意用反复的手法突出雨后的大麦地的潮湿,点出故事发生的季节和环境,教师要带着学生领会作者的这种细节处理的巧妙。

学生读到“葵花穿过潮湿的空气,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潮湿了。她的头发本来就不浓密,潮湿后,薄薄地粘在头皮上,人显得更清瘦,而那长有点儿苍白的小脸,却因为潮湿,倒显得比往日要有生气。”,教师可设疑:这个描写葵花外貌的句子为什么如此简单?如果把葵花的外貌详细地描写一翻效果会不会更好?学生听到这个提问一开始肯定的一脸懵懂。教师可引领学生体会头发“不浓密且薄薄地粘在头皮上”、人“清瘦”、小脸“苍白”既恰当地表现了葵花营养不良的身体特点又写出了雨后的潮湿,好的外貌描写正是这样,既然恰当地表现人物特点,也能影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故事环境,给孩子一个具体的例子改变他们外貌描写就是从“头”写至“脚”的固有认识。

《青铜葵花》有一处描写葵花父亲眼中的一株葵花:“花盘优雅而丰厚,背大致看上去为绿色,但认真一看,中心地方,竟是嫩白,像是人的肌肤,凝脂一般的肌肤。每一瓣花瓣,都有一片小小的叶托,那叶托为柔和的三角形,略比花瓣矮一些,一片连一片,便成了齿形,像花边儿。真是讲究得很。花盘并不是平平的一块,而是向中心逐步凹下去,颜色也是从淡到浓,最中心的为茸茸的褐色。就那么一株,却似乎读不尽它似的。”葵花常见,但被描写得如此逼真的却不常有。作者不仅对颜色、形状、质感都进行了逼真的描写,还对花盘、花瓣、叶托进行了细致的素描,一株常见但却读不尽的葵花就这样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这和作者的细致观察分不开的,也与作者按一定顺序的描写紧密要关,教师可重点引导孩子分析这段对葵花描写的语言进行品鉴,可很好地引导孩子进行状物的描写,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青铜葵花》的目录很有考究,都以物象化的事物为每一个章节的标题。例如第一章主要讲了葵花际遇青铜是因坐在小木船上遇危险,就以“小木船”为第一章的标题,第二章讲葵花失去父亲因父亲在葵花田画葵花遇难,故以“葵花田”为第二章的标题,其他章节也是选择与主要内容相关的重要物品为标题,既给合的章节的主要内容又使得作品有诗意的物象画,这就是作品的文学味,需要教师一点一点传递给学生。

……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其“文学性”数量多且散落在整部作品中,教师通过引领和指导学生阅读教会学生发现作品的“文学性”的珍珠并把它们梳理和串联起来,收藏在自己的文学底蕴的“匣子”里,日积月累,融合成能力和提升。

四、尾奏——深读文本

深读指的是阅读者在完成作品阅读后,再次梳理作品主旨。教师可以以“作家为什么写这部作品”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作品的主旨,也可引导学生阅读作品的“序”“前言”“后记”这些部分,快速捕捉到作者写作目的。

师生阅读《青铜葵花》中“代后记”,不难发现作者写作目的就是想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提醒孩子正确理解快乐与苦难,苦难几乎是永恒的,要学会接纳并乐观面对,把这些思想传递给孩子便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读者只有理解了作家的真正写作目的,才能真正读透作品并提升自身阅读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王昆建.小学生文学作品阅读指导方法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07(11):10-11

猜你喜欢

葵花青铜章节
生僻字里识青铜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葵花田
葵花加油站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葵花点穴手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夜晚的葵花
青铜古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