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水晶之都
——东海*

2020-01-16张守忠胡利民

江苏地方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东海县东海水晶

◎张守忠 胡利民

(东海县地方志办公室 222300)

提 要:东海因水晶而闻名,水晶因东海而生辉。以水晶为媒介,让世界了解东海;以水晶为桥梁,让东海走向世界。东海水晶完全可以与和田玉、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玛瑙等相媲美,成为中华石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改革开放后,东海水晶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从提篮小卖到世界水晶集散地”“从中国水晶之乡到世界水晶之都”的历史性跨越。借助“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和“水晶之乡”“水晶之都”的特色名片,东海县成功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东海水晶甲天下,天下水晶聚东海。水晶的光芒从亿万年前的时空中穿越而来,璀璨绽放,大自然慷慨地将其恩赐给了东海。位于江苏省东北部的东海县,总面积2037 平方千米,其中1500 平方千米的地域储有丰富的水晶和石英,石英储量约3 亿吨,是世界公认的优质石英资源基地,为国内石英玻璃管生产企业提供85%以上的生产原料,被誉为“东方石英中心”;东海水晶储量约30 万吨,开采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水晶含硅量高达99.99%,居全球之首。现存于国家地质博物馆重达4.35 吨的“中国水晶大王”,就出自东海;毛泽东主席的水晶棺,其原料大部分来自东海。

东海县是中国水晶开采和水晶工艺品主要发源地之一。从东海大贤庄遗址、新沂花厅文化遗址和海州汉墓群出土的水晶刮削器、水晶饰品和水晶雕刻件推算,东海水晶的发现和利用,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了。

20 世纪70 年代,东海县山左口乡大贤庄遗址出土的“水晶砾石刮削器”,距今约一万年以上。东海境内的曲阳故县(今为东海县的曲阳乡)和近邻的新沂花厅文化遗址曾出土了18 颗鼓形水晶珠,造型典雅,别具一格,反映了五千多年前水晶制品的历史价值。1978 年,考古部门对连云港市海州小焦山进行挖掘,在戴胜墓出土汉代两只水晶小饰品,显示出汉代水晶工艺品的风格。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把它视为装饰品加以佩戴。20 世纪60 年代初,在连云港市海州北门外新海发电厂二期工程扩建时,出土了清代水晶饰品水晶顶冠、水晶花翎插管等。当时清朝政府把东海水晶制成工艺品,作为官员顶戴上的标志,用于官阶。1982 年,东海县西朱范村农民在建房取沙时,挖出了民国初期64 枚水晶印章,其中有2 枚水晶镌刻清晰,一枚叫“瘦人”,另一枚叫“云台山是旧家乡”。“瘦人”印章高4.6 厘米、长3.4 厘米、宽2 厘米,呈椭圆形,为篆书。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东海水晶工艺品的历史文化水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东海县的水晶资源及其开采和利用工作非常重视,从1953 年起就委托县供销合作总社为国家代收购水晶。后成立地方国营东海水晶矿、采矿公司、105 矿等管理、经营机构,专门从事水晶的开采、收购、管理等工作。据统计,东海105 矿的水晶年收购量在20 世纪50 年 代 为100 吨 左 右,20 世 纪70 年 代 达 到300 吨以上,最高年收购量达到652 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东海水晶开采量维持在400—600 吨之间。改革开放以后,东海人民充分利用水晶及硅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水晶及硅系列产品加工业,逐步成为东海工业经济的支柱。特别是20世纪90 年代初,国营、集体、家庭、个人包括外资纷纷兴办水晶饰品厂,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生产、经营水晶产品的热潮。

东海水晶行业经过30 多年的发育、成长,目前已形成了健全的网络体系。在全国,有珠宝贸易的地方,就有东海人在经营水晶。在全球,凡出产水晶的地方,都有东海人在采购。经营者通过连锁、直销、代销等方式形成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销售架起了东海水晶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有一些展销会,如广交会,北京、上海、香港国际珠宝展,上海旅游节水晶展,是对销售网络的有力补充。也正是通过这些网络和展销,使全国各地和国外的水晶不断地涌向东海,经过东海加工后,又源源不断地流向各地的市场。东海,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乃至世界水晶集散地。

沐浴水晶之光,追寻发展之旅。在推进“量”与“质”的飞跃进程中,东海县水晶产业成功实现从一条小项链到百亿大产业的历史转变。以“水晶”为代名词的东海硅资源,成为今日东海发展特色资源经济的“王牌”与骄傲。2001 年,东海县被评为“中国水晶之乡”;2003 年,被命名为“中国水晶之都”,东海水晶城被授予“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荣誉称号;2006 年,东海县被评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2007 年,东海水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东海水晶”证明商标;2010 年,东海县水晶市场入选中国最具品牌价值商品市场50 强,东海县被评为中国商品市场最佳投资城市;2011 年,东海县获评“中国观赏石之乡”和“中国政务商务礼品基地”;2016 年9月,东海县获评“世界水晶之都”。

水晶已经成为东海县经济的重要支柱。“靠山吃山,靠晶吃晶。”东海人民依靠丰富的水晶资源,大做水晶文章,发展水晶产业,搞活“水晶经济”,使之成为东海重要的经济支柱。目前,东海县已形成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和较高技术水平的石英玻璃管、硅微粉、石英玻璃原料、压电石英晶体、石英灯具五大系列产品群,成为全国最大的石英玻璃开发基地、优质石英玻璃原料加工基地、硅微粉生产基地、优质压电石英晶体开发基地、全国最大的水晶石英制品交易中心。

东海水晶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有的已跻身于欧美市场。许多国内外客商通过水晶了解东海、认识东海,“东海水晶”已成为国内外水晶制品的名牌标志。东海水晶产业已受到世界水晶玻璃工艺巨头、奥地利施华洛世奇公司的青睐,双方进行多次接触和洽谈,并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水晶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加速了东海工业化进程,而且带动了旅游、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2016 年2 月,正式投入运营的新水晶城是东海县政府全力打造的集水晶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超大型商业综合体,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水晶交易专业市场。水晶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2016 年,水晶城日均游客流量达到3 万人次,国庆黄金周期间,游客接待量达到33 万人次。“水晶之旅”已成为东海乃至全省一大旅游亮点。

水晶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东海第一富民产业。许多农民、下岗工人通过经营水晶而找到了致富、就业的门路。他们办厂开店,有的在外地大中城市开办东海水晶直销点,有的常年在国外开采、购买水晶原料,经营水晶为东海县造就了一大批土生土长的“老板”、企业家。他们不仅为东海创造了财富,解决了就业,而且为东海带来了信息、技术和全新的思想观念,为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种资源,就是一张名片;一个产业,就能带动一方崛起。晶莹剔透的水晶,赋予了东海人更多的光荣和梦想。围绕做靓“水晶”名片、做优“硅产业”文章这一工作思路,东海县充分利用水晶及硅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水晶及硅产品加工业,让东海县实现了从“中国水晶之乡”到“世界水晶之都”的嬗变与跨越。

20 世纪90 年代初,东海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论证,明确了把东海县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水晶之乡”这一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目标定位。1991 年,开始筹办第一届中国·东海水晶节,确定了“以水晶为媒介,让世界了解东海;以水晶为桥梁,让东海走向世界”的宣传口号,并一直沿用下来。1992 年,东海县投资兴建东海水晶市场,并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晶专业市场和世界水晶的重要集散地。多年来,东海县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知名的水晶之都”的发展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晶产业。东海水晶产品形成了水晶雕刻艺术品、水晶观赏石、水晶工艺品、水晶珠宝首饰四类拳头产品,东海县已经成为世界水晶的集散地和加工地。如今,世界上只要有水晶开采的地方,就有东海人的足迹;只要有水晶交易的场所,就有东海水晶的倩影。据统计,如今东海已形成一支万人海外采购大军,长年奔波在马达加斯加、巴西、南非、俄罗斯等国家的水晶产地,进行团体性“淘晶”,或采购,或直接开矿,构成了东海与国际携手的“世界水晶经济圈”。有5000 余人在全国各地开店,经营水晶,成为东海的形象大使。

东海始终坚持健全和延长水晶产业链,招引、培强水晶加工、销售及相关配套企业,规范和完善水晶销售网络,不断创新营销方式,构建现代化的水晶商业平台和网上水晶大市场。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电商潮流,东海“淘晶人”在不断壮大水晶实体店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条水晶电子商务的新路径,淘宝、京东、微信、网红直播等电商平台是网上销售的主战场。2016 年,全县水晶产业从业人员达30 万人,从事水晶生产加工达3.1 万人,从事工艺品创作及雕刻专业人才达6900 人,县政府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在县科教创业园区设立“东海水晶学院”,培养与企业需求最接近的水晶技能应用型人才。全县兴办各类水晶加工企业3000 多家,形成了年产3000 万件水晶首饰、500 万件水晶工艺品的生产规模,年交易额160 多亿元。涵盖原料采购、文化创意、设计加工、收藏研究、专业市场、电商平台、包装物流的水晶产业链,实现由“买全球”到“卖全球”。同时,全县有500 多家企业从事水晶出口业务,年出口额15 亿元,是全世界天然水晶流通总量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重要集散地。东海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水晶网店迅速达到3 万家,年交易额近50 亿元。

水晶,披着圣洁的羽翼,透着天地的灵气。她不仅为东海创造了经济财富,还衍生了浓郁的“水晶文化”。东海人将文化理念深深融入水晶工艺之中,不断凝练和打造了东海水晶独特的文化个性、文化品位和文化氛围,进而带动了水晶产业的发展。

1991 年,东海人朱景强发现一块水晶景石,定名为“哈雷彗星”。“哈雷彗星”在北京、广州珠宝交易会上亮相后,声誉鹊起,价格飚升到十几万元。“哈雷彗星”的发现,激起了东海水晶观赏石热,东海人开始把过去含有杂质、视为无用的水晶石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水晶观赏石,逐步成为东海水晶产业的一大支柱和亮点。东海人在水晶资源的开发中发现了水晶观赏石,创立了水晶观赏石理论体系,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悠久的赏石文化。1994 年,东海水晶精品研究会成立,东海出现了水晶观赏石收藏热,满街随处都能看到赏石头、说石头、买石头的人。1995 年,连云港电视台拍摄的朱景强专题片《海州湾掠影》,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播映,引起国内外赏石界关注,又迅速扩散并传向海内外。石头原本是没有生命的,一旦赋予文化,发现或者创造美的内涵,好多石头便如诗如画,精美绝伦,成为美的结晶、美的风景和美的代言人。

20 世纪80 年代末,东海县委、县政府针对当地水晶属“鸡窝矿”分布状态,国家、集体难以形成规模开采,却适宜群众分散采掘的实际,大胆解放思想,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放开水晶生产加工经营,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发展水晶新兴产业。于1991 年10 月1 日,举办了首届中国·东海水晶节。据统计,这次东海水晶节前后分别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20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中国东海和水晶之美迅即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和海外市场。

1991 年 以 来,东海县已连续举办十四届中国·东海水晶节,其中从2009 年第十届开始改为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结合节庆组织发稿或邀请记者专题采访,《人民 日 报》《光 明 日报》《经济日报》《香港商报》《美国侨报》《欧洲时报》等海内外媒体,相继刊发了《话说东海水晶》《晶莹的市场》《东海水晶美》《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等数千篇文稿,制作了上百个电视专题片。结合举办水晶盛会,县里还分别组织到北京、上海、苏州、厦门、台湾等地宣传推介东海水晶。东海水晶城亦有计划组团走进北京、上海、武汉、南昌、长沙、南宁、大连等大中城市宣传展销水晶。加之有水晶开采的地方就有东海人的身影,有东海人的地方必有水晶的声音,逐渐形成了一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和无形的宣传网络。东海与水晶、水晶与东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

这些年,水晶之美亦真切感染熏陶着水晶之都和爱好水晶的文化人。他们以水晶为题材相继创作了电视剧《水晶缘》《血染紫晶》和电视专题片《水晶文化》《水晶诗画》《水晶人家》《东海水晶传奇》等,其中《水晶缘》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东海唱响“水晶之恋”,心连心艺术团来到东海推出大型演出“地质之歌”;央视《走遍中国》《寻宝》《百科探秘》《消费主张》《见证发现之旅》《沿海行》《地理·中国》《水晶大世界》《流行无限》《农广天地》等则从不同视角讲述着东海的水晶之美。有关部门和个人陆续编辑出版《水晶之都》《水晶知识面面观》《诗咏水晶观赏石》《天然水晶百花奖作品集》《水晶大世界》《中国东海水晶博览》等20 多种书刊。此外,东海以水晶为主题的诗歌、小说、散文、美术、书法、摄影、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文艺创作更是繁花似锦,如火如荼。

2010 年,作为全球最大水晶集散中心的东海县筹备创办了中国第一本水晶专业杂志《东海水晶》。2011 年,在东海成立了江苏省水晶文化研究会。为水晶文化的挖掘、继承、弘扬和升华搭建了平台,为专家、学者、会员、读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交流提供了组织保障。

东海水晶产业,沐浴着雨露阳光,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渐强,由粗变精,逐步实现了从作坊型到公司型、从产品型到产业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附属型到支柱型、从区域型到国际型的历史性跨越。

经历了40 年的发展,水晶产业已成为东海县第一号富民产业,带动了30 万东海人民从业,东海也开始大步走向世界。为扩大全球产业影响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水晶销售需求,东海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先后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东海水晶城、中国水晶博物馆、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在内的“一城一馆两园”水晶产业发展平台,形成了涵盖原料采购、文化创意、设计加工、展示收藏、专业市场、电商平台、包装物流的水晶产业链。始建于1992 年、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的东海水晶城,在圆满完成其使命后,光荣地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专业平台功能强大的新中国东海水晶城,与新中国东海水晶城仅有一路之隔、与其交相辉映的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于2013 年9 月建成并对外开放,是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唯一一座以水晶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如果说“一城一馆”“一南一北”交相辉映,那么“一东一西”遥相呼应的是中国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园。2011 年启动建设、占地面积30 多万平方米的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旨在通过打造产业集聚区,实现东海水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通过构建配套功能完善的产业平台,加快孵化、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东海水晶产业。2016 年7 月28 日,因水晶而“联姻”的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园暨咖萨克水晶项目在东海高新区举行奠基仪式,这标志着东海县与捷克正式开启了水晶产业合作新篇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东海水晶产业的发展前景辉煌,东海县将大力实施“一城一馆两园”发展战略,做优品牌,构建有世界影响力的东海特色水晶产业体系,塑造“世界水晶看东海”的品牌形象;做大产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水晶产业发展中心,在世界水晶之都的基础上开展“二次创业”,实现再次腾飞。“打造三大平台、抢占发展高地”,以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为核心打造创意生产平台,以中国东海水晶城和水晶电子商务为主体打造产业销售平台,以培育龙头企业和招引高端人才为重点打造技术研发平台,以“买全球卖全球”的视野,做优研发、加工、销售等环节,抢占“世界水晶看东海”的产业发展高地;“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实现销售总量翻番”,着力构建“以天然水晶为主导、以彩色珠宝玉石加工为拓展、以中捷人造水晶合作生产为突破”的东海水晶珠宝玉石产业发展体系,到2020年,将实现水晶产业销售额超过200 亿元。

猜你喜欢

东海县东海水晶
一张水晶卡告诉你浪漫都在哪
中国梦
东海采风作品选
蓝水晶般的大眼睛
浅谈东海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东海县中粳稻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概述
“地理葡萄”带火农家游
李东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