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快乐

2020-01-28范鲁新

锦绣·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阶层快乐精神

范鲁新

摘要: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性质群体对快乐的定义是不同的,学生对快乐的定义就是考试取得好成绩,而成年人就是薪酬能够不断得到提升。但是就所有人对快乐的需求来看,都有从低级向高级跃进的趋势,在低级趣味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向更高级的趣味转变,而不同层次的群体,对快乐的追求也是不同。但是归根结底,每个人都在为来了追寻自己定义的快乐。

关键词:快乐;阶层;精神

快乐是什么?有人会说,快乐就是有个好心情,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有人说,快乐是与朋友在一起玩耍。甚至还有人说,快乐是得到自己心仪的物品。简单的琢磨一下,发现,其实他们说的“快乐”都有一定的道理。

“快乐”一词,从网站上搜索到的含义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由内而外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对每个人而言,都有他自己的快乐,小到婴儿,吃到了喜欢吃的甜食就会快乐;而学生,则是每天放学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便是专属于他们的快乐;对于刚毕业进入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而言,可能领导的依据夸赞对他们而言也是快乐;而对于老年人,可能生活能够自理就是晚年最大的快乐。界定快乐的标准并不固定,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感受到的快乐也就不同。网络上对快乐的定义是笼统的,并不具有代表性,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

由此可见,“快乐”这一词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快乐”是主观感受,而不是除人类以外的事物能感受到的。世间万物,哪怕是动物,也会有快乐的感觉,只不过和人类不同的的时,动物感受快乐的形式是不同的。简而言之,由于所处的环境是不同,感受到快乐的形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不同群体、阶层的人而言,去感受快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那么,“快乐是什么”这一话题就很简单的得到了答案:人类主观的感受到了满足。也就是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导致它们感到快乐的原因也不同。例如经济拮据的人认为自己不愁吃喝就是最大的快乐;而有了足够物质的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就是最大的快乐。

前者追求物质上的快乐,后者追求精神上的快乐。然而,快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永恒的快乐。

人在实现了“低级”的快乐后,会向“更高层面”的快乐前进。就像前面两种拥有不同物质数量的人那样,物质的丰富程度会影响人对快乐的追求层次不同。没有人会跟一个吃不饱饭的人谈论理想,因为那个吃不饱饭的人连生存都不确定有保障,是不可能随便谈理想的。即使有理想也会被现实的惨淡而被打击。但是那些长期吃不饱饭的人,即使成功的跨越社会的阶层,也不容易改变自己对物质的强烈需求。但是长期来说,他们也会慢慢的觉得过度的物质生活带来的是空虚。有的人染上了不良的嗜好,过上了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虽然它们对快乐的追求发生了改变,但是还是只追求了生理享受,并以此获得快感。

问题来了,前面提到物质丰富的人追求精神的快乐,那和经济拮据的人跨越阶层的“成功”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前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出生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中。不愁吃喝的它们多多少少对钱财没有概念。因此它们往往不会过多追求财富,物质。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上的快乐,(但是万事没有绝对,富裕家庭的人也有追求物质,追求生理快感的纨绔子弟)。比如追求读书、练字、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文艺。这些人天生有着比别人更高的起点,所以许多物质丰富的人追求精神的快乐。也有人将其称之为“真快乐”。而那些跨越阶层的“成功人士”追求物质快乐,以及追求生理的快感的人。(也包括富贵人家的纨绔子弟)。有许多人鄙视它们,将其快乐称之为“假快乐”。所以,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天生物质丰富的人往往追求的快乐是“真快乐”,而后天物质丰富的人追求的大部分是“假快乐”。之所以对快乐区分真假,从本质来看,主要还是因为这两种快乐带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后天物质带来的快乐是从外向内的,而真正的快乐,是由内而外的,并且当一个人真正处于快乐的状态时,是能够渲染到周围群体的。對于真假快乐的界定,其实有时候很好区分,那就是去感受,是否感到那个人是由衷的开心,如果从眼神里看不到丝毫的激动,那么就可以认为是假快乐。

快乐,其实客观来说没有“真假”,只是最求者所内心追求的满足感不同。人类有了评判的标准,把人类追求快乐分为了三六九等。这其实是人的主观思维。人在不同状态下有不同的追求快乐的方式,其目的本身是为了追求心灵的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越向上越由追求物质上的需求转变为精神上的“充盈”。从理论来看,处在低层次的人所追求的快乐更容易实现,自己更容易得到满足。而随着层次提高,人们对快乐的定义会出现一定改变,而实现快乐的难度也会提升。当然,对于最顶层的快乐而言,不是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还需要个体本身的精神境界达到一定层次。

所以,不同层次的人所追求的快乐是不同的,不必要谁看得起谁的快乐是真是假。毕竟每个人没有经历过那种不同与自己的生活层次是不太会有所体悟的。除非让它们“角色互换”,来体验它们未曾体验过的“快乐”。

世界上没有单一的评判标准,作为追求快乐的我们,只是所经历的社会层次不同,没有什么“真正的快乐”(高尚的快乐)。“虚假的快乐”(低俗的快乐)。人只有走到那一步才能对自己的快乐做出评价。从根本上来看,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势必会带来更多的压力。但是为了能够缓解压力,有时候可以试着换个角度去看,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同一个事物,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点,从而实现只属于自己的快乐。

快乐,是不同的。快乐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快乐,伴随着我们的发展,以及前行!

参考文献

[1]晏辉. 论美好生活的道德哲学向度[J]. 教学与研究, 2019(8):57-66.

[2]马纯红. "美好生活"的理论基础,价值意蕴及其实践向度[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019(6):150-153.

[3]刘歆, 张新, 苏百义. 美好生活的哲学追问、价值意蕴及其实践向度[J]. 大连干部学刊, 2019, 35(03):13-18.

猜你喜欢

阶层快乐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171万人跻身中产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