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宫舞者裕容龄对近现代舞蹈发展的影响分析

2020-02-04彭诗雨

艺术评鉴 2020年24期
关键词:舞蹈

彭诗雨

摘要:裕容龄身为封建王朝的格格,因机缘巧合,在年幼时学习了日本与西方的舞蹈,在归国后又研究了中国舞蹈。清宫期间,她结合了中西方舞蹈各自的特点,创编现今还能查阅到的舞蹈作品。民国时期,她重新完善并演出了这些舞蹈,使这些舞蹈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让她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留下一抹不可或缺的划痕。本文从裕容龄学习国外舞蹈文化和其对中国晚清及民国初期舞蹈发展交流的影响两个方面作简要的回顾与总结,分析裕容龄对近现代舞蹈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舞蹈  裕容龄  晚清民初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073-04

一、裕容龄的生平梗概

裕容龄,1882年生于天津,满族正白旗汉军旗人,在中国近现代的舞蹈史中被誉为--学习西方舞蹈、引进并在宫廷实施的第一人,因在家中排行老五而被叫做五姑娘。自幼具有艺术天赋,1895年随其父亲裕庚担任驻日本公使期间开始学习日本舞蹈,并学习了英文、日文、音乐、插花艺术等。1899年,17岁的裕容龄因其父亲裕庚调往法国任职而同往法国,期间师从伊莎多拉·邓肯学习现代舞蹈3年,1902年又师从法国歌剧院著名教授那夫尼学习芭蕾舞。

1903年回国,入清宫并担任御前女官。期间,学习和研究中国的古典乐舞,特别是对清代宫廷乐舞的研究,掌握了许多中国戏曲舞蹈,编创了《扇子舞》《菩萨舞》《剑舞》等许多舞蹈,并亲自在宫中表演。1907年出清宫。

1912年,担任中华民国北京总统府的女礼官,多次公开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的舞蹈表演。1937年,在北京教授舞蹈课。1949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的文史馆馆员及政协委员,期间多次与人谈论清宫的宫廷舞蹈。1973年去世。

二、学习国外的现代舞蹈及文化

裕容龄自幼具有学习舞蹈、音乐、语言及其它艺术的天赋,在日本学习了日本的舞蹈、在法国师从现代舞大师邓肯学习现代舞、师从那夫尼教授学习芭蕾舞,先后学习了多种舞蹈。

(一)学习日本舞蹈及多种文化

1895年,裕容龄父亲裕庚担任驻日本公使,期间参加许多社会高层间的社交宴请和聚会,舞蹈因具有助兴、礼节性交往、政治交流、推广文化艺术等功能在此类宴会频频出现。正如其姐裕德龄的描述:“那些舞蹈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他们的礼节是多么高贵而优雅!一切都叫人难以忘怀,舒缓的点头和弯腰、特别的吸气声、女士们鸟一样的啾啾声、靴子在地板上的嗒嗒声。还有那些华丽的礼服”。从点头与弯腰两个动词来看,这种舞蹈应该是带有社交礼仪功能的一类,表明当时的达官贵人们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

同年,13岁的裕容龄因倾倒一位日本舞伎的表演,她偷偷地向使馆处的日本女仆请教并学习,并掌握日本舞蹈的技巧与韵侓。一天,日本宫内大臣的太太突然造访,裕容龄偷偷换上和服并表演日本古典舞《鹤龟舞》,获得客人的赞赏。年幼的裕容龄在家中身着日本和服、为日本人表演日本舞蹈,对此行为裕容龄的家人非常生气。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乐舞艺人社会地位一直不高,据《中国乐妓史》记载“乐妓的低贱地位有其先天的原因,便是乐籍、乐户制度的形成”。裕容龄身为清代格格,是不能随意抛头露面的,更别说穿上他国的服饰、为外国人起舞;另一方面是因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身为清朝驻日本大使的女儿却为日本宫内大臣起舞实在是不妥,像是一种献媚的举动。

由于裕容龄对学习舞蹈的坚持和决心,最后裕容龄父母只能妥协,并且裕容龄父母还请有名的日本老师来教授裕容龄学习日本舞蹈,但同时也定下了学习舞蹈只能用于消遣、不能登臺表现、不能抛头露面的规矩。期间,裕容龄还学习了日文、英文、外交礼节、插花艺术等。

(二)在法国巴黎学习现代舞和芭蕾舞

1899年,裕容龄随家人到法国,在巴黎这个作为当时集文化与艺术一体,拥有高度发展前景的艺术中心,遇见了现代舞的开创者伊莎多拉·邓肯,并师从邓肯学习现代舞。邓肯与裕容龄一见如故,并声称“这个中国的姑娘具有非凡的舞蹈天才,我白教她也愿意”。

“受到古希腊艺术影响,创立一种与古典芭蕾舞相对立的自由舞蹈,其特点是动作自由、形式自由”,这是《辞海》中对于邓肯的释义。她是西方现代舞的开山者,其一生所追求的表演精神就是对自然追溯和对古希腊精神的再复活。邓肯的舞蹈冲破传统芭蕾舞的束缚,摒弃了传统芭蕾的舞蹈裙和足尖鞋,用肢体语言模拟自然,从而寻找古希腊自由的文化精神。同时,邓肯认为“女性的身体是时代美的博物馆”,这不被当时的贵族所接受。这种对固态文化思维的打破与重塑的思想对于容龄来说是一种革新,对后期容龄的舞蹈编创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裕容龄姐妹在跟随邓肯学习现代舞的三年中,舞蹈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1902年,年仅20岁的裕容龄就在巴黎歌剧院登台演出《希腊舞》《玫瑰和蝴蝶》。表演《玫瑰和蝴蝶》时,她用一顶小帽子遮住头发、一双裤袜套在脚上,在舞台上寻求真我、自由自在,用肢体语言表演了现代舞,获得了东方“蝴蝶舞后”的美名。同年,裕容龄还进入了巴黎国立音乐舞蹈学院,在学院里系统学习了音乐和芭蕾。

在法国的近四年时间,裕容龄学会了两种不同的舞蹈类型,一个是当时西方的代表性舞蹈芭蕾,另一个是邓肯冲破旧思维的现代舞。这些都为她后来回到中国,并从事舞蹈相关的一些艺术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对晚清与民国时期的舞蹈发展交流的影响

1903年冬天,裕容龄随家人回到中国,随后与其姐裕德龄被召入宫,成为清延的御前女官。慈禧得知裕容龄精通西方舞蹈艺术,指派裕容龄研究中国舞蹈。当时清朝最为盛行的表演形式是戏曲表演。除了高度发展的戏曲,清朝宫廷里还存在着两类礼仪宴乐舞蹈:一种是用于祭祀的“佾舞”,分文舞和武舞两种;另一种是沿袭继承了宋代宫廷乐舞的“队舞”。裕容龄在作为清廷御前女官的这一期间,学习了许多中国舞蹈相关的知识,引进西方舞蹈艺术,通过与国外舞蹈艺术的融合,编创了一些新的舞蹈表演形式,在中国的近代舞蹈艺术发展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晚清时期

到清朝时期,戏曲逐渐替代了以前不同朝代的乐舞。清朝的戏曲在继承古代乐舞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是一种集唱、念、作、打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就包含了许多舞蹈类的肢体动作,因而,舞蹈只能算是戏曲的依附品。青衣、花旦、老生、小生、武生、丑生,这些戏曲角色成了清朝戏曲的主要表演者。《慈禧太后私生活回忆录:我在太后身边的两年》《清宫琐记》和《德龄公主回忆录》中均有相关记载。清宫中还保留着祭祀的“佾舞”和继承了宋代宫廷乐舞的“队舞”。清朝最高统治者信仰藏传佛教,每逢典礼、节日,清宫都表演节目,以宫内戏班“南府”表演固定节目为主,如高腔,有时也从宫外找人来表演京戏。据载,慈禧喜欢戏曲与舞蹈,慈禧希望宫内有人研究舞蹈,因裕容龄精通西方舞蹈,慈禧便让其去研究学习中国的舞蹈。①

裕容龄虽在日本、法国学习西方舞蹈多年,但回国后作为宫廷女官以及研究中国舞蹈者,她学习了大量的中国戏曲、中华传说与传统,将西方舞蹈、中国舞蹈与传说或传统相互融合,迎合当时清朝宫廷的需要,创编了许多舞蹈。比较典型的舞蹈曲目有:带有宗教色彩的《观音舞》、结合戏曲舞蹈的《剑舞》、结合中国民间舞如“高翘”“秧歌”和日本古典舞《鹤黾舞》元素的《扇子舞》、融合戏曲元素和仕女图的《如意舞》以及依照中国传统中元节爱放荷(河)灯的故事而诞生的《荷花仙子舞》等。慈禧晚年常扮成观音菩萨,身边站着太监和宫女扮演的金童玉女。裕容龄以此为灵感,通过参照佛教中的观音塑像,编排了《观音舞》,又称《菩萨舞》。在《菩萨舞》中,裕容龄扮观音菩萨,坐于莲花台上,一手立于胸前作揖,一手两指相掐做佛手状,托于立掌之下,神情虔诚。这是一个充满庄严、肃穆,带有宗教色彩的舞蹈。《剑舞》是裕容龄现存的、能一窥当年她舞姿的唯一视频资料。受当时戏曲舞蹈的影响,《剑舞》中服饰类似于今天戏曲中花衫的扮相,裕容龄头戴珠冠、身披短穗披肩、手持带穗的剑、挽剑绕花、脚走戏曲的台步(圆场),走台步时重心偏前,带了点芭蕾的味道。相比从前朝代表演剑舞的“摇人目睛,如水涣日,如水观星”(明 宋存标《舞剑赋》),在翻飞的穗花中,裕容龄的剑舞显得更加柔美、灵巧、自由和随心。

慈禧太后作为当时清宫的最高统治者,清宫的一切都围绕着慈禧服务。为了给慈禧太后解闷,裕容龄做了一个“舞蹈专场”表演。节目内容有《西班牙舞蹈》《希腊舞》和中国古典舞《如意舞》。在《如意舞》中,裕容龄身着红色蟒袍、手拿“如意”、配合中国民间音乐、舞步轻盈优雅。在专场演出中,伴奏乐队有袁世凯的西洋乐队,也有清宫太监的中国乐队;演出的服装有从西方带回的、含西方文化及韵味的服装,也有专门订制的、带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服装;演出内容有国外的、充满野性和自由风尚的文化体现,也有表现中华传统的、留存于血脉之中含蓄和内敛之美,这是一场中國文化与外国文化艺术的交织和融合,有冲突、更有融合。

与后来充满革新、开放之风的民国初期相比,此时的清宫对裕容龄带回的舞蹈艺术,感到既疑惑又好奇。慈禧询问“跳舞是什么”?在慈禧的留声机音乐伴奏下,裕容龄姐妹向慈禧表演了华尔兹和国外其他舞蹈,皇后、宫眷们观看后,非常感兴趣。慈禧认为西方的交际舞虽好看,但终归不合中国礼数,清朝历史学家蔡东藩记录了当时清朝官员因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对于西方人的舞蹈持有“并非自己眷属,乃一男一女,可以对舞,抱腰握手,非常媟亵(轻薄)”②的看法。由此可见,这种理念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在保守、封闭的清宫内对于此类交谊舞的接受程度还是很低。

裕容龄进入清宫,不仅带回了西方的舞蹈和国外的文化,还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编了新的舞蹈作品,在清宫封闭和保守的固有思维上拉开了一条缝隙,西方的舞蹈慢慢在中国宫廷里开始流行起来。

(二)民国初期

裕容龄于1907年离开清宫再未回宫,1911年发生辛亥革命,保守封闭的清朝灭亡了,民国的建立使多种思想并存,社会的风气转为开放引进、向外学习,人们开始崇尚自由与平等。民国期间,裕容龄担任了中华民国及北洋政府的女典礼官。后嫁给唐宝潮将军,因熟悉中外社交礼仪与中西舞蹈而成为社交名媛,多次参加赈灾筹款的义演活动,完善了此前在清宫所编创的舞蹈曲目,对一些当时以慈禧为主要观者的作品进行调整修改,以适应社会发展与公演的需要。多次参加义演的曲目有《观音舞》《蝴蝶舞》(原名《扇子舞》)《如意舞》《荷花龙舟会之荷花仙子舞》等多个舞蹈,将中外舞蹈融合的艺术成果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对中外文化的融合成果进行了推广、传播。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被西方的资本主思潮所冲击。多元的思想与崇尚自由平等的理念,使中国的舞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同时西方社交礼仪性的舞蹈也逐渐在人群中流行起来,以男女对舞为形式的交谊舞在民国时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上海滩开始出现夜总会、舞厅等专门供人们跳舞的地方。裕容龄作为女礼官,懂舞蹈、会表演舞蹈、懂日文和英文、知晓西方文化与礼节,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交谊舞在中国的发展。国外专业的艺术演出团体也开始进入中国进行商业表演,民国时期的舞蹈教育及培训也逐步走向专业化,1937年以后的一段时间,裕容龄曾以教授舞蹈课为生。学习西方现代舞蹈第一人——裕容龄在中西舞蹈融合、西方舞蹈艺术的传播、中西文化的传承、促进舞蹈培训与交流等方面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民国时期舞蹈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结语

裕容龄是中国学习西方现代舞蹈的第一人,她在日本、法国学习舞蹈多年,先后师从邓肯和那夫尼,在法国登台公演了《希腊舞》《玫瑰和蝴蝶》优秀剧目。回到故土时,她又将中西文化舞蹈的技术相结合,编创了许多优秀曲目,如《观音舞》《剑舞》《扇子舞》《如意舞》《荷花仙子舞》等,并将西方的舞蹈引进。再到推崇开放和自由的民国初期,她在义演中改编并完善此前在宫中编排的剧目,使得这些作品在后世依然可以寻到踪迹。裕容龄作为一个经历了从晚清到民国初期的舞蹈家,她在近代舞蹈艺术发展史、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上都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笔,让我们看到了舞蹈在时间长河中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修君鉴今著.中国乐妓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杜,2003:76.

[2]德龄公主.德龄公主回忆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3]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增补修订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刘青弋.裕容龄:身体的自由和束缚的博弈[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7(02):117.

[5]德龄公主.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6]尤川.裕容龄:学习西方舞蹈第一人[J].文史博览,2006(09):40.

[7]蔡东藩.慈禧太后[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舞蹈
“我们的舞蹈”教学案例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
The Rabbits Under the Moon
家有谢天谢地
舞蹈课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蛾子纷落的时刻
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合理运用
雪地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