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右渠:鲜为人知的太行第一渠

2020-02-02孔令春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黑狗工程精神

孔令春

许多人都知道旅游景点红旗渠,它也是各级各地党校、行政学院及党政机关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基地。那里每天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井陉有一条被称为“太行第一渠”的绵右渠,开凿时间要比红旗渠早两年,施工持续时间更长,至今仍发挥着效益,且林县人在建造红旗渠之前,曾向井陉县取经,学习绵右渠的修建经验和精神。

艰苦奋斗 苦干实干

井陉县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太行山贯穿全境。境内沟壑纵横, 地挂荒坡,历史上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每逢大旱之年,山泉断流,旱地绝收,村民挑水需往返十几公里。旧时仅旱庄就达 139 个, 有“宁舍一碗米,不舍半杯水”之说。面对干旱的痛苦,井陉人民要求修渠引水,改变现状,县委顺应民意,决策修渠,改变临水受旱的局面。

1957年,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傅积意听说南横口村马作霖在1936年就曾经请华北水利委员会勘测过一条“绵右渠”,并绘制了17套设计图纸,设计的绵右渠西起地都,东至柏山岩,干渠15公里,3条支渠12.5公里,图纸藏于家中的消息后,就派人动员马作霖献出了图纸和有关资料。1958年1月18日,县委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发出了要“搭大台子唱大戏,手提绵河上高山”的号召,发动全县人民掀起了兴修水利的大会战。

为了取得上级支持,在地委召开的县委书记联席会上傅书记向地委第一书记梁双璧汇报了引绵河水上山的计划。1958年2月18日,他请梁双璧到井陉视察,并汇报了县委、县政府开凿绵右渠的决定。通过实地考察,梁双璧当即拍板支持井陉开凿绵右渠,并要求要进一步扩大浇灌面积,让平山和获鹿两县也受益。几天后,傅书记亲自组织县里仅有的2名水利技术员李兴邦和张文庆、12名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和35名知识青年完成了绵右渠的测量设计任务,设计总干渠从山西省平定县苇泽关引水,分四期工程进行。接着县委成立了“水利工程指挥部”,书记任总指挥,工程于3月8日正式破土动工。5月4日,全县4万名水利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工地,从此打响了开挖绵右渠的攻坚战。建设者实行军事化编制,大公社建团,小公社建营,大队建连,生产队建排、班、组,分工包段施工。

修建绵右渠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任务,工程伊始,人们就发现,渠口的皇姑石“软硬不吃”,冷栈的“火钢岩”坚硬无比,鸡架山的隧洞更是难以掘进。为了初战必胜,书记亲自带领300名县直干部到工地助战并和副县长马兴奎合打一盘钎,同时组织80名钎手开展了合打40盘钢钎大会战。为加快进度,县委发出“开渠高于一切、一切服从开渠”的号召。同时,地委组织了16个平原兄弟县5300名志愿人员由军分区副政委施政福率领赶来助战,井陉矿务局组织了一批技术工人带着风钻等设备、物资前来支援。在县委的带动和鼓舞下,出现了许黑狗、许日章日进14米的奇迹。

许黑狗是台头连连长兼技术员,不怕累、能吃苦,又肯动脑子,他带领该村180名农民首战大楞山,会战冷栈。渠床在5条山岭构成的90度斜坡的大楞山山腰通过,上下均为100多米的陡崖,谷底是破浪翻滚的绵河,工程难度极大,人站在上面头晕目眩。许黑狗安眼布炮很有经验,可根据炮口大小决定炮眼的深度和方向,他安的炮最多能达到180多立方米的出方量。他总结出的打钎经验是:思想集中干劲足,打眼准、快;掌钎配合好,用力敦、敦到底,不打空钎。一般人都是用8磅锤,他用的是12磅锤。而且他擅长打地眼、缠腰眼及朝天眼这些高难度的炮眼。他凭着过硬的技术和练就的本领,游锤准、甩锤狠、打眼进度快,人称“赛风钻”,在他的带动下,全连打眼速度平均由3米上升到8.2米。台头施工连在他的带领下,迅速成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哪里工程艰险就被调到哪里,继大愣山、冷栈工程之后,又相继贯通狼窝鸡鸣界、曹泉后山、样子山隧道。样子山的山崖上至今有“台头连大战样子山”的大标语。当时,施工司令部提出“石硬硬不过我们的志气、天冷冷不了我们的决心,攻不下冷栈不收兵”的战斗口号。许黑狗和许日章创下了8小时打炮眼12.6米的“群英会”最高纪录。

单家水库工程进度慢,影响了全线工程计划,指挥部决定临时调台头连上去突击,许黑狗接受任务后计算了工程量,把原定15天完成的任务缩短为7天,提出“一天顶做两天干、半月任务七天完”的口号;并实行目标责任制,要求每人每天“土方完成25(立方),上坝完成300车”,经7天奋战,圆满完成了任务。

随着工程进展,工作面处在被切成几十米高的峭壁下,为防止崖壁上的落石掉下伤人,许黑狗每天要系上安全绳,在上面荡来荡去,把上面的活石头清扫干净。开凿曹泉后山隧道,工程进到80米左右时,突然将一个废弃年代久远的煤矿竖井打透,井筒里的土渣倾泻而下,十几名民工被埋在里面,他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冲在前头,冒着后续塌方的危险苦战6小时,抢救出了被掩埋的伙伴。他领导的台头施工连,为井陉的水利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959年许黑狗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

经过210多个日夜的奋战,一期工程于1959年1月竣工,共投工262万个,完成土石工程量230余万立方米,劈开了大官山、小官山、大楞山等5座大山,凿穿了狼窝岭、鸡架山等9条隧洞,建成了从苇泽关进水口到狼窝村的绵右渠总干25.5公里。该渠由6条干渠、23条支渠、3488条斗农渠组成,总长1868公里,担负着井陉县、井陉矿区和鹿泉市20个乡镇、193个村的22.5万亩农田灌溉任务,不仅解决了十几个干旱村庄人畜吃水的困难,而且灌溉土地5万多亩。为了纪念这一工程的完成,傅积意亲笔题写了“绵右渠”3个大字,刻在进水口的石额上。

接续奋斗 久久为功

1960年1月20日,绵右渠第二期工程(绵左干渠)从乏驴岭到赵庄岭66公里长的水渠又告竣工,3月20日举行了通水典礼。从此绵左、绵右两大渠共浇灌13.5万亩耕地,解决了32个村人畜饮水困难,改变了井陉县靠天吃饭的历史。1973年12月,縣委书记刁文学组织100多名干部到红旗渠参观。原来,全国闻名的林县红旗渠,是1958年参观绵右渠之后才动工修建的。这对自1960年绵右渠二期工程开通后停工十五年的井陉人教育很深,人人都有悔之晚矣、应急起直追的感觉。

1974年11月,在经过充分的思想和物资准备的基础上,县委作出了“重振旗鼓,续建绵右渠”的决定,提出了“用绵右渠精神续建绵右渠”的口号和“拼命决战5个月,五一通水把礼献”的奋斗目标。为此,成立了绵右渠施工指挥部,驻北良都大队办公,刁文学亲任政委。不久,数万人于11月初上山,仅妇女劳力就投入一万余人。有许多家庭,父子、兄弟、母女、姐妹、姑嫂、妯娌齐上阵。绵右渠第三期(接长)工程,从西柏山到上安拉开50公里的施工战线,到处是炮火连天、开山凿石的动人景况,至翌年5月1日,全线按时竣工,如期举行了通水典礼。

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战,连续打了五个大仗:第一仗是绵右渠第三期工程接长渠道55公里,扩浇耕地48万亩;第二仗是引甘济绵工程,修渠21公里,给绵右渠补水5.5立方米每秒流量;第三仗是绵右渠第四期工程,又接长渠道33公里,扩浇耕地2.2万亩;第四仗是西跃渠第一期工程,修渠41公里,扩浇耕地1.1万亩;第五仗是张河湾水利工程,施工三年,筑坝45米高,蓄水2300余万立方米。至1977年4月,形成了绵右渠灌区体系,包括总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总长4000余公里,可谓万里长渠。整个水系成条带状顺河向下流延伸,共穿越300多座山头,跨越400多条沟谷,彻底改变了这个纯山区县靠天吃饭的历史,使过去无水灌溉的山岭、旱地变成水浇地、高产田,灌溉十多万亩山地,几十万人受益。灌区粮食年亩产量达到了700多公斤,创造效益7000多万元。

从1998年到2017年的十九年间,该渠先后经受住了二十世纪“96.8”和二十一世纪“16.7”特大洪水的考验,并由中型灌区提升为大型灌区——绵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2.5万亩,受益范围为井陉县、平山县、鹿泉市、井陉矿区的24个乡镇、262个村、30多万人,成为支撑井陉和受益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改善的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命脉工程。绵右渠全线贯通后,呈现出“峭崖陡壁凿长廊,峡谷飞虹渠水通,路水穿山浪花笑,银龙潜飞连山峰”的壮观景象。

泽及后世 惊绝世界

绵右渠工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北地区最早建成的山区水利工程,当之无愧是“太行第一渠”,在北方山区水利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59年1月15日举行了绵右渠第一期工程通水典礼,农业部发来贺电,河北省副省长高树勋亲临剪彩,并题词:“开山劈岭,造福人民”。《河北日报》发表长篇报道《太行山上的凯歌》;有关单位还先后拍摄了电影纪录片《雄伟的绵右渠》《旧貌换新颜》等在全国各地放映;《参考消息》刊载了香港报纸刊登的井陉县大搞水利的文章和照片。省委召开山区建设会时,让时任县委书记刁文学介绍经验。更让人们振奋的是,1959年6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国家水利电力部、冶金部、农业部和河北省省委书记林铁、省长刘子厚、地委书记康修民、市委书记王力、市长马赋广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井陉矿区,周恩来总理听完汇报后,频频点头称赞,并勉励说:“一定要把水利工作搞好,造福于民。下一步一定要搞好配套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让历史告诉未来

有种精神叫绵右渠精神!那是一种井陉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那是一种敢为人先、不怕牺牲的精神;那是一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人造天河精神!

第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河北水利》杂志曾刊文总结过绵右渠精神:井陉人民以“千军万马战太行”的英雄气概,更早两年就打响了“引水上山”的战役。这条被人们称为“太行第一渠”的绵右渠,经过两个阶段,四战四捷,苦干实干七年,先后历时二十载,用56条生命和千万人的血汗换来了汩汩清泉,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绵右渠精神。

第二,一心为公、苦干实干精神。在冷栈会战中,一排炮响过,成千上万方石渣堆积如山,如不立即清理就会耽误下一茬安眼放炮,为加快出渣进度,许黑狗组织了出渣突击队,提出每人每天至少出渣30立方米的口号。为了鼓舞民工土气,天寒地冻,他脱光膀子大干,并不断鼓动大伙,民工们在他的带领下焕发出冲天的干动。就是凭着这么一股劲头,这么一种拼命精神,这么一种热情,大家硬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工程任务,这种精神对井陉的建设事业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被后来的县委书记王金廷同志誉为“绵右渠精神”。

第三,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精神。孙庄村女生产队长赵二孩,丈夫在施工中牺牲,她主动要求到修渠前线,她眼含热泪说,孩子他爹修绵右渠没有活着回来,我要继续去修渠。她把孩子托付给婆婆,扛起丈夫用过的铁锹,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在整个修建过程中,先后有303人立功受奖,有109个单位被县委授予“隧洞掘进先锋团”“优质快速施工营”“攻克险洞安全连”“青年掘进排”“铁姑娘石匠排”“女子打眼模范班”等荣誉称号。还有59名民工,因落石、塌方、哑炮爆炸等事故牺牲。

绵右渠的修建是一项伟大的创举,期间体现的绵右渠精神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就是要更好地傳承弘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

(作者系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统战理论和文化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玮玮

猜你喜欢

黑狗工程精神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哑巴狗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拿出精神
猜字谜(猜一字)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