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古诗在课堂上“活”起来

2020-02-10彭美会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情境教学策略

彭美会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古诗在语文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对古诗教学而言,语文教师不仅要积累文化素养,也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情境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易”、“趣”、“活”。古诗是有情有境的,因此,教师可采用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角色体验情境;生活拓展情境;语言描绘情境这五种古诗情境教学策略,使学生进入诗境中体会古诗的魅力,让古诗在课堂上“活”起来。

【关键词】 情境教学 古诗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39-020

小学语文教师深知古诗教学的重要性,但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着各种弊端,主要表现为重“释”轻“会”,套路成就,重“授”轻“悟”,重“背”轻“读”。由于古诗中的时代生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存在着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鸿沟,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应该努力缩短这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学生亲近古诗,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与古诗相适应的情境,使学生学习古诗能够入情入境。

一、情境教学的概述

情境教学被真正认识是在1978年。由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师——李吉林首次提出。她也是目前情境教学的最大贡献者,并且将情境教学发展为情境教育,并运用于中小学各个学科教学领域。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育精要》中提出:情境教育创新历程可以概括为“一个主旋律,三部曲”,三部曲即“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这三部曲都围绕一个主旋律,那就是儿童学习快乐、高效、获得全面发展。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优化的情境,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李吉林老师说:“情境课程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生动丰富的环境,学生可活动其中,感到学科学习变得‘易、‘趣‘活,且因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一切都是由于情境教学本身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创设的六种途径: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角色体验情境;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通过学习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对这六种途径在古诗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笔者对古诗情境教学有了一些理解,总结了小学古诗情境教学的五大策略。

二、小学古诗情境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

(一)音乐生情,渲染情境

古人曰:“诗言志,歌咏言”,我们在教古诗时,可根据具体的古诗的情感基调,选择与之相应的音乐伴奏。例如在教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可播放柔和清雅的音乐,更能让学生进入这清幽的诗境中。我在教王昌龄的边塞诗《从军行》时,播放激昂奔放的音乐伴奏,学生在朗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时,读出了将军们视死如归的浓浓爱国情。除了运用配乐伴奏外,我们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弹奏、演唱、哼唱歌曲。如今,许多的古诗被当作歌词,谱写成了一首首优美的歌曲。如《渔歌子》《明月几时有》《春晓》等都已成为了可吟可唱的歌曲,学生不管是在伴奏下还是在吟唱中,通过音乐渲染古诗的情境,学生更能够理解古诗中特有的韵味和情感。

(二)图画呈现,再现情境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许多古诗都非常具有画面感,尤其是小学阶段以写景诗居多。最新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插图生动丰富、色彩鲜明,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课文插图有效地进行古诗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图片、视频、微课;或者自己在黑板上画“简易粉笔画”、或贴上生动的“剪贴画”,利用这些“图画情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让学生进入诗境中,体会诗人的见闻,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苏轼的《赠刘景文》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简要地画一个荷塘与亭子,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诗人在这个亭子里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学生很容易发现除荷花之外还有菊花,亭子后的果园中有“橙黄橘绿”的硕果累累。最后,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你若是苏轼,此时的心情又怎样呢?

(三)角色体验,融入情境

我在教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时,介绍诗人创作的相关背景后,让学生想象,假如自己就是临终前的陆游,你此时最想对儿子说哪些话呢?儿女们又会怎样回答呢?这样体验角色后,学生将诗人遗憾、悲痛的心情,以及渴望收复失地和盼望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体会得更加入情入境。

除“代入角色”体验外,还有另一种角色体验的方法是“角色扮演”,例如《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学生通过在讲台上的表演,把诗中的“摇”表现的淋漓尽致,接着诗人想象小孩和行人可能会说的话,会做的事,让学生想象演出,诗意水到渠成地显露而出。这一方法尤其适合应用于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古诗中,如《送元二使安西》《所见》等古诗,学生通过想象,分角色扮演才,融带入古诗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学得实,学得活,学得深,真正使古诗课堂活起来。

(四)生活拓展,親临情境

生活拓展情境是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的场景,作为儿童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的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儿童眼前。

生活拓展情境由于缺乏一定的条件,在古诗教学中运用较少。但是我们如果有机会巧妙运用这种情境创设方法,将会为学生开展另一片古诗学习天地。例如在教杜牧的《山行》时,如果有一片大枫林基地,到了秋天,带学生去体会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学生一定很感兴趣。在教研交流中,曾经有一位教师在教白居易的《暮江吟》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句诗,解答学生们的疑惑——“为什么这江水又半江红又江绿呢?”这句诗其实蕴含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位教师就将班里的一部分学生就去到长江三江口那里去观看江水,这其实是春天来了以后是斜阳铺在水上,所以是“红”。绿色是因为绿色植物在水中的一种映衬,虽然当时长江三江口水已经受到一定的污染,就看不到那种碧绿的“瑟瑟”之景,但是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半江红和半江绿的诗境。

教师们在采用生活展现情境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感知目标要鲜明,例如选择哪一个季节?选择观察什么景物?选择哪一个场景观察?教师提前需要明确。二是要安排最佳的体验程序,例如是想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还是由近到远?三是教师要设计启发性的导语,孩子们观察的过程中,老师的启发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五)语言描绘,品读诗境

语言描绘情景,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语言描绘与艺术直观情境相结合。在课堂上有些老师运用图画、音乐、角色体验等手段,但是学生却没有因为这些艺术的直观而真正进入情境,原因何在?那就是教师的语言描绘不到位,或者过于平淡,或语速过快,儿童的思维还来不及想象教师的画面。因此,艺术直观的情境创设手段必须与语言描绘情境相结合,才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二,是教师魅力范读,引入诗境。例如一位老师执教《送元二使安西》时,以自己独具魅力的朗读,将学生带到了当时诀别的场景,老师动情的吟诵“劝君更敬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没有做太多的解释,让学生通过反复品读,从而感受诗人与元二诀别时的心痛与依依不舍之情。其三,是创造性的填词吟诗。在古诗教学中,老师不可千篇一律的让学生摇头晃脑的朗读,要明确每一次朗读的不同梯度的目标,从读准确渐渐到读出情感。教师还可在指导古诗朗读时,对诗句进行填词补白,使古诗读得有声有色,例如一位老师在教《春晓》时,加入了拟声词,让同桌互动表演朗读:

(啊呵——)春眠不觉晓,

(布谷,咕咕——)处处闻啼鸟。

(滴答,呼呼——)夜来风雨声,

(唉——)花落知多少。

教师这样创造性的诵读,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情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古詩情境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古诗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有利于古诗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因此,为了更有效的达到古诗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根据教材特点、学情需要、教学目标、教学条件资源以及教师自身的素养来选择优化的情境策略。以上这五种古诗情境教学策略应该相互补充,综合利用。使学生在情境中活学,使知识在情境中活现,并且笼罩着浓烈的古诗情感色彩。总之,在古诗教学中,灵活运用情境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古诗,让古诗在课堂真正“活”起来。

项目基金:“湖南理工学院2018年湖南理工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让古代诗歌在课堂上“活”起来——小学古代诗歌的情境教学研究》”(项目编号:YCX2018A25)的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吉林.情境教育精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情境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