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风(二汽)“马灯精神”研究

2020-01-18田运科马莉娟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东风公司马灯十堰

田运科 ,胡 鑫 ,马莉娟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东风(二汽)“马灯精神”是在振兴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历史时期产生、老一辈东风人在艰苦创业实践中显现出的精神品质的升华。“马灯精神”诞生在十堰,“十堰是东风的‘延安’”已成为东风公司上下的共识。2019年9月26日,为纪念东风公司建设50周年,东风公司在其发源地湖北十堰大炉子沟举行“马灯精神”传承活动,老中青三代东风建设者齐聚发源地,讲述老一辈东风人艰苦创业的故事,激励新一代东风人不断奋进。

一、东风(二汽)“马灯精神”的研究现状

在2019年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中外企业文化合肥峰会”上,马灯精神同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鞍钢宪法精神,一同成为新中国70年企业精神的典范代表,被授予新中国70年中国企业精神之“艰苦创业精神”[1]。目前国内关于“大庆精神”的研究论文有近800篇,关于“载人航天精神”的研究论文有近50篇,关于“鞍钢宪法精神”有数篇,但非常遗憾的是,还没有专门研究东风(二汽)“马灯精神”的论文发表。

二、东风(二汽)“马灯精神”的研究意义

1.研究“马灯精神”,有助于促进东风公司大自主事业发展。当前我国已处于新发展阶段,习总书记提出高质量发展理念,强调“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东风公司几任领导都指出:“十堰基地就是东风的‘延安’!”2017年,刚走马上任数天的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在参观东风公司乘用车自主事业时就指出,希望乘用车公司上下继承“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将其转化成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2.研究“马灯精神”,有助于促进东风和十堰携手开启政企合作新局面。“马灯精神”是东风公司、十堰市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在2019年举行的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十堰市建设50周年全民健康跑活动中,东风公司、十堰市领导一同点亮马灯,点燃第一棒接力赛火焰。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在马灯精神的引领下,半个世纪以来,十堰与东风共克时艰,共兴共荣,已是融入十堰人与东风人骨子里的亲情。十堰是东风的“延安”,东风是十堰发展的基石。

3.研究“马灯精神”,有助于为十堰建设东风(二汽)老工业基地遗产保护提供支撑。“马灯精神”是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东风公司是三线建设的产物,当时东风创业者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山区十堰,在用的是马灯、住的是芦席棚、建的是干打垒情况下,开创了我国民族汽车产业的基业。

4.研究“马灯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马灯精神”也是湖北工业职院校园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工业职院坐落在东风公司发源地十堰,秉承“服务地方发展,助力产业升级”的理念,机电、汽车、自动化等专业是湖北工业职院的特色专业,汽车文化是湖北工业职院校园文化的重要特色。开设相关“马灯精神”选修课程,将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意识和爱我十堰、建设十堰意识,提升职业素养。

三、东风(二汽)“马灯精神”的主要内容

进入新时代,东风公司把“马灯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追求梦想的激情创业精神,是新时期“马灯精神”的核心;同甘共苦、无私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新时期“马灯精神”的精髓;深入群众、心系职工的为民服务精神,是新时期“马灯精神”的重要特征;求真务实、敢做善为的责任担当精神,是新时期“马灯精神”的精神品质。

回顾东风公司(二汽)的艰苦创业和改革创新历程,东风(二汽)马灯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为国进山: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选址抉择

(1)前期选址。东风公司(二汽)选址历时14年,经历“三上两下”波折。建设二汽的构想最早萌发于1952年,先后经历了选址武汉、成都、湖南等地。

(2)三线建设选址。1964年,在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毛主席果断决定“建设第二汽车厂是时候了!”,二汽得以第三次上马。为了备战和加快三线建设,中央对二汽的厂址提出“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经过反复勘探、分析、比较,1968年11月周恩来总理指示,“二汽就在湖北郧县十堰地区建设”,二汽厂址之争才尘埃落定,1969年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十多万人从祖国四面八方进入山区十堰,建设二汽。

2.全国一盘棋:“包建”和“聚宝”

(1)“包建”。为了适应我国当时生产力状况,当时的二汽负责人饶斌提出了按照汽车的总成分工,由国内汽车厂家和设备厂级分别“包建”的建设方案。包建单位实行“四包”,即包设计,包生产准备,包人员培训,包生产调试。

(2)“聚宝”。为了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差距,对设计工作提出“聚宝”的要求,大量采用“四新”,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通过“聚宝”,国内自己设计制造了98%近2万台套设备,这些设备使二汽在整体上达到70年代水平。“聚宝”使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向前跨了一大步,缩短了我国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3)“揽才”。同时,二汽还聚集了人才之宝。二汽在建设时,国家就从全国各地调集了一大批各类人才支援二汽,成了二汽建设的骨干。其中一汽有三分之一的干部和职工南下支援。

3.两次开工:“南北之争”与“东西方案”之争

(1)1967年开工典礼。1966年10月7日至26日,一机部在原均县老营召开了“第二汽车制造厂总体布置审查会议”,会议由一机部副部长白坚主持,国家计委、建委、一机部、汽车局、各设计院、湖北省委、中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及30多个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和二汽各专业厂的筹备人员等共500多人参加。会议确定,第二汽车厂建厂地址定在湖北十堰东起白浪,西抵堵河,北至刘家沟南到枧堰沟,东西长20多公里,南北宽10多公里的地方。工厂布置采用分片组团方式布局。第二汽车制造厂定于1967年4月1日开工。1967年4月1日,在红卫袁家沟,即现在的24厂举行开工典礼,但随即停工。

(2)1969年大规模动工。造反派上书中央,认为十堰的厂址不符合战备要求,是“小隐蔽大暴露”,要求西移至深山。之后又有人批评二汽布局太分散,提出将厂址移到襄樊或谷城,有的干脆建议取消二汽,撤回长春。在这种争论之下,二汽建设被迫停工,直到1968年11月周恩来总理再次下令二汽建在十堰,国务院责成武汉军区组成二汽建设总指挥部,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孔庆德来到二汽,1969年1月9日,在郧阳军分区召开了建设二汽现场会,这实际上是第二次开工典礼。所以,1969年就成了二汽的建厂年。

4.艰苦创业:马灯、芦席棚、干打垒

(1)山区小镇十堰。二汽选址时的十堰,只是郧阳地区所辖郧县的一个山区小镇,当时十堰镇中心地带只有百十户居民,几家小商铺,现代工业一片空白,被人们形象地戏称为“重工业是铁匠铺,轻工业是豆腐坊”。

(2)数十万大军十堰创业。随着二汽筹建,操着天南海北地方方言的数十万建设者们,向这个曾经寂静的小山沟涌入。二汽创业之初,物资极度短缺,生产生活条件极度艰苦。没有厂房,工人们就用干打垒、搭芦席棚的方法建造厂房,一条山沟一个厂。十堰还未通电,建设者们便在夜晚挂上一盏盏马灯,在芦席棚里开发制造汽车。一锤一斧、一砖一瓦建立起了现代汽车城。

5.改革创新:东风三级跳

(1)创新谋发展。1975年6月,二汽第一款基本车型两吨半越野车EQ240定型投产。1980年,二汽被国务院列为“停建、缓建”项目,二汽决策者们向国家提出了“量入为出,自筹资金,续建二汽”的报告并获批,促进了二汽快速发展。到1985年,二汽在汽车产销量,上缴国家利润和税收方面,均占全国汽车企业60%以上,创造了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1991年4月9日,二汽第100万辆汽车在总装配厂下线。

(2)“三级跳”谋全球。二汽在布局轿车产业的同时,也确定了走出十堰的“三级跳”战略,为现在东风汽车的全球布局埋下了伏笔。十堰是二汽第一个基地。1984年二汽“跳”到了襄阳,2003年,二汽总部由十堰搬迁到武汉,实现“二级跳”,打通了十堰-襄阳-随州-武汉这条湖北汽车工业走廊。后来,二汽又将乘用车、商用车及零部件事业拓展到广州、郑州、杭州、重庆、成都、大连、柳州等重要城市,完成“三级跳”。

6.科技东风:中国商用车之都

(1)东风5吨民用车EQ140。1978年,二汽开发的5吨民用车EQ140,成功实现“军转民”。随后,推出改款车型EQ140-1,让当时的二汽扭亏为盈,拉开了创造市场效益的帷幕。这款车型在巅峰时期,曾占据中国公路运输2/3的市场份额,也让二汽在1987年成为国内第一家年产突破10万辆大关的汽车制造商。

(2)东风EQ153型八吨平头柴油车。1990年10月,东风EQ153型八吨平头柴油车(简称“八平柴”)下线,这款车代表了当时中国重卡开发的最高水平。EQ153是二汽生产的第一款重型车,也是国家“八五”计划期间重点攻关产品之一。“开上八平柴,财源滚滚来”的佳话,让EQ153成为当时中国卡车行业的一面旗帜。

(3)东风天龙。进入21世纪,东风天龙横空出世。东风天龙融合了世界先进技术,并在研发过程中实现了大量的自主创新,使整车各个系统的性能全面提升,2011年还成为首个成功入选中国驰名商标的商用车行业子品牌,助推东风商用车形成领先优势。

7.英雄东风:中国军车第一品牌

(1)“英雄车”一战成名。1975年6月,二汽第一款基本车型两吨半越野车EQ240定型投产。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东风EQ240越野车没有一辆车因为质量问题出现事故,立下赫赫战功,被战士誉为“功臣车”“英雄车”。“东风牌”汽车的口碑从此树立,奠定了东风作为中国最大军车制造商的地位。

(2)东风猛士扬名海内外。从第一代军车EQ240,到第二代军车EQ2102,再到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三代军车EQ2050(东风猛士),东风公司始终牢记“服务国防、建设国防”的宗旨,累计生产军车近40万辆,为人民解放军提供了数量最多、质量最优的军车。2008年,东风猛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中国汽车行业22年来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8.质量东风:全面质量管理

(1)质量攻关。1973年到1975年,二汽生产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了汽车质量攻关104项、工艺攻关64项、设备攻关1800多台,还实现了2300项技术革新,其中重大的有277项。

(2)全面质量管理。1978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质量,由总厂领导带队走访用户,开展了为用户服务的活动。饶斌还请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刘源张教授来二汽讲全面质量管理问题,并聘请他为二汽的全面质量管理顾问。这一年,在饶斌的推动建议下,组织了处以上干部,利用业余时间(适当占用了些工作时间)参加了《汽车制造》《工厂管理》《电子计算机》等讲座,使领导干部有了生产、管理、科技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了领导干部素质,有利于各部门围绕生产任务进行服务工作。

二汽在全国创造了“三个率先”。一是率先推行“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全面技术经济效益承包”的“双全”责任制;二是率先实施“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全面技术进步为核心、以全面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三全面”分层经营承包责任制;三是率先推行厂长负责制。这“三个率先”有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壮大了企业实力。

9.大师东风:饶斌、孟少农、王涛

(1)中国汽车工业之父、二汽建设的领导者——饶斌。饶斌是一汽、二汽建设的领导者。一汽是苏联帮助设计并派专家帮助完成建设的,饶斌决心把二汽建设成为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现代化汽车制造厂。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科学规划设计、艰苦奋斗建设,1975年,第一辆2.5吨东风卡车下线。1978年,二汽提前超额完成年产3000辆汽车的任务,并结束了吃国家基建饭的历史。由于文革期间的特殊形势,饶斌不仅呕心沥血地领导了二汽的基本建设和设备安装,还用高度的政治智慧应对了极“左”思潮的干扰。他在一汽工作了7年,而在二汽一干就是16年。

(2)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奠基者、二汽总工程师——孟少农。他是清华大学汽车系创始人。二汽刚开始制造的越野车质量问题较多,1977年底饶斌请他到二汽担任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他归纳了64项关键技术问题,担任攻关总指挥,背水一战,仅一年时间,“东风140”5吨载重车以马力大、速度快、耗油低、轻便灵活的优良性能威震全国,使二汽当年即实现扭亏为盈,出现兴旺发达的局面。他曾是中国汽车行业唯一的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退居二线后,别人曾劝他调回北京,他却执意留在十堰“二汽”。他说:“身在汽车厂,我感到心里踏实,靠近汽车,听得到汽车厂的脉搏,我才能睡着觉。”

(3)东风工匠、中国产业工人楷模——王涛。1975年,高中毕业的王涛进入了二汽工作,2015年10月退休。作为一名汽车调整工,40年来,他始终工作在汽车生产一线,累计参与装调东风车达20多万辆,没出现过一次质量责任事故,被誉为汽车界“调整大王”。他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他,写出了10本共计70多万字的汽车调整技术专业书籍,国内卡车行业编撰书籍最多的工人。完成了30多项技术革新,创造了“王涛操作法”。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涛班”是东风公司有名的金牌班组。

10.百年东风:“三个领先、一个率先”

(1)百年东风愿景。2018年6月,中国共产党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大会提出,今后五年,围绕建设卓越汽车企业,东风公司要努力实现“三个领先、一个率先”。即:经营质量行业领先、自主事业行业领先、新兴业务行业领先;东风员工高质量跨越小康,率先享有新时代美好生活。

(2)“打造商用车领先新优势”。东风公司要求东风商用车公司聚焦“打造商用车领先新优势”,努力提高自主事业竞争力。除了当好十堰基地的“压舱石”、东风发展的“稳定器”,还要做商用车领域的“领先者”,为全面实现东风公司“三个领先、一个率先”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3)乘商并举的百里新车城。2017年制定的十堰基地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是,重塑商用车核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新能源汽车,拓展乘用车业务,发展智能制造;优化业务布局,进行业务优化重组和工厂整合集中;完成体制机制改革。2020年,整体迁建的产能30万辆的东风小康新工厂即将投产,东风汽车和雷诺-日产联盟合资的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已经投产,并提出精心打造民用版猛士车型,把技术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四、传承和弘扬东风(二汽)“马灯精神”的建议

1.建立包含“马灯精神”的汽车主题博物馆。反映二汽和十堰在“马灯精神”激励下共同成长的历程。

2.妥善保护相关工业文化遗产。一些二汽的老厂房、老街道见证了马灯精神的历史,见证了十堰城市的发展变迁,要留住城市的根脉,彰显城市特色。

3.在合理开发利用中弘扬马灯精神。对一些二汽老厂房、设备、厂区铁路等进行开发利用,发挥工业遗产的新作用。

4.把工业遗产旅游与重轨轻用结合起来。十堰市将适时启动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而十堰市原有东风铁路资源线长面广,具备了重轨轻用条件,可考虑保留现状铁路货运增加客用,建设工业遗产旅游通道。

5.加大对东风“二汽”马灯精神的传播力度。通过举办展览、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东风“二汽”马灯精神,传承十堰城市人文精神。

猜你喜欢

东风公司马灯十堰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级提升
马灯舞:一舞马灯千古传
合作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田野里的马灯
疫情中心的央企力量
融入现代元素横林“太平马灯”焕发新活力
童迷黑白秀
东风集团全球布局 联合出海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