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胜县柑桔产业发展历史回顾

2020-02-08范一多江海燕

中国果业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甜橙柑桔脐橙

文 / 范一多,陈 杨,江海燕,张 放

【导读】地处四川盆地东部的传统农业大县——四川省武胜县,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与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柑桔生产,产业规模不断做大,产业地位不断提高,产业亮点不断涌现,产业特色日益突出。本刊自2020年第1期起,将连续刊发相关文章,全方位宣传和报道武胜县在推动柑桔产业现代化发展,培植区域农业支柱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敬请关注。

武胜县隶属世纪伟人邓小平故乡——四川省广安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中游,广安市西南部,介于北纬 30°10′46″~30°32′36″,东径105°56′39″~106°26′56″之间, 东西相距 48.5 km,南北相距40.5 km,幅员面积966 km2,辖19个镇、4个乡。东临岳池县,南接重庆市合川区,西连蓬溪县,北交南充市嘉陵区,扼川东川南进出之咽喉,踞川渝物资集散之门户。渠化后的嘉陵江,千吨级货船上可抵四川广元,下可通过重庆进入长江直通上海;通过公路铁路,半小时可通达广安、南充、遂宁、潼南和合川等五个大中城市,一小时到达重庆,两小时到达成都。

武胜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17.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6.8℃,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7.3℃,历年极端高温42.8℃,极端低温-2.7℃,日最低气温≤0.0℃日数1.9天。年平均日照数1 270.9小时。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054.6 mm,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冬暖多雾,雨水少,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360.4天,基本无严寒。属典型的川中方山丘陵地貌,海拔210.3~426 m。域内共有一江四河七十四条小溪,嘉陵江由北向南从县境中部纵贯全境。土壤以水稻土和紫色土为主。

武胜县是四川省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耕地较少的典型丘陵农业大县,是全国生猪生产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试点县、四川省农村信息化基地县、四川省蚕桑重点县、四川省十大区(市、县)旅游目的地、四川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县,被誉为“绣花农业”和新世纪丘陵农业之典范。截至2015年底全县实有耕地面积3.19万hm2,户籍人口84.17万人,农业人口63.5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89.21亿元,农业总产值37.1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 06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491元。

武胜县优越的自然与气候条件适宜梨、葡萄、桃、枇杷、李和柑桔等多种水果生长,属柑桔种植适宜区,加上没有检疫性柑桔病虫害,被列为“国家长江流域柑桔优势区域规划县”和“四川省优势柑桔产业甜橙生产核心区”,是“四川省优势柑桔生产示范县”。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果品生产比较效益的不断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在武胜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大力扶持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农业大产业,在促进武胜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动区域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至2015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1.17万hm2,产量8.45万t,产值3.39亿元。 其中,柑桔种植面积1.13万hm2,产量7.32万t,产值2.94亿元。

发展历史

据考,武胜县境内柑桔种植始于唐代;到宋代,凡气候适宜栽植柑桔的地方几乎是户户栽桔,人人喜食,并列为地方纳税作物;明、清时期,县域开始出现柑桔规模种植;到民国末年,一些大地主在县域雨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嘉陵江沿岸建起了数十个成百上千亩的柑桔果园,为当时的地主、地方财税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武胜县委、县政府为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坚持“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农业发展方针,因地制宜地在全县建立和发展了规模在1 000株以上的社队柑桔果园400多个,不过,这些果园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都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被砍掉了,柑桔生产不断萎缩。到1980年,全县共有集体柑桔园1 000余个、22万株,产量0.37万t,品种以红桔为主,广柑(本地锦橙)不多;其他小水果种植很少,且多为零星种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果品市场的彻底放开,面对柑桔果品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全县柑桔生产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武胜柑桔产业也由此步入规模化的快速发展轨道。20世纪80年代,武胜县以家庭小果园为主要形式发展红桔及本地广柑 (锦橙)600余万株。到1986年,全县大小柑桔园达40 429个,投产树60万株,产柑桔0.6万t;1992年,全县柑桔总株数达663万株(其中,1986年后新植527万株,5年平均每年新植100万株以上),产量 1.5万 t,其中,红桔 0.5万 t,广柑 1万 t,果品不仅畅销本县及周边地区,大量红桔还远销三北市场和出口原苏联。到1993年,全县柑桔总数达到773万株,产量达2万t。

1993年,全县开始大规模开展以高接换种方式改造劣质品种、以新栽优质良种调整品种结构的工作,拉开了武胜柑桔产业良种化大幕。至2002年的10年时间,全县共培育脐橙、柚、椪柑、温州蜜柑等优质果苗33.80万株,引进良种苗木68万株,高接换种朋娜脐橙、纽荷尔脐橙、椪柑、温州蜜柑和柚类等优良品种131.70万株。到2002年底,全县柑桔总数回落到680万株,产量1.7万t。

2002年,武胜县被国家列入“长江流域柑桔优势区域规划”项目。武胜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经过科学论证,于2003年连续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优质甜橙的决定》(武委发〔2003〕23号)、《关于甜橙产业化实施方案》(武委〔2003〕30号)和《关于甜橙产业化目标考核办法》(武委办〔2003〕31号)等3个文件,决定将甜橙产业作为全县农业“六大产业”(粮油、水果、蔬菜、水产、畜禽、蚕桑)中的第二大产业来抓,并确立了“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发展方式和“成片规划、连片建设、集中栽植”的发展原则。当年,全县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资金,建成甜橙基地乡镇16个,栽植优质甜橙

1 081.47 hm2(16 222 亩)、128 万株,其中,高规格容器苗 191.53 hm2(2 873 亩)、16 万株;同时,在县良种场建立良种甜橙母本园6.67 hm2(100亩),在沿口、中心和白坪等地建立优质苗木繁育基地20 hm2(300亩),培育枳橙砧容器苗100万株。2004年,全县将多个农业项目资金近千万元打捆使用,本着科学规划、高标准建园、高起点发展、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引进业主8个,全力打造出川东一流的白坪千亩甜橙科技示范园;同时结合其他项目,在八一、烈面、礼安、旧县和白坪等地共发展甜橙133.33 hm2(2 000亩),加上退耕还林项目及其他业主和农户建成的柑桔果园,当年全县共发展甜橙333.33 hm2(5 000亩)、40万株。2005年,结合全国水土保持现场会,全县于白坪乡红庙村定植甜橙容器苗133.33 hm2(2 000 亩)、10 万株,大面积新栽甜橙1 120 hm2(16 800 亩)、100 万株,全年共新栽甜橙 1 253.33 hm2(18 800 亩)、110 万株。

2008年,武胜县被纳入“四川省优势柑桔产业甜橙生产核心区”,柑桔产业发展再掀高潮。2009—2012年,位于现代农业园区的白坪、飞龙和三溪等乡镇的20多个村,无缝连接、集中成片建立高规格优质柑桔基地2 000 hm2(3万亩)。2012年,“武胜脐橙”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3年起,晚熟柑桔在武胜县开始小规模发展。到2015年,全县共在鸣钟、三溪、飞龙、白坪、猛山、华封、中心和胜利等乡镇栽植塔罗科血橙、爱媛38、不知火、春见和寿柑等晚熟柑桔1 333.33 hm2(2 万亩)、110 万株,其中,在三溪、鸣钟等乡镇建立相对集中连片的优质晚熟柑桔基地333.33 hm2(5 000亩)。截至2015年底,全县柑桔种植总面积达1.13万hm2(16.90万亩),投产面积3 873.33 hm2,产量7.32万t,产值2.94亿元,产区农户人平柑桔收入达3 500余元。其中,甜橙种植面积 8 533.33 hm2(12.80 万亩),投产面积 3 186.67 hm2(4.78 万亩),产量6.44 万 t,产值2.59亿元。

2016年,武胜县被列为“四川省优势柑桔生产示范县”,县委县政府结合扶贫工作,并经多方面论证,选定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新近选育的“大雅”杂柑为主推品种,将晚熟柑桔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来抓,拉开了武胜县柑桔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截至2019年,武胜县水果种植面积达1.70万hm2(25.53万亩),产量 10.04万t,预计产值 4.41亿元,其中,柑桔种植面积1.67万hm2(25万亩),产量8.05万t,预计产值3.61亿元,分别占全县水果生产的97.92%、80.18%和81.86%,通过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小小柑桔终于发展成为武胜县农业支柱产业。

品种演替

新中国成立前,武胜县域种植的柑桔种类品种主要是传统的红桔和本地 “酸广柑”(实生锦橙)。新中成国成立后,全县引种了少量的温州蜜柑,后来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生产萎缩,没有得到推广。

20世纪70年代后期,武胜县开始引种脐橙,但种植数量少,且零星分散,加之栽培技术不成熟,落花落果严重,效益低,也没有得到重视和大面积推广。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品质较差的本地广柑和红桔渐被市场淘汰,生产效益不断走低,武胜县开始寻求新的柑桔主推品种。1986—1990年,全县陆续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等单位引进以锦橙系列为主的柑桔品种10余个,分别定植于清平良种站和各乡镇良种母本园,全县共栽4.50万株,建立了47个100株以上良种甜橙母本园。1989年全县推广本地先锋橙选优单株——武园27号等良种锦橙苗2万株;1990年推广武园27号锦橙、兴津温州蜜柑和椪柑等良种柑桔苗木2万株。

1993—1999年,武胜县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及邻水等地引进朋娜脐橙、纽荷尔脐橙和丰脐等脐橙品种穗条,高接换种红桔及本地广柑130万株;1995年,东西关电站岸滩办从绵阳引种矮晚柚1.70万株,培植脆香甜柚、龙安柚、五布柚、红心柚和梁山柚(梁平柚)等优良地方柚品种苗木4万株;2001年,八一乡关坝村从阆中、蓬溪等地引种脆香甜柚、晚白柚等4万株;2002年,白坪凤鸣村引种晚白柚、红心柚5万株,种植面积50 hm2多。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对比,到21世纪初,武胜县才在锦橙、夏橙、脐橙和血橙等优质甜橙品种中选定适应性强、品质优异、丰产性较好、市场美誉度高,且已解决落花落果等技术难题的纽荷尔、朋娜和清家等脐橙品种作为全县柑桔生产新的主推品种。2003年,全县栽植以新世纪脐橙(白柳脐橙新系)为主的甜橙果苗112万株,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种北碚447锦橙12.80万株;2004年,全县栽植纽荷尔、朋娜和清家等脐橙150万株;2005—2012年,全县新植优质脐橙500万株;2012—2015年,全县新植血橙、杂柑和柠檬等优质特色柑桔100万株。至此,武胜县彻底改变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县域柑桔生产以红桔、锦橙(本地“广柑”)为主的落后局面,逐步建立起了品种资源丰富、结构渐趋合理的现代化柑桔产业品种体系,初步实现了柑桔生产的良种化。

据统计,到2015年底,武胜县域栽培的柑桔包括甜橙、宽皮柑桔、柚、杂柑和柠檬等五大类30多个品种。其中,甜橙中的脐橙系列主要有罗伯生、朋娜、纽荷尔、丰脐、纳维林娜、新世纪等品种,锦橙系列主要有蓬安100、北碚447、江津78-1等,此外还有武园27、哈姆林、塔罗科血橙(新系)、伏令夏橙,以及少量的本地广柑等;宽皮柑桔主要有大红袍红桔,太田椪柑,以及宫川、兴津、尾张等温州蜜柑;柚类品种主要有沙田柚、晚白柚(矮晚柚)、脆香甜柚、琯溪蜜柚、龙安柚、白市柚、红心柚等;杂柑类品种主要有不知火、清见、寿柑、爱媛38和沃柑等;柠檬主要有北京柠檬和尤力克柠檬等。

(随文配图由武胜县农业局提供)

猜你喜欢

甜橙柑桔脐橙
南非:甜橙产量预计增长6%
埃及:全球最大的甜橙出口国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美国:佐治亚州柑桔种植面积持续增加
法砣19%SC 能有效防治柑桔炭疽病
全球:2020/2021年柑桔产量预计增长4%
秘鲁:甜橙出口增长
奉节脐橙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篇
秭归脐橙进入收获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