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2020-01-18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天津3018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颈动脉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天津 3018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检查方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1例,A组应用颈动脉超声诊断,B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C组应用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A组诊断准确率是70.97%(22/31),B组诊断准确率是83.87%(26/31),C组诊断准确率是96.77%(30/31),经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要显著比单纯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经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率高(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诊断效果,诊断准确率高。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以及高致死率等特点,一旦发病会让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在短时间里发生损伤,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因此,对于该疾病需要及时实施有效诊治措施,要求在疾病初期进行科学、准确地诊断,从而给临床诊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合理参考依据[2]。当前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方法有颈动脉超声诊断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两者均有良好诊断效果,而对于两者联用的诊断效果还有待考究[3]。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果,特选择本院9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与造影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不同检查方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有患者31例。A组31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36~86岁,平均(64.6±3.6)岁。B组31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37~88岁,平均(64.9±3.8)岁。C组31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35~86岁,平均(64.4±3.4)岁。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应用颈动脉超声诊断,具体方法是:选择飞利浦EPIQ7C型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频率为3.5~11.0MHz;选择患者平卧位,稍微后仰头部,扫描患者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双侧颈动脉全程以及分叉部位,分别行纵向、横向切面扫描,检查血管内中膜厚度、斑块出现部位、斑块大小、斑块形态、内部钙化程度以及回声特征等;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颈动脉内膜增厚不均匀、血管内中膜厚度>1.0mm或出现局部斑块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局部斑块部位管腔狭窄<50%为轻度狭窄,局部斑块部位管腔狭窄为50%~70%为中度狭窄,局部斑块部位管腔狭窄>70%为重度狭窄。

B组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具体方法是:选择德立凯EMS9A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脉冲多普勒探头频率为1.6~2.0MHz,探头扫过患者眼窗、枕窗以及颞窗,扫描患者眼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末、颈内动脉虹吸段、椎动脉颅内段以及基底动脉等部位,获取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脏收缩期峰值流速、终末期流速、平均流速;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血管狭窄情况,当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血流频谱紊乱以及伴有杂音与涡流时为血管狭窄。

C组患者应用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首先采取颈动脉超声诊断,再采取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对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准。

2.结果

A组31例患者经颈动脉超声诊断结果是:正常患者5例,异常患者26例,诊断准确率是83.87%(26/31)。B组31例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是:正常患者9例,异常患者22例,诊断准确率是70.97%(22/31)。C组31例患者经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是:正常患者1例,异常患者30例,诊断准确率是96.77%(30/31)。经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要显著比单纯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经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31,P=0.006;χ2=4.026,P=0.045)。经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率要显著比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73,P=0.031)。

3.讨论

动脉粥样斑块与动脉狭窄程度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而脑血管阻塞程度和远端侧支短循环程度则会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因该疾病的高致残率与高致死率等特点,已引起临床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怎样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提高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近些年因临床疾病诊断水平的逐渐提升,临床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水平有了显著进步,给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4]。

经颅多普勒超声主要是对血流速度与频谱进行分析检测,实施压颈试验等来评估患者颅内血管状况,操作简易,安全性高,但也具有一定缺陷,如不适用于部分颅骨增厚和颞窗闭合患者,对患者骨窗透声的标准较高[5]。颈动脉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内膜、管腔狭窄程度、粥样斑块,但只能检查颈部病变,对颅内血流情况、颅内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情况等无法进行评估[6]。而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以有效发挥协同效果,不仅能详细扫描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与斑块情况,还能探测血流速度,可以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此次研究发现,经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要显著比单纯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经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率高(P<0.05)。结果表明,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诊断效果,诊断准确率高。

猜你喜欢

经颅多普勒颈动脉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