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研究

2020-02-02黄铄淇于金林

价值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

黄铄淇 于金林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政策之一。随着“双创”大力发展,大学生学习和就业必将面对这一新形式。本文从“双创”的时代背景及政府、学校、社会方面的扶持与鼓励出发,结合语言类大学生自身专业情况以及其目前就业情况方面,对语言类学生创新创业进行研究。

Abstract: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s one of the key policies supported by the state.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nd employment will definitely face this new form. Based on the era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the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from the government, schools and society, this article studies langua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light of their own professional situation and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关键词:语言类大学生;创新;创业

Key words: college language students;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3-0236-02

0  引言

“双创”,全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当下社会再耳熟能詳不过的名词。就在我们天天讲“双创”、日日求创新的时候,创新创业已经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这样的时带潮流中我们真正知道什么是“双创”、为什么要“双创”吗?作为语言类专业学生面对专业的优劣势以及与语言相关的行业多样的就业形式,又改如何走好“双创”之路呢?

1  时代背景

1.1 创新创业的发展需要

“双创”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政策之一,首次出现于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李克强总理讲话中,在2015年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至于为什么要创新创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免受到波及。在“双创”提出同月中国GDP同比增幅为7.3%,次年6月,中国GDP同比增幅破7.0%(新华财经金融信息网-中国GDP同比增幅(季度))。面对下行的经济压力所带来的市场活力低和就业压力大,中国在这个时候需要“双创”为市场增加创新力,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双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发展“双创”有利于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从而倒逼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现改革突破,最终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1.2 创新创业的展开方式及鼓励政策

创新创业在中国以三位一体的方式展开。在政府,颁布大量的政策支持为企事业单位单位和高校提供良好、便捷的创新创业通道;在企业,为政府和高校的创新创业之路提供平台支持和成果孵化;在高校,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课程,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大学生身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受众,不断接收来自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支持、教育与服务。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对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注册登记、贷款融资、税费减免、创业服务等方面获得扶持。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针对创业者提高创业能力的要求,提出了提高创业培训的强度,不断的健全创业培训系统。

2  结合语言类专业情况对语言类学生如何参与“双创”探索

2.1 语言类学生在择业方面的需要

语言类学生的特点与多数其他学生不同。语言身为一门工具学科,其专业壁垒并不如多数理工科类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等高。但同时,语言学科所锻炼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使其的适用范围却更加广。对比其他专业,以石油工程为例,一名石油工程学生的主攻方向是石油的开发与利用,在当前背景下,他所对口的是成熟的石油企业。而一名语言类专业的学生,他除了对口语言方向研究,还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语言要求高的岗位和企事业单位。

2.2 语言类对口行业现状及机会(以翻译市场为例)

如今国际交流的加强促进了翻译的发展,《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2014》显示,中国语言服务业作为具有可持续增长潜力的新兴服务行业,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翻译协会,2015),这意味着相关专业的学生拥有更广的市场和更多工作机会。但是,于此同时有研究也注意到,目前的翻译市场存在规模小(以小微企业为主)、竞争力低下、产品同质现象严重并且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翻译服务业虽然有巨大的潜能,但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整个市场的人才培养、发掘机制并不健全,这不利于即将进入此行业于跻身于此行业中的人士的发展。这样的市场(没有办法直观比较翻译质量、没办法很好的梳理、整合人才,同时也为很多翻译项目的预约造成不便)给创新创业留下了很多突破口。语言类的学生已经具备传统翻译行业所要求的语言技能,这时就应该抓住市场对于平台的缺口、弥补市场的不便捷,创立创新整合机制和平台;加大翻译信息在市场上的流通;通过现行的机制创造翻译市场互联网。

3  语言类学生创新创业建议

3.1 提高专业素养及自身素质

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素质、了解社会环境。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新创业的成功。增强自身能力可以在创业初期为自己的创业产品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实现产品的质量保证,同时获得好的口碑,为减少创业的阻碍。了解社会环境有利于创新创业者摸清市场动向,抓住市场需求。同时可充分利用市场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少走弯路。

3.2 明确自身优势并着眼创新

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突出创新点。身为语言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明确我们有更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身为传统专业,我们有很好的基础和行业基础可以作为借鉴。比如:目前市面上的语言类就业现状可以为我们提供创新创业的市场现状和经验,我们也可以同时从中找到共同点、突破点和创新点。

3.3 明确自身产品方向及定位

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不要妄自菲薄。对于语言类学生来讲,坚持专业对口方向的创新创业并不容易,因为他们的产品更倾向于概念、文字和文化的输出,而且针对范围广。并不像其它产业如:AI智能机器人等拥有很明确的针对性(例:做创新性扫地机器人的企业,他们的受众非常明确——需要扫地的各种人群)。虽然语言类创新创业的学生会受到很多争议,并且不一定能迅速获得受众和流量。但是,确认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方向就需要坚持。市场动向固然重要,但一旦随波逐流就很容易顾此失彼、一事無成。身为创新创业者,瞄准了市场需求就要坚持打好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我们需要突出自身特点吸引受众从而创造收益。受众可以是流水的,但服务方向一定要固定。

3.4 实行多方技术合作的创业形式

结合多方面技术,不止于一个专业或是方向。这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创新创业绝不是由某个学科或是某一个种类的人才就可以单方面完成的,需要结合的方面有很多,除了自身专业素养还需要推广团队和技术支持。例:从2018年下半年起,我以及其他七位同学与老师,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我们成立了翻译工作室,旨在为企事业单位、个人提供专业的翻译服务。为了以创新手段争取市场,我们全方位的使用了网络平台和传媒手段。众所周知,微信是中国社会中利用率最高的社交软件,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达到87.3%(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对于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而言微信是面向市场的最大窗口,因此我们专门设置了推广小组对翻译业务与业务创新进行推广。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与准备建立网络平台和手机客户端软件,通过这些平台做到线上翻译、线下翻译预约和大学生翻译工作集中与沟通。这样的企划需要更多元的支持,比如:计算机相关的同学、人士构建专业的网络平台;而市场推广相关的同学、人士等能够通过平台更专业的将产品、成果传递到受众端并获得反馈,从而实现平台与受众的交互。

4  总结

创新创业给了语言类学生一个跳脱出普遍认同的工作选择来追求更多可能的机会。它要求我们先破旧后立新。对于语言类学生而言什么是旧什么是新呢?困于语言使用是旧,使用语言优势发现、创造突破点是新。这里的困于语言使用就是指:只有在语言相关的岗位时才觉得自己是在做与专业相关的事情,从而否定自己涉足其他行业的可能性。而使用语言优势则是:多年的语言学习为语言类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了解世界的方法。语言类学生可以直接面对面的与世界交换信息,这为其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突破口和资讯。我们要做的是结合我们所见、所知来思考我们能做什么。绝不止于交流,而是交流之后的行动,招贤纳士、共同创立一个新颖但拥有巨大潜力的事业。

厚积而薄发,破旧而立新。语言类学生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巨大机会面前,要做的是明确自己学什么、要做什么然后学好它、做好它。不受困于专业,跳脱出专业的陈规和刻板印象,利用所学优势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找到属于自己的“双创”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

[2]王琳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学科版),2012,29,6:83-84.

[3]司显柱,郭小洁.中国翻译服务业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40(03):17-30.

[4]乔佳汝.“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6):136-137.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保定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