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教学法与学科思维导图的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0-02-03曾书宁许旭红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信用证导图教学法

曾书宁,许旭红

(泉州师范学院 陈守仁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国际结算》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研究范畴主要涵盖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资本的跨国流动以及相关金融风险的识别及防范。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最新的国际惯例和法规、掌握货币跨国收付的具体形式与方法、具备相应的业务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一门兼具理论和实务要求的综合性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因此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改变缺乏必要的关注和了解。显然,这与《国际结算》期望培养学生兼具扎实理论功底和优秀职业能力的课程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势在必行。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拟探索将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结合学科思维导图应用于《国际结算》的教学过程,通过中国知网文献库检索,目前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一、PBL教学法及其局限性

PBL意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1],由美国教授霍华德·巴罗斯(Howard Barrows)提出,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专业所采用。尽管在随后数十年的传播推广中,PBL教学法不断发展,但根据Barrrows[2]的定义,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他们应该主动思考为了解决问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以及从什么渠道可以有效获取信息(比如书籍、期刊、教师、网络资源等等),而非由教师来主导学习。第二,学习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学习小组一般以5到8或9个人为宜,且学习小组成员不固定,在每次的PBL教学中,学生们将被随机分组,以锻炼他们与不同人进行有效合作的能力。第三,教师承担引导者或推动者的角色。在PBL教学法中,教师不直接向学生教授学科知识,也不向他们提供确切的信息,而是更加注重与学生进行元认知水平上的沟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最终学会自我监督和反思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第四,问题是贯穿始终的焦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力,也是发展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载体。PBL教学法一般选择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以便他们灵活掌握课本知识,并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第五,学生应该通过自主学习习得新的知识。由于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要是基于已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相互合作、探讨辩论和复习比较等方式,自主学习和研究新的知识和技能。

PBL教学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为多维度、互动式的学习过程,通过参与感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同时,学生经过反复探索、思考和论证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自我建构的知识,远比其被动接受掌握得更加牢固、理解得更加透彻。甚至学生在整个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推翻原先的认识、完善探索过程、修正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此外,由于PBL教学法一般应用于团队和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中[3],因此它还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而对教师而言,通过不断的师生互动,教师也处在不断汲取教学灵感,以及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

然而,PBL教学法是以具体问题为切入点的,而一个问题所能辐射到的知识原理及其深度广度毕竟都是有限的。而且对于尚处初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很难通过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而达到深挖问题本质、建构完整知识体系的效果,学生很容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无法充分把握具体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也难以对各知识点进行横纵向的比较和拓展,致使PBL教学法难以充分发挥其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来弥补PBL教学法的局限性,使之更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成效呢?本文认为可以尝试将其与强调系统性、结构化思维的学科思维导图相结合,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学科思维导图概述

学科思维导图是由曾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的刘濯源提出的,它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所谓“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结构、方法及策略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也就是把大脑中的思维“画”出来的过程[4]。而学科思维导图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一种途径,它综合了博赞思维导图、概念图、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在一起[4],在形式上由关键词和引导线构成,呈现出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层级结构[5]。与博赞思维导图中关键词的生成依靠自由联想来确立不同,学科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必须依据学科固有知识结构及思维规律来提炼和概括,上下级或同级关键词之间应该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5]。学科思维导图有利于将零散的点状知识搭建成系统的网状知识结构,并且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系统性的锻炼[6]。

三、PBL教学法结合学科思维导图运用于《国际结算》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PBL教学法和学科思维导图具备一定的相似性,将二者相互渗透融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顺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PBL教学法与学科思维导图在整体结构上是相似的:PBL教学法是以一个主要问题为核心,进而展开多层级、递进式的学习研究;而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也是围绕一个核心主题,由中心向四周层层发散思考而形成的。其次,PBL教学法和学科思维导图都要求中心概念和子概念之间存在明确的逻辑关系:在PBL教学法的应用中,学生一般需要将中心问题拆分成几个子问题进行学习研究,几个子问题之间应该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足以支撑中心问题的解决;而学科思维导图同样要求绘图者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要有内在的学科逻辑关联。由此可见,两种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的。在《国际结算》的授课过程中将学科思维导图融入PBL教学法,既能够将庞大的理论体系“庖丁解牛”式地分解成具体的知识点便于学习吸收,又有助于将零散的学科内容重新整合成系统性的框架结构便于记忆掌握。

此外,《国际结算》课程也具备了在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和学科思维导图的实践基础。首先,该门课程一般被安排在高年级进行教授,学生在先前大都学习过一些先修课程,比如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等,对《国际结算》中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概念和专有英文词汇已经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学生是有能力基于已有的认知和知识储备去开展自主探索和研究的。其次,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国际贸易呈现出了日益复杂化的态势,诸如信用证欺诈等国际结算相关案件和争议案例频发。同时,相关的国际惯例以及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以提高其对新形势的适应性。不断丰富的真实情境和案例,以及日益复杂的课程体系,都给PBL教学法结合学科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实施的基础、丰富的灵感以及不断更新的教学资源。

基于上述分析,将PBL教学法与学科思维导图结合运用于《国际结算》的教学过程中是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必要性的,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四、PBL教学法结合学科思维导图在《国际结算》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PBL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基于Barrows提出的PBL主要过程(组织一个小组→开始一项新问题→后续解决问题→展示成果→问题解决后的反思)[7],结合《国际结算》的学科特点,笔者认为PBL教学法在该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实施可以大致按照以下环节进行:

1.前期准备

在此阶段中,教师首先应向学生介绍PBL教学法的概念及实施流程,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对即将展开的PBL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国际结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适时地引入PBL教学法,制定活动计划、准备活动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诸如信用证和购销合同等教学素材、提前联系学生可能接触到的外贸企业和银行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等。

2.确定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具备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当的问题[8],可以以学生已在先修课程中接触过的一些概念和知识作为切入点来设定业务背景和相关信息,比如从信用证、托收等结算方式,或者从提单、保险单等商业单据入手,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便于学生后续的自主探究和知识迁移应用。如果设计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细化成几个子问题,对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一步细化研究课题。以“某外贸企业在具体结算业务中应如何选择结算方式”为例,学生可以将其拆分成结算方式包括哪些、每种结算方式的适用情况、风险点、操作流程、相关国际惯例等子课题进行研究学习。

3.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各学习小组首先应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如确定通过哪些渠道进行信息的搜集、讨论如何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等。在制定好研究计划之后,每个学生应就各自的分工,查阅有关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等资料文献、咨询银行和海关等专业人士、实地考察外贸企业和货代公司等相关机构,以及通过其他一系列方式,展开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合工作。再通过组内交流或组间合作等形式对再加工后的学习资源进行共享和筛选,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承担协助者、监督者的角色,主要给予学生方向上的引导,并应多向学生提一些元认知水平上的问题,比如:“如何验证你的结论是否正确”“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充分”等等,要避免直接向他们提供直接确切的答案或指示。但当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确有困难时,可以适当给予提示和帮助,比如提示学生查阅国际商会针对类似案例发布的官方意见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从最初的问题确定和分解一直到最终的问题解决,各步骤是有逻辑先后顺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步骤的顺序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收集以及再处理、再加工的信息越来越多,他们可能会改变甚至推翻对研究课题的原有认知,进而重新梳理问题、界定研究方向、修改解决方案。因此上述的几个步骤有可能循环往复地进行,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螺旋式地提升。

4.总结问题

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之后,各小组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全体学生就各组的研究成果展开分析、汇总和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对国际结算业务的复杂性、问题解决路径的多样性等进行充分的头脑风暴,以形成尽量客观全面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虽然PBL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但《国际结算》是一门专业性极强、体系庞杂的课程,相关的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又处在不断地修订和更新之中,学生实际上是难以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就能够熟练掌握并规范运用相关知识的。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听取成果汇报,判断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与提升,以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5.评价与反思

这个环节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对PBL教学法实施效果的反思。除了传统的考试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更为灵活的考核体系,比如要求学生提交研究报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实行小组成员互评制度等,以便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表现,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对每一次PBL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教师除了对整体方案设计、自身指导过程等进行总结与反思外,还可以收集学生、银行、企业等活动参与方的评价和反馈,以便及时对后续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学科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

对于学科思维导图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将其划分为三个环节:

1.课前准备

同PBL教学法一样,教师应该在授课之初就引入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并向学生介绍专门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比如XMind、MindManager、MindMaster等,督促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先行学习掌握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

2.课堂运用

虽然《国际结算》知识点繁杂,相互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但整门课程是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可以划分成不同的模块:比如按照教材顺序大致可以分为国际结算工具、国际结算方式和国际结算相关单据等;比如按照所涉及的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大致可以分为与国际结算工具相关的《票据法》,与托收相关的《托收统一规则》(URC522),与信用证相关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国际标准银行实务》(ISBP745)和《跟单信用证项下银行间偿付统一规则》(URR525),以及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URDG758)和《国际备用证惯例》(ISP98)等;又比如在学习国际结算方式这个模块时,可以沿着“业务操作流程→相关单据制作→该结算方式的风险点→基于该结算方式的融资业务”的思路,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因此,借助任一知识点就可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画出一张学科思维导图,再通过逐步拓展延伸,最终就能形成一个脉络清晰、体系庞大的知识框架。

在实际授课中,既可由教师归纳绘制学科思维导图,也可由学生经过思考和提炼,自行绘制学科思维导图。绘图时要注意:(1)关键词的概括要精炼突出;(2)整图的主干尽量不超7个;(3)图文层级最好控制在3-5层,要展现出由宏观到具体的思维深度。[5]通过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检验学生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课后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总结学科思维导图对教学是否确有贡献、有何贡献、学生反馈如何、最终呈现出来的学科思维导图是否准确展示了各知识点之间的层次与关系等等。要避免为了绘图而绘图,更应该重视学科思维导图背后的学科思维方法,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学科思维导图以提高其对提升教学效率的贡献程度。

(三)PBL教学法与学科思维导图结合应用的教学设计

1.PBL教学法结合学科思维导图的一般思路

从总体上来说,教师要么先引导学生以某一具体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再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借由这个具体问题延伸至相关的知识模块或体系,帮助学生搭建系统性的知识框架、锻炼学生多维思辨能力;要么可以先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向学生讲解课程的知识体系,使整个知识脉络可视化之后,再运用PBL教学法,鼓励学生深挖某一具体问题。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说,PBL教学法与学科思维导图的结合运用是灵活多样的。比如在PBL教学法的确定问题环节中,可以借助学科思维导图的结构化思维方式将核心问题分解成几个相关的子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学生对PBL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时,可以以学科思维导图为展示形式,呈现其思考和研究过程;在对PBL中的研究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时,可以借助学科思维导图提炼要点难点、梳理结构框架。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PBL教学法与学科思维导图灵活结合,以设计出符合各自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方案。

2.以信用证教学为例展示PBL教学法结合学科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

以信用证相关章节的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模块,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1)确定并理解问题。由教师精选一份信用证及对应的购销合同、海运委托书等资料,设计情境问题“假设该份信用证仅要求提供发票和海运提单,如何根据信用证的要求做到相符交单?”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该章节内容,教师应尽量选择条款简单、单据要求少的信用证,以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在确定好问题情境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学科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个问题进一步拆分成几个子模块,以便更好地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而这些子模块其实也正是一个个细化了的教学目标。问题分解完成后,教师根据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及预估的工作量,将拆分后的子问题合理分配给各小组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研究。(详见表1)

表1 PBL问题拆分表Tab.1 Problem analysis through stepwise decomposition

(2)探究并解决问题。在此环节中,教师同样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学科思维导图的结构化思维方式来制定研究方案并指引整个探究过程,以便学生将自主学习情况与导图进行对照自查,以及便于组内成员的相互监督,进而有效防止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跑题、离题、目标不清晰等情况的发生。具体来说,各组对各自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分解问题并确定相应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再由各成员认领具体任务,展开学习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各组的学习进度,适当地加以引导和协助。下图(图1)以第3组的研究课题“如何缮制相关单据”为例,展示了如何在该环节运用学科思维导图。

图1 “如何缮制相关单据”研究方案分析图Fig.1 Mind mapping of clocuments preparation

(3)总结并提升问题。当各小组形成研究结论并进行成果展示时,学科思维导图仍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可以直观清晰地展示各组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在各组展示讲解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进行总结和反馈: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归纳相关知识模块、补充整合学科思维导图,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章节的理解和对整个知识框架的把握。教师还可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对原有研究问题进行发散,如将第3组缮制出来的单据分发给其他小组审单并讨论、引导学生将信用证与其他结算方式进行比较分析、鼓励学生了解各金融机构以信用证为基础所衍生出来的各种融资产品等,将研究问题扩展成一个涉及众多知识模块的综合课题,同时配合对原有学科思维导图进行相应拓展,以推动学生有计划、分层次地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内化。

(4)评价与完善。作为一种新尝试,PBL教学法结合学科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比一般的教学方法更需要评价与反思这个环节来实现教学方案的动态调整和持续完善。这里的评价指的是一种多元的评价体系,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包括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除了提交学习报告、教师打分、小组互评等方式外,还可以对各组绘制的学科思维导图进行考评,比如考评各组的导图是否选取了准确的关键词、是否清晰展示了研究过程和结论、是否符合《国际结算》学科逻辑等。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收集学生和其他相关方对于该种教学模式的反馈评价,还可邀请其他教师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观察和探讨,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

五、结语

简而言之,PBL教学法主要强调的是就某一问题进行纵向思考、深挖问题本质的能力;而学科思维导图则更强调就某一问题进行多维度思考、把握整体知识架构的能力。笔者提出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学尝试,就是希望能以此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通过深度探究、团队合作、总结升华等一系列过程,使其主动完成学科知识的内化,进而实现从深入学习到勇于创新的过程。然而,本文提出的教学设计仍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上,至于如何将这种方法转化至实践层面,以及灵活迁移至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仍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

猜你喜欢

信用证导图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循环信用证的风险防范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