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20-01-16勇,夏青,吴

关键词:冰雪校园技能

王 勇,夏 青,吴 戈

(河北北方学院 公共体育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冰雪运动是在冰面或雪地上进行的相关体育活动,校园冰雪运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冰雪文化,掌握运动常识,懂得决赛礼仪,体会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目前,学校冰雪运动项目主要包括滑雪、速度滑冰、冰球、冰车和冰橇等。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可以磨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丰富其审美情趣,展现个人魅力。

一、初中校园发展冰雪运动的机遇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冰雪项目提供了技术基础。另外,随着体育强国理念的深化,国家政策也为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冬奥会的成功申办

2015年7月31日,北京市携同张家口市获得了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打破了中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冷清局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各种媒介争相宣传冰雪运动项目与冰雪运动文化,加深了人们对冰雪运动的基本认知和了解,推动了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1]。随后,国家提出“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项目”的目标,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冰雪运动,而中小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一目标的提出为初中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

为促成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国家不断扩大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鼓励学生参与冰雪运动,营造浓厚的冰雪文化氛围,促进冰雪运动人才的培养。2018年,教育部将“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正式列入教育工作要点,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中小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喜爱,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专注力,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2]。2019年6月,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指出,重点面向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遴选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通过扶持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带动校园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推动各中小学积极开展冰雪教学,丰富课外冰雪活动。

(三)适宜的气候条件

中国幅员辽阔,山脉、河流和平原分布于祖国各地,气候更是呈现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多样特征。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冬季寒冷干燥,气温能够降到-20°C以下,此外,地形优势也为冰雪运动项目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冰雪运动项目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特别强,光滑结实的冰面和宽广厚实的雪地是开展滑冰、滑雪和冰球等运动项目的基础,场地条件不足必然会影响冰雪运动项目技术的提升,同时也会带来安全隐患[3]。中国的气候条件优势为初中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二、初中校园开展冰雪运动面临的挑战

当前,初中校园发展冰雪运动的条件较为成熟,但依然面临冰雪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力量缺乏和软硬件条件不足等挑战。

(一)课程设置不完善

随着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部分中学已经开设了冰雪运动课程,但课程设置不够完善。首先,学校冰雪运动课程目标表述较为宽泛,没有对各年龄段的学生作出具体分类。诸如通过冰雪运动教学使学生掌握冰雪运动技能,传承冰雪文化,培养学生勇敢、刻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这样的课程目标使体育教师在实际的冰雪运动课中较为被动。其次,冰雪运动的课程内容较为松散。中学生平均每周只有1节冰雪运动课,内容包括滑冰滑雪技能、冰雪运动的理论知识和冰雪运动文化等,这些内容并没有形成严谨规范的体系,体育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上只能教授学生某个冰雪理论知识点或某项冰雪技能的一部分,这些技能和知识点之间缺乏连贯性和衔接性,无法在学生脑海里形成完整连续的内容体系,不利于学生对冰雪运动知识技能的掌握。最后,对冰雪课程的评价较为单一。冰雪课程以体育教师评价为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导致课程评价不规范。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冰雪运动的积极性,还会造成学生对冰雪运动学习的排斥,不利于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

(二)师资力量不足

冰雪运动作为近几年新开设的体育课程,在师资力量方面存在很大缺口。全国高等院校的冰雪运动专业较少,培养的冰雪运动人才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4]。许多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的初中几乎没有冰雪运动专业的教师,大多由非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冰雪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教授,他们多数是中途学习冰雪运动知识和技能,偶尔参加冰雪运动的培训或单位组织的短暂学习,不具备冰雪运动的系统知识和规范技能。在进行冰雪教学时,体育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技术技能指导,或者盲目照搬冰雪运动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没有将冰雪运动知识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无法对冰雪运动教学进行科学严谨的设计规划,达不到冰雪运动课标的要求,导致冰雪运动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不利于学生对冰雪运动知识技能的掌握,降低了学生参与学习冰雪运动的兴趣,不利于校园冰雪运动的长远发展。

(三)软硬件条件的缺失

冰雪运动作为一项特殊的运动项目,对场地器材和设备护具等基本物质条件要求较高。平整光滑的冰面、宽广厚实的雪地以及雪具、冰刀和滑冰鞋等装备,都是进行冰雪运动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大部分学校不具备开办冰雪运动的场地装备条件,只有少数学校能建立滑冰场,学校通常都是借助商业冰雪场地完成冰雪课程,限制了冰雪课程的开展。学校对体育课程投入的资金较少,也影响到冰雪运动项目的资金投入,造成冰雪运动项目的资金投入不足,不利于中小学冰雪运动课程的开展。另外,冰雪运动项目对技术和技能要求较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素,学生的冰雪技能一般都是零基础,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懈怠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运动损伤。因此,学校和家长在保障学生安全第一的情况下才考虑开设冰雪运动课程,这造成部分冰雪运动技术无法进入中小学课堂,很多课外冰雪活动也无法得到有效开展,进而限制了初中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

(四)应试教育的限制

在中考等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冰雪运动,有的学生甚至对冰雪运动一点都不了解。虽然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重文轻武的思想依旧根深蒂固,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希望学生以文化课学习为主,尽管家长明白让孩子适当地参与冰雪等体育活动能够改善他们的体质和心理素质,却依然督促孩子将重心放在文化理论的学习上。同时,家长对于孩子在冰雪运动项目上的消费投入较少,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将资金投入到对学习和考试无用的运动项目中。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学习压力下,无暇顾及冰雪运动的学习,再加上家长和学校很少提供滑雪板和冰鞋等冰雪运动装备,使其参与冰雪运动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在应试教育的限制下,大部分中学生仅知道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奥会,但缺少对冰雪运动的基本认知,不知道冰雪运动具体包括哪些项目,也不了解冰雪运动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学生无法全面感受到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和身心体验,也无法对冰雪运动课程产生系统的认知,影响冰雪运动项目在中小学的开展。

三、冰雪运动进初中校园的发展对策

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校园冰雪运动项目的开展,促使初中生熟练掌握滑冰与滑雪技能,并真正喜欢上冰雪运动项目,提出以下对策。

(一)优化教学设计,丰富冰雪课程体系

首先,冰雪运动的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冰雪运动技能,增长冰雪运动知识,传承冰雪运动文化,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和敢于拼搏的勇气。在这个总目标下,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学段的学生设置具体的冰雪课程目标,如针对初中年级的学生,目标是教会学生熟练掌握2~3项冰雪运动技能,对冰雪运动有全面系统的认识,热爱冰雪运动,传承冰雪文化,并形成终身冰雪运动意识和能力[5]。其次,在冰雪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前规划设计冰雪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扎实学生的滑冰和滑雪基本技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实学生的冰雪理论知识,引导中学生投入到冰雪文化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敢于拼搏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冰雪运动知识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最后,在冰雪课程评价方面,避免体育教师进行单一评价的形式,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给予评价,再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另外,体育教师要注重在教授学生学习冰雪技能的过程中进行及时反馈,尤其当学生做错动作时给予详细的诊断性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冰雪运动水平。

(二)引进冰雪专业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冰雪专业教师是初中校园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的条件和根本保障,没有冰雪专业教师,中学生就无法真正学到冰雪运动技能。因此,必须加大对冰雪运动人才的招聘引进,提高冰雪运动项目专业教师的待遇水平,为冰雪运动专业教师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保证每个学校至少有1名以上的冰雪专业教师。一方面,可以采取帮带措施,即现有的冰雪专业教师指导和培训本校其他体育专业的教师,可利用课余或周末时间,由冰雪专业教师对其他体育教师进行冰雪运动项目的培训,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冰雪专业人才资源,而且可以不断提升学校体育教师的冰雪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开展冰雪运动提供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定期举办针对体育教师的冰雪运动培训,对非专业的冰雪教师开展系统培训和指导,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和沟通技巧等内容,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更新冰雪运动的教学和安全急救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小学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的师资力量,才能为冰雪运动项目在校园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能,才能为学生参与学习冰雪运动提供保障。

(三)引入社会力量,完善软硬件设施

冰雪运动对场地设备的要求较高,没有相应的冰雪场地设施,学校就无法进行冰雪运动教学。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冰雪运动课程的资金投入,扩大中学冰雪运动场地面积,建设可同时容纳2个以上班级的滑冰馆,提高冰雪场地的使用率。同时,增加购买滑冰和滑雪装备的资金,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购买学习冰雪运动时所需的雪具、冰鞋和雪杖等,加强对雪具装备的养护和清理,提升冰雪装备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使用校外的商业冰雪运动场地,保证中学生冰雪课程的顺利开展。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加强学校与企业和俱乐部的合作,企业与学校达成协议,在错开群众滑冰和滑雪运动高峰期的情况下,允许学校组织学生进入冰雪运动场地进行冰雪课程的学习和开展冰雪运动竞赛[6]。冰雪运动作为存在一定风险的运动项目,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生受伤的情况,为了避免学校和家长的过度紧张,不仅需要教师时刻保持警惕,始终注意学生的运动安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和安全教育工作,而且要完善学生的保险工作,给每个学生购买适宜的保险,使学生和家长无后顾之忧。中学冰雪课程软硬件设施的完善为学校冰雪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冰雪运动教学的实施打下环境基础,有利于冰雪课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开展。

(四)创建社团,营造校园冰雪文化氛围

尽管冰雪运动在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依然有很多中学生对冰雪运动文化一知半解。因此,需要加强对校园冰雪文化氛围的营造。第一,创建冰雪社团,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参加冰雪社团活动,不断丰富冰雪运动的形式和内容,为课外冰雪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组织安排各种形式的冰雪竞赛活动,通过浓郁的冰雪比赛氛围加强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和了解,促使学生踊跃参与冰雪竞赛[7]。第二,加大对初中校园冰雪运动的宣传和推广,充分利用展示栏、黑板报和校园广播等媒介宣传冰雪运动文化,采用图文并茂与音形并举的形式,将校园冰雪运动形象化和活泼化,吸引广大师生的注意力,营造浓厚有趣的冰雪文化氛围,使学生时刻感受到冰雪文化的魅力,用心体验冰雪运动知识和技术技能,感受冰雪运动的独特性。第三,提高家长对校园冰雪课程的重视,家长的不认可必然会打击学生学习冰雪运动的积极性,甚至会阻碍学生对冰雪课程的学习,进而影响校园冰雪课程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重视家长对冰雪运动的态度,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冰雪运动课程,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冰雪运动,使学生获得家长的大力支持,逐渐喜爱冰雪运动。良好的冰雪文化氛围为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为中学冰雪课程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冬奥背景下,冰雪运动进校园势不可挡,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冰雪课程的热情,完善冰雪运动所需要的场地设备条件,营造积极的冰雪文化氛围,培养中学生终身冰雪运动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在《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丛书》等教材的引领下,编写和充实适合本校冰雪运动教学的教材,完善冰雪课程体系,促使校园冰雪运动成为常态活动。通过不断壮大参与冰雪运动的学生群体,为冰雪竞赛输送人才,也为群众冰雪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从而助力国家建设体育强国。

猜你喜欢

冰雪校园技能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画唇技能轻松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