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背景、挑战与路径

2020-01-16刘向荣

关键词:内涵式教师队伍思政

李 梅,刘向荣,陈 萍

(1.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2.河北工业大学廊坊校区 基础部,河北 廊坊 065099)

21世纪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高等教育通过大众化路径获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并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枢纽和主要路径。新时代面临新任务、新机遇和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而为,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担当和履行好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使命。当今,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正在推动着新一轮高等教育的全面变革。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大量新型网络信息技术的涌现,使大学生突然面临着大量思想冲击和多种价值观的挑战,导致其迷茫失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积极应对,才能在新时代肩负起培养优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下文就高校内涵式发展背景下思政课如何开展改革创新提出一些探索性思路。

一、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

众所周知,经过20余年大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无论高校数量还是招生规模都呈现大幅增长,高等学校招生的毛入学率从不到10%增加到了当前的40%多,中国高校的学生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接下来的目标是由大到强,努力实现将中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目标[1],为中国今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大方向。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的高等教育迈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承载着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艰巨使命,要求高校发展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即在20世纪末以来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张的基础上,要将高校的发展重心转移调整到提高办学层次水平和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新的战略目标上来。

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作为一项战略目标,在推进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众所周知,目前仍有不少高校在教育教学投入上存在很大缺口,硬件设施仍然落后,软实力建设更是增长乏力。按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战略要求,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第一,注重培育特色。各个高校根据办学传统和优势学科专业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尤其是要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体现出自身的特色。第二,推动协调发展。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契机,大力推动学科专业间的协调发展和科学布局。为确保目标完成,须通过教学与研究的协同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协同两个方面积极展开。第三,推动持续发展。各个高校要强基固本,在自身的传统优势专业与学科上继续做强基础,与此同时,开辟一些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新兴专业。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并多次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中无可取代的重要性,指出务必要加大力度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全面综合改革创新。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至今,党中央以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多次就如何显著加强高校的思政课建设下发重要文件,明确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以及更加具体的建设标准等。

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任务艰巨,高校思政课改革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政治方向,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政治方向的保证。高校思政课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广大学生的三观培育,决定了新时代大学生能否积极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不断进攻,新时代不断加强思政课的改革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积极服务于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多重挑战。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服务高校内涵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毋庸置疑,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是确保高校政治方向的重要基础,当前面临以下挑战。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面临复杂性冲击

近年来,高校内涵式发展势头强劲,在专业学科建设和品牌打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不容忽视的是“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样一个高校内涵式发展建设中应当坚守的政治方向被削弱甚至出现偏差。回首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轨迹,“80年代的大学生搞政治崇拜,90年代的大学生搞商业崇拜,21世纪大学生则身处功利化和浮躁的网络世界的迷茫中”[2]。思政课综合改革必须面对高校发展的政治方向,集中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和精神走向,否则就会被学生所排斥。

(二)高校内涵式建设进程中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滞后

目前,有不少高校对专业与学科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效仍然不如人意。尽管有些高校开始迎难而上,围绕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开启思政课全面改革,但仍有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停滞不前。众所周知,传统思政课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育模式。思政课教学由于理论性强,多年以来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也导致了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再引起他们的共鸣了。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每个手持智能手机的大学生都是海量社会信息的接受端,学生的眼界空前开阔,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面对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缺乏鉴别和分析能力,极容易被一些居心不良的诱导性思潮所牵引而走向三观的歧途。根据近几年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随机问卷抽查,针对“你怎样评价老师的讲课效果”这一选项,统计结果显示,“不怎么听课”和“听课不集中,有时溜号”这两项占被调查学生的23%左右;“有兴趣就听一听,觉得没意思就玩手机或溜号”的学生占40%左右;还有大约16%的学生选择“根本不听课”[3]。由此可见,单向度的传统教学已经走到了尽头,创建师生互动的双主体思政课教学新模式迫在眉睫。唯有如此,高校才能够在加强学科专业等内涵式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致力于内涵式发展的各高校不断加强各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直存在不足。条件比较好的重点高校基本上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标配来进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高起点建设,但不少地方院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有些院校甚至让专业不对口的教师也进入了思政课教师行列,行政干部转岗也以思政课教师岗为主要目标。同时,思政课教师的常态化培训和业务能力建设也存在一定问题。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6个方面的最新标准,这是未来思政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的科学指针。

三、基于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思政课综合改革路径

高校思政课综合改革是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义,鉴于近些年高校思政课改革业已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存在问题,未来大力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与思政课综合改革可从以下路径进行积极探索。

(一)研究和培育新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思想

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使命决定了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政治大方向,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使得高校思政课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发展良机。当前,新媒体与新技术层出不穷,线上线下互动、云课堂和大学生慕课等全新的教学方式争相呈现,思政课与各种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方兴未艾。但是,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有些高校和一些思政课教师过于热衷新技术的应用,缺少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导致思政课改革形式大于内容,内涵缺失。高校思政课的基础定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管时代环境怎么变,其“理论性”和“政治性”根本特征属性不能丢却。

(二)利用新媒体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多样性

在高校的内涵式发展中,新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个被不断激活和提升的活跃地带。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必须要用足用好信息网络平台,真正把网络建设成为思政课教学的第二维度和新的时空。思政课教学部门要打破过去单兵作战的封闭模式,与高校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团委等互联互通,将思政课从课堂教学的单一平面延伸到课后和线上,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中,也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真正做到思政教学的全过程跟进。在思政课的新空间和新渠道开拓中,一定要注重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和思想状况,教师要加强和大学生的多维交流与沟通,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惑精准把脉并作出科学有力的回应。当前是一个海量信息复杂交织的年代,思政课教师要时刻保持对各种负面思潮的高度关注,增强对网络中错误和有害信息的迅速识别和有效应对能力,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学健康育人和科学育人的目标,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空间,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三)结合大学文化实现课堂的内外联动

大学文化是高校内涵的主要体现,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鲜活载体和实践平台。从大思政的视角来看,应以社会文化的宏观视野来研究和推进大学文化,通过社会化的大思政来提升大学文化。就大学内部的校园文化而言,应明确校园文化中特定的大学生群体自身的文化现象,要体现出不同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和群体性[4]。从过去几年的成功探索和实践来看,人们对校园文化结构已经达成了共识。校园的精神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领导体制,是精神文化的外壳。观念文化主要包括思想意识、文化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观念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内核文化。由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共同组成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学校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5]。思政课教学要注重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校园文化建设也要主动嵌入思政课教学的体系中,这样才能给校园文化铸魂,也才能够赋予思政课教学以新的实现空间。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运用好节日文化资源,如学雷锋日、植树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抗日战争纪念日、中秋节、国庆节、地球日和环境日等。要真正把思政教育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等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中,使思政教育与大学文化相得益彰。

(四)提升和优化思政课教学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强调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今后一个时期,要下大力气加强思政课教学队伍的内涵建设,真正把思政课教师群体打造成一支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论功底坚实、实践能力强、勇于开拓和积极创新的新时代思想领航者队伍。要加大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六个要”的总体要求,按照教育部在2020年初传达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的具体要求,严格对标配备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是教学成效的根本保障,要根据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新变化,制定好师资培训的整体规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安排骨干教师和年青教师进行常态化的研修深造和实践活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积极探索在当地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让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代表通过带队扶贫和地方挂职等方式提升对社会发展变革的体悟和认知,从而带动整个思政课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高校应加强校内外以及课程内外的有机联动,聘请党委政府的领导、企业家、知名媒体人、专业能手以及校内其他专业的教学名师等以兼职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加入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来,努力地打造一支以专职思政课教师为主、以兼职思政教师为辅、比例达标且素质精湛的高水准思政教师队伍。

总之,必须立足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大契机,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同时,通过思政课教学的综合改革积极地促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通过高校内涵式发展与高校思政课综合改革的协同共进,为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开辟全新空间。

猜你喜欢

内涵式教师队伍思政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十九大精神与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分析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外延式”与“内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