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代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问题的思考

2020-01-19范如永任怡蓉寇培煜

关键词:师生关系权力学术

范如永 任怡蓉 寇培煜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一系列阐述和说明,为新时代本科教育指明了方向。2018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针对如何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举措。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使我国成为教育现代化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和人才强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人数多、涉及面广,其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2]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新时代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促使高等院校在回归教育本质的同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走向一流,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

一、和谐共处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推动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体制基础

从大学的历史演变来看,大学最初的权力只有学术权力,大学行政权力只是大学发展到一定时期才出现的。随着大学职能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学校管理事务日益复杂,必须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来对大学进行管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学术权力的分化,大学行政权力开始从学术权力中分离出来并形成独立的存在。从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产生历史来看,学术权力早于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来源于学术权力所有者的让渡。行政权力存在的目的在于维护学术权力的正常运行,使学术权力更好地发挥作用。随着大学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国家为代表的外部力量对大学的要求越来越多,对大学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其最终的结果是由学术权力诞生出来的行政权力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与学术权力相抗衡的大学力量。“高校行政权力在从无到有的演变过程中受到大学和政府双重结构的影响,并逐步获得了存在的合法性基础。高校行政权力源于大学发展演变中学者权力的自然让渡,又因科层制管理而发展,并因外部政治权力的授予而得以强化。”[3]

无论从大学行政权力产生的历史基础,还是从大学作为学术中心的内在属性看,大学行政权力都必须把服务学术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内外各种力量的影响,高校行政权力泛化问题比较严重,其突出表现就是高校的行政本位问题,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许多学术组织泛化为行政组织。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术权力演变为行政权力,挤压学术权力的空间,影响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直接影响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如何优化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资源配置、确定双方的合理活动边界就成为高校内部治理的突出问题。

应该看到,高校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都是高校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管理权力,其目的都在于维持大学的正常运行和学术活动的有序开展。从学术权力活动的疆域来讲,行政权力应当服从和服务于学术权力的发展,尽可能地为学术权力的彰显提供便利和支持,同时也要防止学术权力运行出现偏差。反过来也是如此,在行政权力的活动界域中,学术权力也应当尊重行政权力的权威,尽可能不干扰和影响行政管理权力发挥作用。为此,必须以国家的有关法律制度和学校章程为依据,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划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范围。行政人员做行政的事,学者做学者的事,凡是涉及双方权力重叠的事项,依据相关法律和制度制定出详细的议事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和谐共处奠定基础,为推动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科教融合的教学与科研共同体是推动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

从现代高等教育演变的历史来看,起源于中世纪的现代大学一开始就把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12世纪新建的政治、法律、管理、宗教机构,以及随着长期贸易扩大而发展起来的商业与银行机构,都要求有一批具有新知识的人才。这一社会需求是促进大学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4]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既是实现高校职能的需要,也是国家面向未来竞争的需要,更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振兴本科教育,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奋力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2]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把本科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高水平发展,主要表现就是科研职能的不断扩张。科研职能逐渐成为大多数高校占主导地位的职能。科研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主要直接指标,也是评价一所高校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办学资源稀缺、外部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高校为了争取科研平台、学位点等外部资源的投入,都力图通过科研职能的发挥来证明自身的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导向和资源投入都不可避免地向科研职能倾斜。人才培养与科研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制约高校的发展,成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这是高校在走向一流的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质上,教学职能和科研职能是统一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科研的主要任务是学科创新。国际高等教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例如,柏林大学倡导的大学科研职能,并没有割裂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而是将科研统一于教学,以科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形成了教学、科研统一体。新时代重构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需要按照统一体的要求改变教学和科研的组织形式、课程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等,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统一,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推动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的核心关系之一,也是整个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历史发展来看,最初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是一切信息的源头,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学习。这种教学关系受到教师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既缺乏民主精神,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不断增强,以及终身教育、信息技术等的出现,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所取代。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师生关系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辅助作用,其职责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这种师生关系在当今的教育中逐渐演变成为盲目地以学生为中心,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教师过分强调学生中心,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身教书育人的职责。这种无条件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最终损害的是整个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因此,构建平等、民主、法治、和谐的师生良性关系就成为影响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活是本科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本科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能与‘良师益友’良性互动,倾心交谈,言传身教,引导前行,他们将不仅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技能,更会学到如何做人。”[5]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魅力,激发学习热情,在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产生良好效果。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对人才培养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不仅效果不好,也会影响立德树人的效果。“教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激发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欲望,就有可能实现‘尊师爱生’。”[6]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只有品德高尚,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热爱。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也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学风和扎实的知识基础。教师只有功底扎实,才会在学业上带领学生、影响学生。当然,我们也要尊重师生的独立个性,只有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这种师生关系持续发展并对教育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权力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