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2020-02-10黄水莲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生素质教育

黄水莲

【摘要】 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历史课堂受传统思想的限制,学生和家长都对历史这种偏文科的课程充满了误解,都认为只要多背,分数自然就会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教学就无法真正活跃起来,反而会呈现出表面活跃,实际僵化的态势。因此,初中历史的素质教育还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谈起,也只有真正的让课堂“活”,让学生“动”,才能让历史课堂变得灵动。基于此,本文就以初一的历史教学为探究对象,研究历史教与学的优化措施,实现教学质量的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初中生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55-010

一、让课堂“活”起来

1.1活跃兴趣

兴趣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地动力,尤其是面对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初一学生,仍旧稚气未脱,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依旧热情渴望,此时若突然将课堂变得严肃起来,会极大地磨灭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变得僵化。因此,教师就需要在课堂导入环节用别出新颖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一课时,就在导入环节询问了学生对《三国演义》的看法,让学生自由讨论了自己心目中印象最深的三国人物,在与学生朋友般交流的同时放松了学生的身心,激发了学生对三国学习的兴趣。此时适时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对三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三国鼎立的状态又是怎么来的呢?”,既营造了轻松地学习氛围,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1.2活跃思维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对学生的教学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不去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变成“死读书”,甚至强化对教师的依赖,只想着教师说一步自己走一步,最终导致课堂的僵化,思维能力的僵化。故而课堂的活跃还需要学生思维的活跃,懂得反驳教师,懂得思辨问题。因此,笔者在教学“统一国家的建立”一单元时,就在单元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了“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赛,就功大于过和过大于功两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及自己理解进行了辩论,学生在辩论中都能清晰的表达论点,为了获胜还为对方提出了问题。如此在发现问题和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所学,实现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提高。

1.3活跃视野

教材虽然让学生获得了新知,但始终是一种对学生视野的限制。因此,教師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重适当的发散,根据教材目标引入课外的知识,以此来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授《华夏之祖》一课时,就可以简单的向学生讲述“蚩尤之战”和“逐鹿之战”的故事,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祖先为文明的演进而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深厚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意识。同时在趣味性较强的故事讲解中,学生会对中国的历史产生较大的兴趣,明白在教材之外历史人物还有更多有趣的事,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历史。

二、让学生“动”起来

历史课堂的活跃除了教师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设置活跃的教学活动外,还需要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与学的相互配合之下,共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使教学充满灵性。以下就对如何引导学生动起来进行详细论述。

2.1动手

初一的学生依旧处于对事物好奇的阶段,对于感兴趣的事情总想摸一摸,动一动,笔者就发现了学生在上课时总会做一些小动作,咬咬笔,扣扣橡皮这种与学习无关的事层出不穷。因此,笔者在教学《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就通过组织学生捏塑像的方式将学生手上的小动作转变为了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引导学生了解了远古居民体貌特征后,就要求学生用橡皮泥自己根据书本所描述的特征捏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外貌,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观察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学生不仅在动手过程中仔细研究了体貌特征,还能在对比中加深印象,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2.2动脑

学生学习历史,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或许短时间内能记忆深刻,然而却会随着时间逐渐淡忘,为此,笔者就经常引导学生在学习一单元后自行编顺口溜,将零散的知识点用节奏性较强的语言表述出来,以此来便于记忆。例如:在学习完中国古代历史后,笔者就引导学生学习了朝代歌,“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穿;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之后的学习,学生都会仿照笔者的方式,自行编出与内容相关的顺口溜,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极大增强,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为我们展现出更多的惊喜。

2.3动口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讲台不再是教师的专属之地,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使得学生也能在讲台上得到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空间和时间。除了上述组织学生辩论外,笔者还时常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动口能力。例如:在《商鞅变法》一课的学习中,就让学生自由组织编排了“徒木立信”的表演,学生在表演、在表达中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商鞅取信于民的措施,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不在于学生短期内成绩有多高,而在于历史课堂是否真正的活跃起来,学生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在教方面通过活跃兴趣、活跃思维、活跃视野让课堂“活”起来;在学生学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动”起来,综合作用下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使历史教与学相互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张文华.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4(18).

[2]贾永.以趣激学,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下),2014(1).

[3]张鸿艳.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J].考试周刊,2018.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初中生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