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中的不足与优化路径探讨

2020-01-19丁超明柏亭潇王罕文董志伟

中国设备工程 2020年23期
关键词:隐患线路区域

丁超明,柏亭潇,王罕文,董志伟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甘肃 合作 747000)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其建设规模也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而不断扩大,输电线路设备质量工艺先进水平也大幅度上升,以往输电线路维护管理模式及运行检修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电力网络生产管理需求。基于此,主动适应新情况,进一步完善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体系,精益运行维护方案,就成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人员面临的主要任务。

1 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特点

1.1 区域化

由于输电线路能量传输阶段电力输出端资源较为分散,需为电力资源使用量较多的区域提供电力能源供给线路强化维护保养服务,致使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多为跨区域管理模式。同时在输电线路分布面积较广的区域中,输电过程也呈现出超长距离特征,可以为电力企业区域化管理分段运维工作强化开展提供依据。

1.2 集中与分段结合

输电线路是电网的核心部位,在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输电线路特有的监控管理差、维护运行复杂及分布区域广特性,也增加了运行维护难度。此时,电力企业就需要将输电线路巡检站建立在输电线路周边,实现输电线路集中运维与分段运维结合,保证电力资源传输的可靠性、高效率。

2 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中的不足

2.1 巡检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

虽然本世纪电力企业每年都在输电线路大修、技改中投入了大量资金,部分老旧输电线路逐渐被替换,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输电线路巡检周期。但是常规区域输电线路、特殊区段或地域输电线线路一致的巡检周期,占用了大量巡检资源。特别是部分不需在短周期内重复进行的输电线路巡视、检测,在浪费巡检资源的同时,也影响了巡检效果。

2.2 交叉跨越线路隐患治理难度大

在我国交通事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受多雷区雷击故障、大风、暴雨等自然界极端气候影响,跨越铁路、高速电路的输电线路隐患问题频出。而在跨越铁路、高速公路输电线路整治过程中,需要考虑道路运输、人员安全多方面因素,治理难度较大,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停电作业时间较长,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也较大。

2.3 线路防护区树木及建筑阻碍多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响应国家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号召下,输电线路沿线防护区内植树逐年增加,给输电线路安全平稳运行留下了较大隐患,也增加了输电线路运行维护难度。同时在城乡经济飞速发展进程中,负荷中心成为变电枢纽主要建设区域,致使输电线路不得不途经人口密集区域。而人口密集区域建筑及施工作业极易致使部分地段导线安全限制距离超标,增加放电事故发生概率,也给运行维护人员造成了较大压力。

3 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优化路径

3.1 制定巡检资源应用方案

为了解决巡检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问题,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人员可以结合当前形势要求,采用状态巡检的工作方法,将输电线线路风险区段进行适当划分,确定恰当的巡检周期,保证巡检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

一方面,在输电线路风险区段划分时,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人员可以借鉴基于风险分析的ABC 分类原理,将输电线路巡视过程中发现的缺陷问题划分为设备本体存在问题(扭曲变形、产品老化、材质问题等)、来自外部风险(天气原因、腐蚀污染、人为破坏等)两个层面。随后依托近期输电线路运行数据、缺陷统计结果,对输电线路巡视内容进行类别划分。即A 类为暂时无风险区域,各种输电线路运行参数正常无任何缺陷,也不存在可能引发故障的设备、通道风险;B类为一般风险区域,各种输电线路参数存在缺失,存在一些不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一般风险,暂时没有可以引发线路跳闸的一般缺陷;C 类为明显存在风险,区段类已发生多起类型相似的故障缺陷(鸟类活动频繁、洪水多发、跨越线段安全距离不足等),且存在正常检测数据超标趋势。

另一方面,为避免巡检资源浪费,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人员可以摒弃以往“一视同仁”的巡检方式,而是根据前期输电线路风险划分情况,进行输电线路巡检周期的适当调整。如针对A 类暂时无风险区域,可以适当延长巡检周期,设定为两个月或一个季度一次;对于B 类一般风险区域,可以加强巡视,调整为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一次;对于C 类明显存在风险区域,可以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巡检方式,跟随季节时间发展规律,针对性开展巡视工作。如针对鸟害区,可以每年鸟类迁徙繁殖时期为重点,每间隔一个星期或一个月进行一次巡视;而在雷电危害区,则需要以6 ~9 月为重点,调整巡视周期至每半个月一次或一个月一次。

3.2 加强交叉跨越线路隐患治理

针对交叉跨越线路隐患治理,应从输电线路周边地质条件入手,深层次分析周边生态环境对输电线路所造成安全隐患,避开鸟类迁徙栖息地区。同时根据大跨越段特点,设置专门维护及隐患处理班组,以洪汛、大风、覆冰、雷电活动频繁季节为重点,安排专门人员监控记录并安装自动检测设备。在这个基础上,强化开展基础、地线、绝缘子、杆塔、防误动、防冰雪、测振、拉线、导线、防洪、金具、防雷等检测装置维修及分析。每间隔一定时期对导线、地线进行振动测量。结合长期不间断的覆冰、气象、雷电、水文观测记录、分析调查,可以降低交叉跨越线路隐患治理难度。特别是重污区,可以建立特殊区域隐患处理责任制度,定期测量等值盐密(表征电气设备外绝缘污秽程度的等值),了解污秽性质、绝缘子表面积污速率、污秽程度、气象变化规律。同时根据不同性质的污秽物质,确定对应的防污闪措施。随后下达通知书责令相关人员落实防污闪措施,保证交叉跨越线路隐患治理效果。

3.3 突破线路防护区树木及建筑阻碍

针对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期间遇到的防护区建筑、树木障碍,一方面,运行维护人员可以每年植树季节为切入点,主动与线路经过区域当地政府、乡镇及村庄联系,主动宣贯输电线路周边种植树木危害。同时加强树木防护区域重点地段输电线路巡视频率,逐步形成规范的输电线路防护区域登记制度,将源于线路防护区的违章建房、其他建筑物、高效农业区塑料大棚、树木、器材丢失、挖沙取土等问题隐患逐一登记备案,做到对输电线路防护区域运行隐患心中有数。随后在每次巡视期间,主动了解重点区域隐患迹象及深成情况,第一时间利用派人蹲守、签订《安全协议》、发放《危急电力设施紧急通知单》的方式联系处理,最大限度降低输电线路危害。

另一方面,针对输电线路周边高效农业区域,以《安全协议》签订的方式,明确种植方、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方责任。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由电力运行维护人员向上级申报对塑料大棚进行二次加固。同时在人口密集的电力枢纽建设区,集中开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法》等文件的宣传教育活动,避免附近居民在输电线路放风筝导致的输电线路运行故障。同时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人员可以主动与公安机关、政府职能部门协作,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故意影响线路安全运行人员或者经劝阻不听者进行惩处,铲除输电线路运行期间事故隐患,保证电力资源稳定供应。

4 结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是电力网络平稳运行的主要保障手段,需要运行维护人员秉承强烈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依托丰富的运行维护经验及专业技术,掌握输电线路变化规律,了解输电线路周边环境及沿线地形地貌变化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巡检资源应用方案,强化开展交叉跨越线路隐患治理,突破线路防护区树木及建筑障碍,保障输电线路运行作业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隐患线路区域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分割区域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区域发展篇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在安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