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追梦

2020-01-21李宽

书画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画坛境界画家

李宽

郭洪权 1971年生于辽宁盖州,200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成教学院中国画专业,2010年进修于北京画院袁武工作室,现为北京台湖国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秋实》《秋天的故事》《晚秋》分别入选2005、2006、2007年全国中国画展,《金风》《萧萧西风秋满天》分别获第六、七届全国工笔画展优秀奖,《觅秋》入选2007年全国小幅工笔重彩画展,《祥和》参加2010全国工笔花鸟画名家邀请展,《曾经沧海之二》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中国经濟的迅速增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让昔日静寂贫瘠的农村旧貌换新颜,古老乡村里的街道、屋舍、小溪、树林也逐渐演绎成了历史。但农村敦厚淳朴的民俗民风,恬静野逸的田园风情却永远地铭刻在了画家郭洪权美好的记忆里。

洪权自幼生长于辽宁盖州的农村,而盖州又是全国著名的羊绒生产基地。在他的记忆里,羊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或许是环境使然,或许是个性使然,直到后来,洪权成为了中国画坛上一个优秀的画家时,最终他还是把创作素材凝注到了自己最熟悉的那些温顺的羊身上,“洪权画羊”几乎成为圈内一个极具个性的称谓。

洪权性情温和斯文,真诚谦逊,画友们都喜欢与其交往,常常会聚于他在北京台湖国画院的画室内,品茗侃画,谈古论今,何等的自在。对于绘画,洪权有其特殊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在画坛绘画思想异常活跃,各种画派见解纷纭混乱,艺术形式多元并存的当下,他能立定精神坚持走自己的路,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洪权尊重传统,悉心汲取古人绘画作品中的丰厚营养,丰富着自己的绘画语境。他甚喜宋代花鸟画的格物致知之精微,故步入画坛之后,他始终孜孜不倦地汲取着宋人绘画中的智慧和艺术观念。古人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绘画正是在宋代理学影响下把诗意境界渗入绘画,从而形成了格物致知、穷理尽兴的写实画风。画家以诗心去融会对象,在画中营造诗的氛围,创造诗意境界,并能在这种诗意的境界中诠释着画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这一点洪权学到了。观其作品,不管是鸿篇巨制,抑或是袖珍小品,在画面空间的把握上洪权都能做到“尽精微”,而从作品的韵味中渗透出的画家诗性的内蕴,又赋予了其作品以诗情的境界。欣赏其作品,总会体会到画家的一丝丝思乡的情结,让人回味悠长。田梗边、草垛旁、月光下、雪地里……在那些曾经熟悉的场景里,羊或三五成群、或独自站立、或两两相对窃窃私语、或低头沉思,在对羊本体及画面场景的刻画上洪权都能做到细致入微、精雕细琢,画面的构图运思高妙,用笔干净爽利,但他更重视画面情感的传达,因为,只有发乎真情的作品才会让人感动,所以洪权都会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他总是把自己的真情寄托于这些温顺平和的生灵身上,并且矢志不渝。似乎这些小生灵已经成为洪权内心深处“获我心,快人意”的对象,羊已经成了他涤荡俗念,提升性灵的载体,羊已经不再是现实中的“羊”的本体了,而是他阐述胸臆追梦家园的精神寄托、灵魂之歌……

为寻求心中的艺术之梦,他毅然离开他魂牵梦萦的家乡来到北京,迈进了漫长的艺术苦旅中,并有幸到北京画院进行系统的学习,得到了导师袁武先生的悉心指导,融入到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技法的提升,眼力的开阔,观念的转变,让洪权豁然开悟。近来,他总是像一位思考者,默默地思索着自己的艺术人生,认真地探求着中国绘画里蕴含的艺术精神,滋养着其绘画作品的灵魂。我相信,在时间的淘洗中,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睿智的画家。但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羊”将是他绘画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他对故乡家园的一种无尽的思念。

猜你喜欢

画坛境界画家
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
酷炫小画家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最高境界
寺凡几多僧/CG画坛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