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数学课程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方法研究

2020-01-16杜冬青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协同设计高职数学智慧课堂

杜冬青

【摘要】

高职数学在职校的众多专业中开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但目前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智慧课堂是以信息化校园为背景,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具有以学生为中心、师生立体互动的特点,是一种培养学生智慧发展的课堂方式.本文总结了高职数学课程的特征和要求,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高职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提出二六三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协同设计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基金(KJ2010A153)

一、高职学校数学学习现状

高职数学作为一门数学课程在众多的专业中开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训练思维逻辑的严谨性,为技能的获取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传统教学模式在某些方面出现滞后:

(1) 传统教学课堂上,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缺乏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任务为导向,重在灌输知识,培养应试技能,缺乏教学民主性,学生难以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2) 师生交流互动平面化,教学反馈信息滞后.传统教学中师生交流多局限于教室,时间有限性,空间不同步导致一些学生的疑惑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造成知识层面的“夹生饭”.

(3) 信息平台的使用形式单一.信息平台的使用给高职数学的教学带来很大便利,但也存在问题,如数学解题速度过快,内容虽充实但理解时间少,教师的解题示范作用受到削弱.

二、信息化校园下的智慧课堂优势

所谓智慧校园,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监测、分析、融合、智能响应的方式,面向学校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融合优化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实现各类应用系统信息的共享,以提供高效的教学、科研、管理决策及其他方面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保证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智慧校园下的智慧课堂可以改善传统教学的短板,改善师生之间线性的教学关系,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

(1)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方式.智慧课堂需要学习主体对知识自主建构,如果没有学习主体的主动构建,知识是不能被学习主体接受的,更不能内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的学习,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师生交流互动立体化:智慧课堂教学中交流互动更加生动灵活,不再局限于教室里的问答,无论是课前、课中或课后,通过教师端工具、学生端工具以及泛雅平台(云服务平台)的对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交流互动.

(3)评价反馈及时,动态把握师生状态,协同订制教学方案:通过信息化平台推送课程导航,学生可以清晰定位,明确自己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内容生疏需要多练,什么题型还需重新学习.在自主温习后,申请随堂检测完成分数累加,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强化学习信心.教师推送的数据分析,既可以宏观把握整体学习水平,又可以了解个别学生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准备新课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学情.

三、基于高职院校学情的二六三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在校园信息化的背景下,智慧课堂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从教育视角出发,数学智慧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与智慧合成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如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在此基础上,以提升高职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提高有效课堂教学为目标,寻找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具有核心素养价值的新型人才.

1.高职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条件

(1) 校园教学平台信息化是高职数学智慧课堂的硬性条件.智慧课堂需要有信息化的学习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推送、交流互动与评价.信息化平台的使用离不开学习工具、学习资源、管理工具等载体.学习工具包括网络、移动终端、电脑等物质工具;学习资源形式多样,可以是教学辅助信息,例如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 更重要的是与教学相关的习题库、试卷库、精品教案、教学案例等.总之,要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实课堂,要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管理工具包括推送工具、互动工具、评价工具等,利用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与学生互动交流、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等,及时获得准确的学情.信息化的学习平台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富媒体教学资源是智慧课堂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实现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资料.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富媒体资源是指通过网络媒体传送的适于学生自学的各类电子文档、图片、影视、PPT、语音等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料.内容来源上,需要教师团队合作,集体备课,制作符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教学资料,资源可以包括数学学科标准、多媒体课件、微课等网络课程、各类练习题、讨论题参考资料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推送教师制作好的课件或文档等,也可以是微课教学,方便学生自学,鼓励学生边学边做笔记.

(3)终端设备是师生课中互动密集化、课外交流立体化的重要条件.学生独立学习和研讨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找出问题,或自己上网查询,或在信息化平台上与教师进行讨论交流,探寻求证的依据,在探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學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学习自信.

2.高职学校数学智慧课堂“二六三”流程

以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为代表的构建主义者认为“学习”的定义与过去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有不同之处,他们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中,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1].因此构建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2].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实践中,依据智慧课堂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和本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特点,研究归纳出适应职业学校智慧课堂教学的实用流程.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设计智慧数学课堂教学整体的流程结构—“二六三”职校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由如下环节组成:

(1)课前准备二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团队集体备课,准备教学相关的媒体资料,包括拍摄团队微课视频,收集教材中的图片素材等;第二环节是教师根据所带班级学情制订课时导学案,并将其借助终端设备推送至学生手中,设为学生预习任务,并通过平台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课前准备,教师可以灵活调节教学内容,有效分配课堂时间,让学生体会到预习对新知学习的促进作用.

(2)课堂教学六环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协作者.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互融、互补.具体教学流程可以如下:

首先,设计导语,引人入胜:教师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新知引入环节,可以是语言、图片、小游戏或者短视频等,吸引学生对新知的兴趣或者削弱学生对新知的畏难情绪.例如,在讲解坐标轴平移时可以和学生一起玩个小游戏,以不同学生的位置为参照说出宝藏的藏匿点,表现优秀的同学获得该宝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创设情境,展示预习成果:利用信息化学习平台,即移动设备进行多维度的交流,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可以发弹幕向教师交流问题,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答疑,或者向教师面对面提问等,交流互动的智慧化方式让学生得以将自己的想法无拘束地展现,思想得到解放,在教师的引领下理解新知.

第三,教师抛砖引玉,启发学生思考:教师是学习的引领者,在突破重点过程中,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语言)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引领学生把握知识点的突破方向.例如,在探究坐标轴平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原坐标系内的点A,B,C,D与新坐标系内的点A′,B′,C′,D′四对点之间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大家找一找是什么.学生在教师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下,会发现相同的特点是四对点的差值都是(2,-1).进而总结得出坐标轴平移公式,顺利突破难点,同时训练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第四,综合训练,答惑解疑:在理解基础上应用新知是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通过综合训练促进学生掌握新知.将设计好的题目以填空或判断的形式给出,学生通过终端进行抢答,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理解新知,抢答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互动环节提升数学思维,建立学习自信.

第五,随堂测试,四基并举:学习的过程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推送随堂测试,学生当堂作答,借助智慧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当堂知道学生学习现状,学情反馈及时,学生自我定位准确,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5].

第六,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框架:智能终端将随堂测试的数据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对知识进一步精讲,巩固学生薄弱的环节,适当补充新的知识.学生针对教师布置的弹性分层任务,自主归纳知识的重难点,构建知识框架.

(3)课后巩固三环节:温故知新,课后巩固是对新知的深层次理解.第一环节,课后重测加分:教师在平台中发布了微课,课后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观看.通过课后自主巩固,对随堂测试环节不达标的同学给予重测的机会,既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增强了学习自信.第二环节,课后师生无时空局限问答:智能终端的交互式交流打破了课堂交流的时空限制,给学生提供了有疑可以问,有惑可以答的立体交流空间.第三环节,课后学情及时反馈: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提供的学生作业成绩分析,准确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可以有目标地预设章节教学目标,并向学生推送微课等预习或检测的内容.

四、结束语

智慧校园的建立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促使教学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通过对“二六三”教学模式的实践,寻找到了符合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的智慧教学模式,借助智慧平台实现了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让数学变得鲜活生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的使用必然会推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

【参考文献】

[1]孙曙辉,刘邦奇.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6.2.

[2]张维忠.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73.

[3]黄玉梅.非数学专业线性代数实践性教学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5(6):201-205.

[4]王海波,文海英,郭美珍.线性代数课程智慧课堂的构建方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6:189-190.

[5]迈克尔·林辛.设计智慧课堂:培养学生一生受用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1.

猜你喜欢

协同设计高职数学智慧课堂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的复杂工作流研究
探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支持协同设计的船舶设计过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