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构建

2020-02-02马松

高教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德育培养体系构建思政教育

马松

摘  要: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构建,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职德育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有力举措,是让思政教育内容立体化,系统化,教学效果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诉求相结合的有益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合,是符合中华民族全体人民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思想理念,行为准则一致性的具有普遍性真理的理论创造。学校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案例和活动来让其具有亲和力、实用性,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职教育;德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3-0177-0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a powerful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party and the state's teaching objectives 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moral education. It is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three-dimensional, systematic, a useful exploration in the combination ofteaching effect and the students' demands in their actual learning lif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utstanding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a theoretical creation with universal truths consistent with the ideological concep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t the national, social and individual levels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code of conduct. The school should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eight requirement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use cases and activities to make it more affinity and practical, and continuously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onstruction

高职院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需要在智育方面以工匠精神的专注,专心,专业来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更需要在德育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塑造,思想培育,个人修养等深入灵魂的思政教育来让其行正路,做正事,信念上与党和国家的理论主张保持高度一致,理想上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效融合,生活追求上讲究真善美的道德情怀。

当前我国高职思政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认知,行为准则,个人素养具有关键作用。因此,高职思政教育要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激励和规范。让大学生明白基于富強、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目标,基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发展方向,基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行为指导,是党和国家对个人与社会,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现状与国家未来发展在价值观上的总概括,能够在物质建设中激发精神力量,在上层建筑构建中形成思想共识,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因此,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培养有能力,有理想,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职责和使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基于核心价值观的高职思政教育目标分析

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习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政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1]。”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育,这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建设的思想高度是否能够紧跟我们党的理念,能够与党的主张、党的政策始终坚定地保持一致。因此,高职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大学教育根本方向问题,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将大学生培育成为术业有专攻,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行动指南,思想武器的合格人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人的价值观培育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梳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思想行为规范,行为意识指导的战略布局,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和思想文化因素的生动再现。因此,在高职教育体系构建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来说,是与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理论主张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社会公共道德修养,个人综合素质的纲领性理论;是将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个人利益观,个人是非观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向而行的必然选择;是始终保持中华民族大团结,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形成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本举措。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的金字塔中,我们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是根基,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对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主张是主体架构,而在精神文明建设分支中的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金字塔的主要内容。没有了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体系,便容易导致纯粹理论教育,忽略思想内容的教学空心化,让学生没有融入社会日常生活的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教育要以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展现其亲和力和人性化特征[2]。”因此,思政教育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延伸与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以真善美为主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平。

二、基于核心价值观的高职思政教育的客观要求分析

(一)这是解决大学生思想危机的主要方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自由开放的不断加深,我国的思想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并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一些新奇的思想特别受到吸引,加之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和规范,以及大学生自身思想的不成熟,这就导致当前大学生思想存在多样性,复杂性,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巨大的冲突,错误的思想意识会让大学生付出沉重的代价,也会阻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主要体现为在政治认知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光鲜外衣的蛊惑,让其在大是大非意识上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绝对的自由和个性,崇洋媚外的心理严重,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个人追求上受到当今世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容易形成急功近利,贪图享乐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让大学生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导致其思想堕落,生活腐化,最终与正确的生活轨迹,人生道路背道而驰。在社会公共道德领域会出现综合素质低下,不尊重公共秩序,不关心他人感受的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专业能力突出,但是个人素养低下。这样最终会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认知跟不上个人能力的提升,出现德不配位的现象,让其无法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而高校的自由开放,让上述不良思想提供了侵染大学生的客观环境,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严重的冲击和威胁。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主要是思政教学工作从大一到大三持续性的贯彻,让大学生能够有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思想理论到社会实践的学习过程。这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科学、系统、合理的精炼概括,是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怀,社会公德意识和个人修养品行提纲挈领的指导理论,对大学生在思想上有正本清源的作用,是构建大学生自觉抵御和规避不良思想污染的“防火墙”。

(二)这是解决高职思政教育困境的有效策略

目前我国高职思政教育存在着理论生硬化,内容空心化,教学案例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思政老师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风格无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加之高职院校重专业课程,轻视德育工作的偏见,让思政教育在资源配置,课堂时间安排和师资队伍力量上存在严重滞后于专业学科,经常出现其他学科老师挤占思政教学时间,思政老师由语文,历史等学科老师代课兼职的情形。以及大学生成绩考核中思政教育的比重较轻,认为其对日后工作生活不会有很大影响的短视,让其产生了不愿学,不想学,没有动力学的懒散意识。这就让我国高职思政教育工作普遍存在效果不理想的困难局面,这也让社会不良思潮借着互联网传播渠道和披着光鲜吸引人的外衣,有了对大学生思想毒害的可乘之机。

通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具有层次性,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的整体精炼概括,能够让大学生在思想上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其次在课堂教学上有连续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12个词语24个字组成的精炼表述,但却覆盖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所有领域,每个词语都能成为单独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发挥,不仅有利于老师发挥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还能够让老师与学生的内心想法、心理诉求、未来发展的现实忧虑相结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这样就能够让思政教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第三,从思政教育与时俱进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无缝衔接,并进行有助于学生发展的阐述,比如从富强、公正的角度来阐述党和政府“扶贫攻坚奔小康”政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意义;从自由、敬业的角度来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推动行业发展的作用;从法治、平等的角度来论证“扫黑除恶”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安全感的积极影响[3]。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老师思政理论修养,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接地气,紧跟时代,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能够吸收消化为内在的精神动力。

三、基于核心价值观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策略分析

(一)改革思政教学模式,增加教学方法

思政教育教学要在保留传统教学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中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阐述,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国家发展的进程让大学生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认知。因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没有根基,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方向就不明确,教学的目标就没有指向性,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在上述基础上,学校可以有步骤、有规划地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通过互联网+思政教学模式,实现课堂课外,线上线下的立体式教学方式,让思政教育内容通过互联网渠道,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在线沟通交流技术,实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与新时代文化传播机制相结合的目的[4]。这样有利于思政老师教学的灵活性,也能够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网络的即时性,私密性来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因材施教策略,帮助学生疏导思想认知的偏差。

(二)用良好的校風、班风来营造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

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一亩三分地”,而是需要学校集中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注重思政内容的理论性、专业性、系统性,课外思政学习氛围注重其人文性、感染性和通俗性。比如可以通过校园横幅、宣传栏、黑板报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校园广播名人故事来向全校师生传播核心价值观中的优秀品质。此外,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在班级这个小圈子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其寝室文化,同学情谊和师生良好关系的建设,感知核心价值观的普遍真理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巨大帮助。互帮互助,和谐友善的班风对于学生的思想塑造具有正面效应,能够推动其思想意识以充满正能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用活动来让思政教育走进社会实践中

学校教育的最终任务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工作生活中,因此,在高职思政教育体系中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主题设置,让学生将思政课堂上所学内容通过活动来形成内在自觉的意识觉醒,让其成为指导人生发展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比如以“工匠精神”为主题,让学生的专业学科与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精神相结合,深入到企业内部,考察企业产品各个生产环节的严谨科学,企业管理各个层面的精细入围,并通过企业员工为师傅,学生为学徒的师徒制模式,让学生感受企业员工在产品工艺追求中精益求精的工匠气质,从而为自己日后的职业发展树立榜样,用专业态度严格要求自己。这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体的行为准则,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实实在在直观感受,其场景式、体验式教学是最容易感化学生心灵的方式。

(四)用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师德师风建设感染学生

高职思政教育老师是主导,老师的思政素养、个人修养、人格魅力对教学效果有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想认同,给学生树立模范榜样的作用。因此,学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师德师风的建设,让老师逐步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落后单板,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来提高当前课堂教学的人性化,亲和力和互动性。比如建立全校思政教育培训体系工作,让高校所有老师都经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洗礼,在各自学科教学中引申出思政教育之内涵,让思政教育与各个专业学科相融合,成为每位老师应有的义务。这样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才能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普遍适用性与学生专业学科具体指导实践相统一的高校德育新特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思政教育体系构建,要以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大学教育的领导作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教学“八个相统一”的教学要求,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政教育体系的主体内容,实现思政教学全体老师参与,全社会互动的新格局,将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迎春.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1):91-94.

[2]张光梅,席宏伟,张敏,等.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诚信教育体系建设[J].科教文汇,2018,427(19):101-102.

[3]辛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244-244.

[4]贺江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9):241-241.

猜你喜欢

德育培养体系构建思政教育
挖掘语文教材,寻找德育突破
试论如何提高班主任德育质量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德育的培养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