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三拍干部”,要终身追责

2020-01-25许海兵

新传奇 2020年50期
关键词:雷区政绩脑袋

“实行终身责任追究”能使“三拍干部”在潜意识里产生“三怕”:怕违法违规、怕全程监督、怕终身追责。“终身追责”看似“亡羊补牢”,实则是“防患于未然”,为领导干部划定不能碰的“雷区”,让他们懂得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

让“三拍干部”有“三怕”

近年来,“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不時进入公众视野,他们往往闭门造车、贪多求大,头脑一热就搞工程、上项目,拍脑袋决策;心中无数、情况不明,眼睛一眨就打包票、说瞎话,拍胸脯保证;有始无终、败家毁业,大事不妙就推责任、甩包袱,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的“烂摊子”。

而今他们的路越来越窄。不久前,武汉市发布《武汉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提到“实行终身责任追究”,这意味着,领导干部以后胡乱决策就要追责,任性甩锅将不可能。

其实,早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就曾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这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一大亮点,对拥有“拍板权”的领导干部来说,早就上了一道紧箍咒。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官员也是血肉之躯,在决策时,难免出错。不过,一旦法治手段有力、保障措施缜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可以降至最低,甚至避免。

那么,“实行终身责任追究”的要求一旦落于实处,必将促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审慎决策,使其在潜意识里产生“三怕”:一怕违法违规,二怕全程监督,三怕终身追责。

深究“三拍干部”顽疾的根源

一段时间以来,“三拍干部”顽疾虽受各界批评,但弊病一直未能得到根治,单是见诸媒体的相关报道便如汗牛充栋。漯河市一名领导一时兴起、一拍胸脯,最后“拍脱”四千万元的财政损失;安徽萧县花巨资建成的政府办公大楼,最后变成烂尾楼,如今荒芜到可以放羊。此般场景不仅尴尬,且属暴殄天物。

“既怕领导贪污,更怕领导失误”,民间流传的这句顺口溜,深刻折射出社会对“三拍干部”的憎恶。而纵观这些年媒体报道的决策失误的案例,几乎都与“一把手”决策不当有关。“一把手”拍板决策,往往从客观到主观,都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因为缺乏法规与制度的约束和监管,往往一拍脑袋、一拍胸脯,就搞定一个重大项目。对此,甚至还不乏正面鼓劲之声:“三拍干部”有“拍力”,敢想、敢试、敢做。而且,这些决策失误的官员,别说终身负责,就是“红红脸、出出汗”也较为鲜见。

究其根源,除了法制体系构建迟缓之外,还有一度走偏的政绩考核指向。当前,一些地方经济过热,盲目攀比现象严重。其脱离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次原因,正是由于少数官员为出政绩而大干快上,屡屡出现“拍脑袋”的决策。甚至一些由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未经系统的科学论证和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审议,仅凭有关领导一次毫无根据的冲动,一个所谓的“大手笔”的主意,就草草完成相关手续、匆匆“骑马上阵”。结果可想而知,此类政绩工程,往往是“拆了房子拉开场子,剩下的却是一个烂摊子”。

“终身追责”为领导干部划定不能碰的“雷区”

在此前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对“三拍干部”进行秋后算账。

如今,针对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政绩大搞形象工程,将负担留给当地群众和继任者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系统到国有企事业单位,纷纷在责任追究上放大招,倒逼领导干部遵循客观规律与法定程序,从公心出发、从科学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真正地作出对百姓、对区域有益的决策。

有了“终身追责制”这把高悬的利剑,领导干部再也不能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以来,落马的退休人员多达100余人,已经释放出退休不等于安全着陆,违法就要终身追责的强烈信号。

只要法治手段有力、保障措施缜密,领导干部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便可以降至最低,甚至能得以避免。终身追责虽然看似“亡羊补牢”,但其实也是“防患于未然”,为领导干部划定不能碰的“雷区”,让他们懂得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

(《共产党员·上》2020年第11期 许海兵/文)

猜你喜欢

雷区政绩脑袋
谨防“勾股”中的“雷区”
脑袋只有一个
你要避开的 “雷区”
让政绩考核跟着民声走
因式分解八大“雷区”
“政绩”何以成“政债”?
这些恐龙的脑袋怎么那么奇怪
脑袋和西瓜一样
假政绩也是一种腐败
巧过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