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证书”制度下“茶艺学”课程与茶艺师鉴定对接的探讨

2020-02-03叶国盛侯大为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茶学茶艺茶文化

王 丽,叶国盛,侯大为,张 渤

(武夷学院 茶与食品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文化层面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茶因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而受到青睐,茶文化休闲产业逐渐兴盛,茶馆、茶楼、茶会所亦纷呈涌现。这又进一步刺激了茶行业对于茶艺专职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茶艺师作为新兴的职业应运而生,于1999年被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市场的升温也为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鲜血液,很多大中专院校都开设了茶艺专业、茶艺课或茶艺师培训[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加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2]。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引了方向。

武夷学院为8所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形成的特色学科——茶学,具有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优势和责任。“茶艺学”作为一门技能型学科,又是茶学专业的必修课。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将茶艺师资格证的考核内容纳入“茶艺学”课程的教学体系,重视学生技能培养,鼓励学生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既有学历又有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助力茶产业的发展,满足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茶艺学”课程与茶艺师鉴定的内容与要求

(一)“茶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茶艺学”是高校茶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古老是因为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饮茶经历了煮茶法、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的历史变迁;年轻是因为它随着社会和茶文化的发展而兴起,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饮茶艺术,它要求以文化底蕴为根基,以物质和文化相结合形式所呈现的艺术。

“茶艺学”课程对我国的传统茶文化、茶文学与艺术、茶礼茶俗、茶艺与茶道等方面的知识都有教学要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茶艺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通过课程的开展,能培养学生扎实的茶艺理论和操作技能,成为懂茶、识茶、爱茶、推广茶的高素质人才,并使部分学生能胜任国际茶文化的交流工作。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茶艺基础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理论主要考核茶艺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要求;技能考核主要采取创新茶艺表演、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目的在于考核学生的茶艺技能水平。

(二)茶艺师的等级与资格要求

2002年6月,国家制定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明确了茶艺师的职业技能要求,定义茶艺师为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按照标准,本职业岗位共分设五个等级:初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茶艺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茶艺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不同的等级在礼仪接待、茶艺演示、茶事活动、茶艺馆设计、茶会组织、茶事管理等指标内容上的要求也有不同的标准,等级越高所具备的能力和要求也就越高,一般初、中级茶艺师重在服务和个人修养,高级以上茶艺师重在管理和培训以及整体素质的养成。

在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上,具有初中或相当文化程度的人员即可报名,满足一定的从业年限(学徒期满可报一级、从业6年可报二级、大专毕业2年或本科毕业直接报三级、技师则必须取得三级证的基础上才能申报),或在获得上一级证书的基础上,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年限达到要求(从五级至一级分别为:1年、4年、5年、4年和5年),即可申报高一级资格证书的鉴定。

茶艺师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以及综合评审。理论知识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关技能知识;茶艺实操部分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具备的技能水平;综合评审主要针对技师和高级技师,通常以审阅申报材料、答辩等方式进行全面评议和审查,主要考核茶艺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礼仪接待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形体表现能力、感官敏锐能力、美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等综合素质。

表1 茶艺师不同等级的技能要求Tab.1 Different levels of skill requirements of tea artists

(三)“茶艺学”课程内容与茶艺师资格鉴定的异同

对比茶艺师各等级的技能要求(表1)与“茶艺学”课程考核内容,两者在能力要求和目标培养上有共同之处,都要求学生对茶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熟练的掌握,能够胜任茶艺师的工作。

由于教育培训体系不同,茶艺师多由培训机构完成培训和鉴定培训形式,一般为短期集中授课,完成相应的课时即可参加鉴定考核,不同的收费标准、不同的师资水平、不同的培训流程,造成了职业资格认证市场的混乱,培训的效果亦有差异。加上课程的设置不够系统,培训的内容往往过于单一,也会导致茶艺偏离茶的本身,更加向其他艺术形式倾斜的现象。

茶艺要能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茶艺专门人才,而这项工作的完成离不开规范的茶艺培训机构和对茶艺师的培训规范和资格认定。作为高校茶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茶艺学”教学内容设置较为系统、全面,加上其他茶学专业课程,如茶文化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加工学等的支撑,学生对茶叶的知识了解得以系统而深入,在创新茶艺或者操作技能上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茶艺学”课程与茶艺师鉴定对接的优势与必要性

职业资格是技能型人才的证明,也是快速进入市场、行业和岗位的通行证,拥有资格证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自我价值。茶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考取高级茶艺师、评茶员和茶叶制作等资格证书,其中茶艺师考试是针对从事茶艺服务的工作员进行的职业技能鉴定,其考试内容与“茶艺学”课程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茶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接茶艺师鉴定的内容要求,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的同时,补充茶艺师鉴定的技能要求,实现对高素质茶艺专门人才的培养,既保证了学习质量,也有助于使需要资格鉴定考核的学生顺利获取茶艺师资格证,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另外,高校成立有茶艺社团,在日常的茶艺实训和社团活动的开展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茶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技能水平,这不仅能为学生节省昂贵的培训费用,也能节省不少培训时间和精力。

结合“茶艺学”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来看,基本与茶艺师职业要求相符,涵盖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茶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完“茶艺学”课程后能够达到三级茶艺师(尚不能完全达到二级)的技能水平。因此,可在“茶艺学”课程结课后组织学生进行高级茶艺师(三级)的鉴定考核。

三、“茶艺学”课程与茶艺师鉴定对接的措施

茶艺师是一种集茶文化推广、茶叶冲泡与品鉴以及相关艺术表演于一身的综合性职业。目前茶艺师的岗位需求十分紧缺,要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茶艺师就显得尤为迫切。武夷学院是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技能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为更好地服务茶产业,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情况分析,将茶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茶艺师鉴定内容相对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加快教材建设、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来实现。

(一)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终端,是实现“双证书”的中坚力量[2],而要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就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和规范专业技能的教师。

首先,鼓励茶艺老师参加茶艺师资格考试,通过充分了解茶艺师考试的鉴定标准,明确茶艺师不同等级的技能要求,进而转化为自身的教学结构,提升实战水平,增加教学自信。还应鼓励茶艺老师考取二级茶艺师、一级茶艺师证书和茶艺师系列考评员,使教师具有教师、培训师、技能鉴定师(考评员)等多项资质,实现教学、培训、鉴定常态化[3]。

其次,选派茶艺教师到专门的职业院校进行师资培训,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了解行业的新理念、新发展、新模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最后,鼓励茶艺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专业的培训机构观摩学习,邀请茶艺师标准编著的老师或茶艺师考评员来校解读规则,明确要求。在制定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茶艺师标准里的技能要求融入到教学大纲,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同时听取相关茶艺专业人员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将鉴定标准日常化、常态化。只有不断优化茶艺教学团队,提升教师水平,才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建设尤为重要,根据茶艺师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完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1]。

“茶艺学”课程分为茶艺基础和茶艺实践等教学模块。茶艺基础主要介绍茶道与茶艺的基本理论知识;茶艺实践主要考查学生的冲泡技巧以及对茶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方法,注重“理实结合、德能并重”,即坚持理论和实践并行,职业道德与技能操作能力并重。重组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校园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道德标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学生的目标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开辟第二课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茶艺学”课程实践性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依托茶艺队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建立校内实训室,提供创新创业平台,通过举办茶艺比赛、茶席设计、茶具鉴赏、茶馆经营模拟等活动,丰富学习内容、锻炼技能水平、培养创新意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各类型的茶艺表演和比赛活动中表现出色。茶艺队和茶艺表演也可作为一个校内品牌,在各种场合不断崭露头角,大放异彩。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各类文化节和全国茶艺技能大赛,让学生在赛事筹备中培养创新意识。如每2年一次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竞赛,是全国本科院校举行的高规格的茶艺赛事活动。竞赛主要分个人创新茶艺、团体创新茶艺以及个人品饮茶艺三个项目,其中创新茶艺主要考查选手的创新能力和对茶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品饮茶艺侧重于考查选手对于茶叶的冲泡与推介、待人接物之礼仪以及临场应变能力。通过赛事活动的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意识,使其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通过参与比赛,选手的能力能够提升至三级甚至二级技师的水平。

(四)实行“双导师”制,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为不断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全员教书育人机制,进一步提高茶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试点实施茶学本科生“双导师”制度。“双导师”制即为学生分别配备一名校内和一名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和就业创业等进行全程化、个别化、精细化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每一个校外导师都是经过甄选的各类企业的优秀代表,能同时满足指导和实训的需要,有效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个性化成长要求。学校还与校外多家通过SC认证的茶企对接,满足学生茶厂制茶实习的需要;通过在学中做,做中学,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校企资源共建、共管、共享,达到互惠互利双贏局面[4]。

四、结语

茶为国饮,传递着和平健康和传统美德,成为一张走向世界各地的中国名片。而茶艺作为茶文化的载体,是茶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茶艺师作为茶文化传播的形象大使,市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愈加全面,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茶艺师才能满足当今职业岗位的需求。学校只有适应就业新形势,把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等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将茶艺师资格证书的考核纳入“茶艺学”教学体系,在茶学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课程与茶艺师鉴定考试的对接,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增加就业筹码的一种途径,这对于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本领、促进就业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茶学茶艺茶文化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校园茶艺飘香
试析茶艺表演中舞蹈元素的文化表达
高等农林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探讨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