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远古走来的指尖技艺

2020-02-10

科学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莱州草编沙河

精美草艺长流传

草编最初的样式是草辫,草辫是草编艺术品的原始雏形,通过麦秸草、芦苇、玉米皮、拉菲草等乡土材料挑拨编织,掐出最初长辫形的样式,这个过程称为编草辫。在草辫基础上,通过设计者提供的样图对草辫进行编制的过程称作草编。

人类始祖伏羲发明了草编,教人们用野麻编成网,到水里捕鱼、到森林捕鸟。那时候人们常年大部分时间是赤身裸体,只有寒冷季节才用动物的皮呵护身体,受结网启示,人们用植物的叶或草编织裙片、蓑衣等“遮身”“蔽体”。从此,人类摆脱了被动接受自然安排,主动改变命运,人类由此走向文明征程。由此可见,草编属于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它不仅见证了人类的聪明才智,还记述了草编背后的生活景象与历史的信息。

草编技艺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各地民间工匠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充分利用草本植物柔韧的秆、皮、芯、叶、根,创造和总结出编、结、辫、扣、扎、绞、缠、网、串、盘等丰富的编结技法,使草编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用品的一个重要来源。我国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南北方均有不少适宜编结的原材料,因此各地草编种类繁多,且各具地方特色。草编制品以草席、草帘、草垫、草篮、草扇、草帽、草鞋等实用品为主,也有一些用作陈设的观赏品。从19世纪40年代起,草编开始远销国外。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草编得到迅速发展,花色品种越来越多。

草编之乡历史悠

通常人们认为,中国各地的草编工艺,最初是由山东传出,而山东各地的草编又出自掖县。掖县在春秋时期为莱国地,明清两代属莱州府治。所以,掖县草编又称“莱州草编”。

素有“草编之乡”美誉的山东莱州,风光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是中国草编(草辫)发源地之一。莱州自古就有“齐鲁之甲胜,天下之名疆”的美誉,被国家命名为“千年古县”。早在1 500多年前,勤劳智慧的莱州人就已经开始了草编生产,鼎盛时期的莱州草辫创收创汇居全国之首。

据《莱州史志》记载,莱州草辫发展到“明代经直隶,豫州等地在国内传播,鸦片战争后,成为我国最早进入西方市场的商品之一”。“19世纪中叶,鲁省辫商云集沙河,坐庄收购,由烟台、青岛装船外运。仅三五年间,沙河便成为全国草辫生产出口的中心。”1915年,四大名品“沙河白”“沙河黄”“沙河锯条”“莱州花”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特别奖,被誉为世界上最优质的草帽草辫。在莱州草辫发展较快的1906年,出口额折合白银约430万两,1910年折合白银约1 300万两。

新中国建立后,莱州草辫得以飞速发展,相继建立了址在沙河的益新草辫厂,及址在莱州西关的掖县育新草辫厂,许多掐辫高手、经营高手都被招进厂内务工。这两个厂后来统一合并成“莱州市草制艺品厂”,这重新激起当地人对草辫的极大热情,他们纷纷重操旧业,投入到草辫加工中来,涌现出不少能工巧匠,他们既能编制各种花样,又擅长创新设计新花样,使面临濒危的草辫技艺得到挖掘创新、发展,创新出细不超两毫米的“细扩草”“扇子面”“筛子”“棕子”“蜈蚣”等品种。各种草辫巧夺天工,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活龙活现。据《二轻工业志》载:“老艺人李玉屏可用麦杆草掐出2 000多种草辫花样。”1957年后,由单一麦杆草原料发展成以玉米皮主料的各种草艺品。20世纪50年代后各地来沙河学习草辫技艺者人数之多虽无详细记录,但据《莱州史志》记载:到沙河学习草辫技艺者多达100多个县、市、区,草辫技艺几乎传遍全国。上门求艺者络绎不绝,小小的沙河镇各村落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他们学成后把这门手艺带回家乡,造福家乡人民。

改革开放后,仅2005年由莱州草辫引发的全市草艺品总产值已达10亿元,出口创汇5 350万元。可以说,沙河草辫为我国众多县市的农村经济作出过重大贡献,一时蜚声海内外。

莱州草辫1 500多年的历史,不仅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手工技艺基础性资料,原始手工业发展资料,创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实用价值以及美学价值,还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影响和改变着当地的民俗、民风,陶冶着人们的精神情操。2008年,草编·莱州草辫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度濒危寻保护

莱州草辫品种很多,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实用性草编制品,包括茶壶垫、杯垫、椅垫、靠背垫、沙发垫、草帽、果盒、提篮、拖鞋、地毯等。二是欣赏性草编制品,包括各式各样的花、卉、禽、兽、山川、树木等。其中尤以草贴画、草贴盒受人们青睐。

随着各种草艺品的发展创新,草辫生产处于“一花引来百花香,百花争艳一花凋”的局面。据莱州当地资料记载,莱州草辫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牢牢占据着中国出口市场的一席之地,为中国换来大量的真金白银,创造巨额外汇。但随着工艺品不断更新,皮革制品、塑料制品、纸制品开始替代了草辮的实用价值,草辫制品也被人们逐渐放弃。从近期调查情况看,60岁以下从事掐草辫的人很少,多为70 ~ 80岁的老太太,作为消闲掐辫解闷,而且品种单一,会掐10种左右花样草辫的老艺人为数不多。其原因一是各种草艺品的创新发展,替代了单一的草辫生产模式;二是掐草辫的经济效益远远不如从事其他行业的收入;三是市场销路越来越窄;四是生产草辫的原材料越来越少,甚至出现无处寻觅的情况。

猜你喜欢

莱州草编沙河
大名草编的工艺风格及出路探索
闻喜草编:曼妙于指尖的技艺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方能流长
编织草编 助民增收
白沙河
搜城 莱州
抢渡沙河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文化产业开发模式探究
长寿之乡的饮食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