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掀起你的盖头来

2020-02-10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诗家典故古诗

李 琴

【摘要】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历来学生害怕的题目之一。诗歌鉴賞的选择题一般按照古诗词内容的顺序从词句理解、技巧赏析、语言、情感态度等角度设问。但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近几年都更加关注对诗歌内容理解的考查。因此,读懂是解诗歌鉴赏题提纲挈领的方法。

【关键词】 诗歌复习 聚焦提分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59-010

如何读懂诗歌?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强调从题目认识对象,从作者了解背景,从题干得到启示,从注释破解难点。

诗家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所谓“诗家语”,即为“诗性语言”。一般语言在古诗词中成为灵感语言,形成了非语言化、陌生化和风格化的言说方式。它是诗家用凝练、含蓄、委婉、曲折以及音乐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主观情志的“诗性语言”,也有人称之为“诗语”。与散文语言相比有三个不同之处——无法、无理、无言。但这并不意味着诗歌鉴赏无章可循,可以聚焦提分点,透视找题感。

一、白话译诗,扫清诗歌文字障碍

尤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二、瞄准诗歌“靶心”,扫除诗歌理解障碍

诗歌的情感蕴藉、言简意丰。分析思想情感,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一方面要求对常见的意象、典故有一定积累,不断增强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学会整体把握情境,明白诗歌的曲径通幽之处。我们来看下面两首诗:

永遇乐·璧月初晴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鄜州月夜并非作者所处之实境。词人蛰居在临安,江南也无路可走,就想起被叛军困在长安的杜甫,月夜里思念鄜州的亲人。身无寄处,用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寄家郎州的典故自喻,增加了情感的厚度,再次申述乱离流落之凄苦,委婉传达出一种家国之痛。

诗歌往往词中是贯穿着文化积累的。特定的意象和典故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学生在解读诗歌当中很怕遇典故,或根本不知其为典故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2017全国Ⅰ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该诗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颔联承首联,重点描绘士子肃静答题的情况。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B项说法错误。重点要表现的是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试,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E项说法错误,望文生义,过于简单地理解诗句意思。这首诗写出了作者主持礼部考试时,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充满生气,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家语含蓄暗示,有些时候正是这种“无言”,引人人胜,并非字面可以传达。

能解释古诗的字面意思,能根据形象、意境、典故、背景等挖掘古诗的内涵方可浅入深体味诗的言外之意,深刻含意。在读懂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完备的技巧系统才有意义。将读懂古诗的能力,以及对古诗艺术规律的理解、认识,综合起来,才能形成熟练的解题、答题的本领。

猜你喜欢

诗家典故古诗
周改红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桂花
劳劳亭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寄慰徐持庆诗家
闻鸡起舞
典故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