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后颈部SPECT/CT显像的影像分析

2020-01-18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辽宁盘锦12401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乳头状放射性甲状腺癌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 (辽宁 盘锦 12401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癌患者手术后,接受131I治疗后患者颈部的SPECT/CT显像价值。方法:在本院数据库中回顾性收集时间段2016年4月~2018年5月,本院中进行甲状腺全切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后6~7d内同时进行131I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颈部SPECT/CT断层融合现象分析差异。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131I全身显像中患者可见放射性131I浓聚灶54例,颈部SPECT/CT断层融合现象共发现59例131I浓聚灶其中放射性131I浓聚灶位于患者颈部正中,甲状腺中包括41例,经诊断确认这类患者为术后残留甲状腺。结论:在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后,接受131I治疗后,患者颈部的SPECT/CT断层融合,能够更优化的发现患者的不残留甲状腺状况同时对于患者的放射性131I浓聚灶来说有较好的明确度。

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现代研究中发现分化型甲状腺癌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分化型甲状腺癌[1]。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发病后,其病程较长,并且癌症进展缓慢,大多数患者的十年生存率极高。而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是一种常见的进展性病症而当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后,其最为常见的转移部位以颈部为主。所以在患者接受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后,131I治疗后,通常会再进行一次131I,全身显像,但131I全身显像,对于患者颈部放射性的131I浓聚灶定位较为模糊,无法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明确[2]。而颈部SPECT/CT能够有助于借助CT学的精准定位,以明确患者的131I状况[3]。能够有助于患者在接受甲状腺手术后残余以及颈部淋巴结的具体状况,有助于对患者手术后的病症评估进行促进[4]。本次研究中,探究甲状腺乳头癌患者手术后,接受131I治疗后患者颈部的SPECT/CT显像价值,具体方式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院数据库中回顾性收集时间段2016年4月~2018年5月,本院中进行甲状腺全切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27例,年龄22~67岁,平均(51.4±4.9)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胃部不适、意识模糊等症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手术后1~2个月内均口服131I碘化钠口服液,用药剂量根据患者具体状况进行调整。在患者用药后,应当在本院核医学科行131I全身影像以及颈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选择SPECT/CT显像仪,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关参数设置。

所有患者在治疗时应用131I全身显像,扫描参数以及矩阵列宽,根据患者具体状况进行调整,速度设置为15cm/min。在完成各项数据采集后,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软件进行图像融合处理,由同一组医务人员对各项参数和图像进行分析,判断患者的病灶状况以及转移状况。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据两组患者的检出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检出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显示131I全身显像中患者可见放射性131I浓聚灶54例,颈部SPECT/CT断层融合现象共发现59例131I浓聚灶其中放射性131I浓聚灶位于患者颈部正中,甲状腺中包括41例,经诊断确认这类患者为术后残留甲状腺。

3.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转移主要发生于患者的颈部淋巴结中,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较高的相似度和相关性。状腺癌虽然不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生命危害,患者的病程进展缓慢,但若患者发生甲状腺癌转移会导致患者的其他器官乃至血液中出现癌细胞,进而导致甲状腺癌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死率较非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来说明显更高。所以在患者接受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后,做好患者的残留癌细胞诊断和转移诊断是保证患者术后康复的主要方案[5]。

在131I全身显像的基础上加用SPECT/CT断层融合现象是一种新型的影像学诊断模式,这种模式属于一种多模态诊断模式,一方面来说能够有助于改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明确律,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患者在治疗后甲状腺结节转移诊断准确率,能够帮助医师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制定和调整[6]。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61例患者中在手术完成后共有59例患者存在甲状腺残留,占所有患者的96.72%。其证明了在患者接受甲状腺全切术后,大部分患者仍会存在一定的甲状腺残留而进行131I治疗,能够有助于清除其中残留的甲状腺,有助于通过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对患者的病程进展进行明确。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并正在进行,临床诊断时较为困难,这是由于在发生淋巴结转移后,大部分淋巴结对于颈部超声和CT诊断的敏感性均较低。而SPECT/CT融合现象,判断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操作简便,直接配合131I进行检验,能够有助于显示出患者的具体病灶状况,同时结合CT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解剖学状况,使患者颈部的转移性淋巴结完全显示出来。而在部分临床研究中发现,对于部分位置较深且摄碘功能较低的病灶来说,也能够进行清晰显示,所以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SPECT/CT进行检查,以减少患者的漏诊状况。而在对患者进行甲状腺癌治疗时,若患者病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则在患者手术完成后还需要做好患者的病症分析和后续检查,避免患者在手术后依旧存在甲状腺残留或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而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在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后,接受131I治疗后,患者颈部的SPECT/CT断层融合,能够更优化的发现患者的不残留甲状腺状况同时对于患者的放射性131I浓聚灶来说有较好的明确度。

猜你喜欢

乳头状放射性甲状腺癌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