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不同止血措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探析

2020-01-18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辽宁沈阳11002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内镜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24)

内容提要: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不同止血措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内镜下止血方法,将160例患儿分为药物注射组、热凝组、钛夹组、联合组,每组各40例,药物注射组患者予以1:10 000肾上腺素止血,热凝组患者予以氩离子凝固止血,钛夹组患者予以血管夹止血,联合组患者予以1:10 000肾上腺素联合氩离子凝固止血。对比各组患者的即刻止血率、有效止血率及再出血率。结果:四组患者的即刻止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有效止血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其余三组,均有P<0.05。结论: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采取内镜下止血,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止血方法。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由非静脉曲张疾病所致的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血管畸形、息肉、肿瘤、消化性溃疡等是其常见病因[1]。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止血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2]。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内镜下不同止血措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以期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纳入标准:①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证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②Forrest分级在Ⅰ~Ⅱ级;③生命体征平稳。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有糖尿病者;②合并有严重的肝肾肺功能异常者;③对内镜治疗有禁忌症者。根据内镜下止血方法,将160例患儿分为药物注射组、热凝组、钛夹组、联合组,每组各40例。药物注射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0~70岁,平均(55.68±3.19)岁;疾病原因:消化性溃疡29例,吻合口溃疡5例,Dieulafoy溃疡2例,肿瘤1例,其他3例。热凝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0~70岁,平均(55.15±3.42)岁;疾病原因:消化性溃疡31例,吻合口溃疡4例,Dieulafoy溃疡1例,肿瘤2例,其他2例。钛夹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0~70岁,平均(55.82±3.27)岁;疾病原因:消化性溃疡28例,吻合口溃疡4例,Dieulafoy溃疡1例,肿瘤2例,其他5例。联合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0~70岁,平均(55.74±3.93)岁;疾病原因:消化性溃疡27例,吻合口溃疡3例,Dieulafoy溃疡3例,肿瘤3例,其他4例。药物注射组、热凝组、钛夹组、联合组的性别、年龄、疾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补液、禁食、质子泵抑制剂等对症治疗。对于失血过多者可予输血、维持血压稳定等治疗。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4~48h内使用Olympus-GIF-XQ240电子胃镜进行止血治疗,在内镜辅助下抽出患者的胃内积血,同时以生理盐水冲洗或喷洒的形式去除胃内血凝块及分泌物,使视野变得更加清晰,仔细查找出血的部位,根据出血速度、出血部位、出血原因选择对应的止血方法。药物注射组患者予以1:10000肾上腺素止血,在内镜辅助下将1:10000肾上腺素(国药准字号为H11021685,由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于出血部位周围1~2cm范围内进行多点黏膜注射,每点注射1~2mL,注射总量约为10~15mL。热凝组患者予以氩离子凝固止血,功率设置为40W,电场强度设置为4500V/mm,氩气流量设置为1.8~2.0L/min。在内镜直视下将导管探头送至出血病灶上方3~5mm,每次1~3s。止血后出血病灶泛白、转黄至黝黑,将腔内烟雾吸净,观察出血部位,确定出血停止后将内镜退出。钛夹组患者予以血管夹止血,选择OlympusHX-610-135型钛夹。将钛夹通过钛夹放置器由内镜活检孔道释放,用血管钳对准出血病灶两侧进行钳夹,释放断离钛夹。若仍有出血,可逐渐增加钛夹,同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的冲洗,直至无出血后终止手术。联合组患者予以1:10000肾上腺素联合氩离子凝固止血。

1.3 观察指标

对比各组患者的即刻止血率、有效止血率及再出血率。即刻止血判断标准[3]:治疗后出血停止且5min内未再出血;有效止血:治疗后,无黑便或咯血,胃抽出液中无血性液体或咖啡色液体,血红蛋白水平稳定,内镜复查无再出血。再出血:治疗后7d内出现呕血、黑便现象,且大便隐血复查结果为阳性[4]。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及数据统计均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药物注射组的即刻止血率、有效止血率及再出血率分别为95.00%(38/40)、82.50%(33/40)、20.00%(8/40);热凝组的即刻止血率、有效止血率及再出血率分别为97.50%(39/40)、85.00%(34/40)、17.50%(7/40);钛夹组的即刻止血率、有效止血率及再出血率分别为97.50%(39/40)、82.50%(33/40)、17.50%(7/40);联合组的即刻止血率、有效止血率及再出血率分别为100.00%(40/40)、95.00%(38/40)、2.50%(1/40)。四组患者的即刻止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有效止血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其余三组,均有P<0.05。

3.讨论

内镜下止血是当前临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方法,电凝止血法、钛夹止血法、喷洒止血法、注射止血法是几种常用的内镜下止血方法。药物注射止血法的优点是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但其再出血率较高,适用于严重出血或高出血风险者。钛夹止血适用于血管蒂裸露出血、搏动性出血、活动性出血、出血病灶<2cm患者。电凝止血适用于出血量不大的小血管弥漫性浅表出血。联合治疗法适用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一般先使用止血夹止血,再通过注射疗法联合应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进行止血[5]。本研究结果显示,四组患者的即刻止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有效止血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其余三组。结果表明,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采取内镜下止血,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止血方法。

猜你喜欢

消化性溃疡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急诊胃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都是“溃疡”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