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2020-02-07邵新明

农家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邵新明

摘 要:乌鳢属于我国外贸出口中重要且名贵的一种淡水鱼类,我国对于乌鳢的病害诊断与防治目前正处于初始阶段。乌鳢养殖的病害中主要包括出血病、腐皮病、腹水病、结节病、水霉病以及车轮虫病等,在诊断以及防治的过程中应当由流行性病学特点着手。本文主要分析乌鳢病害的主要诊断与防治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乌鳢病害;诊断;防治

乌鳢是鲈行目鳢科鳢属,也被称之为黑鱼、乌鱼、才鱼以及生鱼等,我国的各大水系、俄羅斯以及朝鲜等地区都有乌鳢的自然分布。就乌鳢而言,种植的优势在于营养价值极高且生长速度极快,具备顽强的生命力,深受国内及国外的各个国家消费者的喜爱,乌鳢属于淡水鱼当中比较高档的一种水产品,目前乌鳢已经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重要的养殖品种。

一、乌鳢发病的主要原因

操作不规范导致鱼体受伤。在乌鳢的捕捞、运输以及分养的过程当中,由于相关人员的不当操作或者是无意识的操作失误,导致鱼体的外表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放入到养殖池中放养之前没有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由于乌鳢养殖过程中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水质恶化。因为大量的投饵,让养殖池内部剩余饵料及污物等出现大量的堆积进而发生腐败问题,进而导致反应产生硫化氢、甲烷等各种有害物质,促使滋生大量的病原体,使得乌鳢出现病害。放养的密度太高并且规格不统一,在同池中存在混养问题,这样就会在饵料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出现乌鳢的相互咬伤甚至是弱肉强食的问题,让伤者出现了感染问题进而生病。不重视防暑措施,换水温差太大。夏季气温炎热,在高温天气的时候,养殖池水体内部的温度高于30℃的时候,乌鳢的食欲就会减退,使得抗病性大大的降低。部分养殖人员换水的时候把池水全部排空,随后直接的加入没有经过曝气操作的井水,这便使得温差太大导致乌鳢发病,严重的会出现死亡。在投饵时,饵料中携带了大量的病原体,使得乌鳢出现病害,养殖户在野外污水沟当中捞取乌鳢的饵料,在没有经过消毒的情况下便直接进行投喂,这样就会导致乌鳢爆发车轮虫病。

二、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1.细菌性疾病。出血病:出血病属于常见的乌鳢疾病,鱼种与成鱼都能够被感染,出血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非常高。一般而言,第三季度属于出血病的高发期。在水质恶化且饵料变质,同时水温太高的时候非常容易爆发出血病,乌鳢染病后鱼体会暗黑且消瘦,其腹部会肿大,在肛门处出现红肿,剖检病死鱼体会有黄色也或者是红色的腹水流出。针对出血病进行防治的有效措施是:加大水质的管理力度,确保饲料处于新鲜状态,定期进行换水以及清淤工作。腐皮病:腐皮病主要是通过嗜水气单胞菌所引发的急性乌鳢传染病,在鱼种与成鱼中容易感染。主要的典型症状为皮肤溃烂,与家鱼打印病与烂尾病相似。在剖检后能够看到肾脏间质有充血且肝脏的脂肪出现变性。腐皮病一年都可以发生,在水温上升且水含氧量降低的时候乌鳢极易感染病原菌进而导致腐皮病。主要的防治措施是:确保饵料的新鲜、水质的清新,定期进行消毒。药物治疗彻底的进行清塘消毒;在鱼种下塘之前,运用适量的高锰酸钾进行20分钟的浸洗;每100kg的鱼内服50克的克瘟灵,连续用药6天。腹水病。其在夏季流行,在水温处于27到30℃范围的时候,水质差且鱼体存在受伤问题的时候易发生腹水病。病鱼的皮下会积水且肌肉出现水肿,腹部膨大以及肛门出现红肿。主要的防治措施是:3到4天进行一次的换水,降低鱼的应激反应几率,确保饵料的新鲜,病鱼按照每100kg的鱼用2g的恩诺沙星以及鱼用的复合维生素1到2g与粘合剂混合拌料投喂,一天两次,连续3到5天。进行拌饵且投喂,配合着浸浴治疗,并且内服乌鳢腹水内籽灵进行乌鳢腹水病的防治。

2.真菌性的疾病。乌鳢的真菌性疾病中对于水霉病的研究较多,在水质比较恶劣且水温处于15到20℃的时候,乌鳢机体有损伤且越冬的时候有冻伤均会发生真菌性的疾病,鱼卵至亲鱼期间均可以感染真菌性的疾病。在受精卵出现感染的时候,内菌丝就会侵入到卵膜内,导致受精卵出现死亡问题。成鱼在感染之后,鱼体会出现“白毛病”,且菌丝在侵入到肌肉中的时候导致组织坏死,出现真菌性的疾病的乌鳢会消瘦厌食,进而导致死亡。水霉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是:严格进行池塘的消毒。在鱼种的捕捞以及运输中,防止鱼体出现受伤问题,运输之后使用2%到5%的食盐水进行浸泡。在鱼发病之后使用亚甲基蓝或者是新洁尔灭进行全池的泼洒。

3.寄生虫性的疾病。车轮虫病。车轮虫对于乌鳢鳃与鱼种会造成较大危害,在第二与第三季度比较流行。病鱼的主要表现是体表增多的黏液,其鱼苗有白头白嘴的症状,病鱼鱼体会消瘦,出现呼吸困难,持续到死亡。对于车轮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利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工作,将车轮虫的虫卵与虫体全部杀灭,在发病的时候利用硫酸亚铁与硫酸铜按5:2的配制比在全池当中泼洒,或者使用苦栋树叶全部浸沤水。

小瓜虫病。小瓜虫能够感染较多种类的养殖鱼,当水温处于15到25℃的时候容易流行小瓜虫病,在春季与秋季的时候比较多发。感染小瓜虫病的病鱼在皮肤与鳃上会布满很多的白色点状的囊泡,因此小瓜虫病也叫作“白点病”。感染小瓜虫病的病鱼反应比较迟钝,游动速度缓慢,会浮在水面上,由于呼吸困难进而死亡。小瓜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利用生石灰进行清塘作业,将虫体与孢囊全部杀死。或者利用亚甲基蓝在全池中泼洒。将五倍子全部磨碎并且浸泡,用浸液进行全池的泼洒。或者在发病鱼塘中,选择210克辣椒粉、100克生姜片,熬成25公斤的溶液,在全池中泼洒,一天1次,连续2天。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克化水全池泼洒,每隔3天泼洒一次,连泼3次。

4.肿瘤病。患有肿瘤病的乌鳢病鱼的表征表现是游动速度缓慢,且不进食,腹部逐步的膨大,在体表上出现出血点,鳃丝的末端会出现腐烂苍白现象。在剖检病鱼之后会发现其腹腔当中存在大量的积水,而肝脏呈现土黄色,在腹壁上出现了瘤状物。肿瘤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在鱼种与成鱼中都可以感染肿瘤病。肿瘤病出现的主要原因有投喂不当、养殖的密度太大、养殖水质恶化,或者是鱼类的遗传性疾病。肿瘤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科学合理的控制放养密度,严格的检疫鱼种,确保投喂饵料的新鲜,并且应当及时将病鱼全部清理干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乌鳢能够很好地适应于水质、水温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变,在不断提升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坚持防治结合理念,便可以降低乌鳢发生疾病的几率,充分地认识到乌鳢常见疾病的病理表征,有效地预防突发性、暴发性以及毁灭性的疾病出现,促进乌鳢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志勇.乌鳢常见病害的特点及防治措施[J].海洋与渔业,2016(6):75-77.

[2]孔祎頔,单晓枫,牛小天,etal.乌鳢细菌类疾病的研究进展[J].科学养鱼,2018(6).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