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0-01-17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锦州12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7期
关键词:肠管肠梗阻开腹

锦州市中心医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对比。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随机分组。开腹手术治疗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方案,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方案。分析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蠕动时间和排气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水平;肠梗阻复发率。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炎症水平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蠕动时间和排气时间短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肠梗阻复发率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方案可获得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减轻炎症应激,可缩短术后的恢复时间,降低肠梗阻发生风险,加速术后恢复。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是较为常见的急腹症,患者有反复呕吐黄绿色液体、腹痛等症状,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去除梗阻[1]。既往开放切除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梗阻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较多,难以适应当下加速康复外科的需要[2]。腹腔镜手术相比之下更加有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因而近年来受到广泛推广。腹腔镜微创疗法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理想手段。本研究分析了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80例源于本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组。腹腔镜手术治疗组40例,男女分别29例和11例,年龄32~72岁,平均(61.72±2.21)岁。病程是1~4d,平均(2.45±0.21)d。肠管之间粘连有15例,网膜和切口束带之间粘连有10例,肠管腹壁网膜粘连10例,肠管和切口粘连5例。

开腹手术治疗组40例,男女分别30例和10例,年龄32~70岁,平均(61.21±2.82)岁。病程是1~4d,平均(2.46±0.27)d。肠管之间粘连有15例,网膜和切口束带之间粘连有11例,肠管腹壁网膜粘连10例,肠管和切口粘连4例。两组资料P>0.05。

1.2 方法

开腹手术治疗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方案,正中切口入路,钝性和锐性联合的方式进行肠梗阻粘连分离,将已经损伤的肠管/浆肌层修复,将无法分离的小肠切除,创面用透明质酸钠涂抹,避免肠粘连复发。

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方案。脐部切口给予气腹针穿刺,给予CO2注入,建立人工气腹,给予腹腔镜置入,对患者的粘连情况进行观察,根据粘连类型选择合适分离方式,电凝刀将网膜和切口束带之间的粘连分离,肠管之间的粘连则给予4mm超声刀分离,肠管和切口的粘连给予超声刀或者电凝钩等分离,对于已经受损的肠管则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之后创面用透明质酸钠涂抹,避免肠粘连复发。

1.3 观察指标

分析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蠕动时间和排气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水平;肠梗阻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治疗前后炎症水平分析对比

治疗前两组炎症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炎症水平优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

其中,治疗之前,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分别是(3.26±0.31)ng/mL、(16.21±3.23)mg/L、(146.25±16.12)pg/mL,治疗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分别是(1.15±0.21)ng/mL、(7.02±1.02)mg/L、(62.34±2.12)pg/mL。治疗之前,开腹手术治疗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分别是(3.26±0.31)ng/mL、(16.45±3.46)mg/L、(146.12±16.45)pg/mL,治疗后开腹手术治疗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分别是(2.74±0.21)ng/mL、(10.21±1.56)mg/L、(101.25±2.14)pg/mL。

2.2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蠕动时间和排气时间分析对比

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蠕动时间和排气时间优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蠕动时间和排气时间分别是(28.62±2.51)h、(2.62±0.52)h和(24.62±2.21)h。而开腹手术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蠕动时间和排气时间分别是(38.68±2.56)h、(4.78±0.56)h和(39.62±2.80)h。

2.3 两组肠梗阻复发率分析对比

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肠梗阻复发率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肠梗阻复发率是4%。开腹手术治疗组肠梗阻复发率是20%。

3.讨论

临床上,既往主要采用传统肠梗阻开腹解除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该手术能够有效解除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梗阻所受的不良刺激,但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经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则具有操作方便、恢复快、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势[3]。相比于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的视野广阔,便于医师提高操作精准度,可避免对粘连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害[4];同时,传统手术对解剖位置不清、部分粘连严重病例的治疗有较大难度,而腹腔镜手术则能够完全避免这一问题,使梗阻切除更为高效及安全。大量研究证实,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优势如下:①手术视野清晰,直视下精确定位,便于操作;②手术操作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梗阻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较小,可减少感染,有助于避免术后肠梗阻复发;③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医院感染率较低[5-7]。

本研究开腹手术治疗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方案,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方案,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炎症水平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蠕动时间和排气时间短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肠梗阻复发率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

综上所述,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方案可获得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减轻炎症应激,可缩短术后的恢复时间,降低肠梗阻发生风险,加速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肠管肠梗阻开腹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