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羊外交”看蒙古国对华新认知

2020-01-25霍文

新传奇 2020年50期
关键词:中蒙蒙古国邻国

精英层的共识以及两国经贸合作越来越密切、人文交流频繁,让蒙古国民众对华有了新的认知。“中蒙之间不只是‘羊外交。”有媒体认为,“如今的中蒙关系已经是邻国双边关系的典范”。而这背后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蒙古国的‘草原之路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基本吻合”。

12月8日,湖北省向蒙古国捐赠一批防疫物资和湖北名茶等生活物资。中蒙两国媒体点赞说,这是“湖北民众感恩蒙古国捐赠3万只羊的深情厚谊”。蒙古国驻华大使巴德尔勒也称赞湖北赠礼“实用又暖心”。携手抗疫拉近了两个邻国之间的关系。“中蒙之间不只是‘羊外交。”希腊“现代外交”网站近日这样评论中蒙两国的特殊关系,甚至认为“如今的中蒙关系已经是邻国双边关系的典范”。而这背后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蒙古国的‘草原之路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基本吻合”。

携手抗疫:“邻里心灵相通,命运与共”

今年2月底,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时刻专程访华,成为疫情暴发后首位访问中国的外国元首。从总统访华时宣布捐羊开始,蒙方历时8个多月,完成活羊收购、检疫、运输、隔离、交接等多个环节。蒙古国给予中国人民的不只是3万只羊,其全国都在捐款捐物表达支持。记者采访发现,蒙方捐赠群体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涉及朝野政党、教育界、文化界、企业界、宗教界、留华学生等各行各业人士。在蒙古国外交部组织的“永久的邻居·暖心支援”捐款活动中,几乎全国所有的公务员捐出了一天工资。

疫情期间,中方也向蒙方无偿援助抗疫物资。蒙古国卫生部公共关系和监测司司长娜仁格日乐特意强调,蒙方研究并借鉴了中国等国防疫的成功经验并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连续十几年为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国,今年疫情对中蒙经贸产生很大影响。随着下半年中蒙口岸开通复工复产“绿色通道”,两国贸易正逐步恢复。蒙通社中文报纸《蒙古消息报》社长孟和图拉称,携手抗疫使蒙中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感受到“患难见真情”“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之情。同时,疫情使蒙古国人民体会到与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的经济合作是多么重要,“如果不开通中蒙绿色通道,蒙对华出口大幅降低的话,疫情期间,蒙古国经济将面临更大困境”。

在蒙古国,生活同中国无关联的家庭越来越少。有些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中文,中国电视剧也很受蒙古国民众欢迎。乌兰巴托商贸中心的商贩称,他们大部分的商品来自中国。

“两路”对接:新时代的机遇

“希望在‘后疫情时代,蒙中能加紧落实‘草原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对接,因为这将给蒙古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孟和图拉谈起即将到来的2021年时,一再强调蒙中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精英层的共识以及两国经贸合作越来越密切、人文交流频繁,让蒙古国民众对华有了新的认知。政治精英们普遍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对蒙古国是机遇,有利于带动本国“草原之路”的发展。据了解,蒙“草原之路”国内部分项目已启动。如东戈壁省宗巴彦至南戈壁省塔旺陶勒盖414.6公里铁路建设项目去年开工建设,该铁路线建成后将联通中俄蒙中央铁路线,打通南戈壁省矿产品向南或向北出口的通道。

“两路”对接让中蒙关系发生很多变化。记者多年前也在蒙古国工作过,当时反华排华的杂音不时出现。生活在蒙古国的中国人都知道,在大街上尽量不要大声说中文,晚上尽量不要外出。时隔多年再来乌兰巴托常驻,记者感觉蒙古国民众对华友好度有明显改善。可以说,在全球化进程中,中蒙两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蒙古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问题研究室主任旭日夫称,近几年,中国对蒙古国提供无偿援助和贷款方面快速且卓有成效,取得很大进展,高速公路、立交桥、残疾儿童发展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使用,开启了中国援蒙的新阶段。

“第三邻国”:并不是针对中俄

虽然中蒙两国关系在不断向前推进,尤其是民间关系得到较大改善,但蒙古国奉行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不会改变。即在发展与中、俄两个邻国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美国、日本、欧盟、印度、韩国、土耳其等“第三邻国”的关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访蒙,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也曾计划访蒙。蒙美两国在疫情期间互助是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的具体体现,如美国政府3月向蒙提供120万美元无偿援助用于支持蒙方应对疫情。蒙古国6月向美国捐赠6万件防护服。蒙古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前所长巴雅萨呼教授称,对于夹在两大邻国之间的内陆国家,“第三邻国”外交政策并不罕见。蒙古国需要“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这一政策并不是针对中俄两个邻国,而是为了积极参与地区事务,提高蒙古国的国际声誉,促进和平和经济一体化合作。

分析人士认为,在蒙古国一直有一种声音,就是本国经济上过分依赖中国,因此总有人希望美国、日本等“第三邻国”来蒙投资。蒙古国一部分人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存在防范心理,当然不排除有政治人物倾向西方国家的原因。

蒙古国前驻华大使、蒙中友协主席巴特苏赫分析了蒙中经贸合作关系中的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在争论蒙古国南向铁路修宽轨(1524mm,俄罗斯标准)还是标轨(1435mm,中国标准)问题时,巴特苏赫说:“‘规避邻国尽管有历史原因,但要明白此一时、彼一时,时代要求对待问题要有新视角。今天的中国已发展到掌控海洋之深、太空之遥的程度,而我们却在铁路的讨论中品尝著落后的苦果。(如果)用公路代替铁路(运煤),戈壁草原就将被毁殆尽。”他还提到,中资企业想参与的希伯敖包煤电项目讨论了15年却久拖不决,如果这个电厂建起来,奥尤陶勒盖铜金矿(OT矿)就不用每年花费数亿美元进口电力了,“其价值就会留给我们自己”。

展望“羊外交”之后的中蒙关系,北京大学蒙古国研究中心主任王浩的看法是,在深入开展“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的对接中,中蒙两国学者应加强对中蒙关系的理论思考、战略谋划和政策研究及效果评估,为中蒙关系不断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环球时报》霍文/文)

猜你喜欢

中蒙蒙古国邻国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留学情报站
蒙古国被列入反洗钱“灰名单”
蒙古国也想接办美朝峰会(相关链接)
蒙古国任命新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