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下城市公共卫生间改良设计研究

2020-01-15邹杰

设计 2020年21期
关键词:智能系统新冠疫情

邹杰

摘要:目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尚未结束,疫情防控成为了新常态。为切断和减少病毒的传染途径,以设计职责参与到新冠疫情防控中,通过城市公共卫生间设计,形成有效的环境约束,以公共空间设计角度切入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中。通过阐述我国城市公共卫生间的发展脉络,分析当代城市公共卫生间现状,归纳现存问题。以新冠疫情为背景,通过论述城市公共卫生间现状与新冠疫情性质,总结如厕用户的设计诉求,分析与改良设计城市公共卫生间,阐述无接触式服务与智能系统。深入公共卫生间的功能分区、人体工程、导视系统、智能平台等合理性研究,为城市公共卫生间的改良提供方设计方案。通过改良设计,使人们的如厕行为更加科学合理化,城市公共卫生间以新功能、新面貌来应对疫情及公共卫生事件。

关键词:新冠疫情 公共卫生间 改良设计 无接触式服务 智能系统

中国分类号:TU20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11-0158-03

引言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武汉爆发,随之在湖北省及全国传播。这是继“非典”之后,又一广泛且恶劣的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疫情伊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多名专业医护人员的带领下,多个省份启动了公共卫生事件I级应急响应,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投入到“抗疫”中。经过数月的奋力抗战,我们在此次疫情中取得了巨大阶段性胜利,基本控制了病毒源与广泛性传染的局面。但回顾疫情始末,我们应总结经验与教训以防患于未然。疫情使我们认知了此次病毒具有高传染性特点,为控制传染源扩散,隔离是我们现阶段应对传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我国疫情不断向好的情形下,众多国家与地区的疫情接踵而来,使此次疫情战线拉长,成为了全球化的公共卫生事件。因此防控思想不能松懈,防控机制与手段成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新常态。

在我国此次抗疫的收官之际,无症状感染又成为了新的传播特征。据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已明确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呼吸道飞沫传播、近距离接触传播。随后,在一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了2019-nCoV核酸呈阳性,因此,粪口及如厕行为也成为了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公共卫生间作为城市公共卫生的重要设施,既有着复杂的人流,又是粪便集中的场所,所以公共卫生间的使用与人群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新冠疫情的缓解,复工、复学、复产都在循序渐进地开展,城市公共卫生间的敞开使用频率日益增高,无接触服务理念受到重视。有效避免了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和粪便挥发对空气的污染与传播,是公共卫生间在疫情防控常态下的设计准则。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公共卫生间的改良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城市公共卫生间起源与发展

(一)古代记载:公共卫生间,也称公共厕所,简称公厕,指供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使用的厕所。从字形来看,“厕”在古时为“厕”。“则”从广,广象屋;从“则”,当侧,意为“房子旁边的侧屋”,属于主屋旁边的辅助空间,且与主屋紧密联结在一起,说明了厕所的重要性与隐蔽性。同时,“厕”有多种表达,较早的典籍中记载:“厕”为“清”,或作“溷”、“圊”。例如《说文》云“厕,清也。”《释名》云“溷,为浊;固,为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清也”。厕所又称“偃”,《庄子·庚桑楚》“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注云“偃谓屏廁”。说明古人如厕所已使用屏障掩蔽,也称“井屏”,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厕所、卫生间。通过字体的阐释及典故,能够看出在我国古代时期,卫生间的设置、使用、清洁等已逐步形成。

据史料记载,公共厕所的广泛使用起源于在我国古代军队的兵营和城池中,安营扎寨使得单位范围内人口基数较大,如何解决士兵的如厕问题纳入到了城建中。例如《墨子·备城门》中记载“五十步一井屏,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厕,与下同溷,之厕不得操”。五十步一井屏,士兵在不远离岗位就可以方便解大手;五十步设一厕,士兵在不远离岗位的地方就可以方便解小手,根据人的生理特性对公共厕所的功能分区进行了简单的设计与分离。在城下建厕称“溷”,“溷”字在古汉字中有污秽、粪便、家畜围栏的意思。因此,在春秋至秦汉时期,常见公共厕所形态是建于猪圈之上,人的粪便自上而下向猪圈输入,使人粪与猪粪交揉在一起用于囤粪,对庄家的施肥原料起到集中管理的作用。由此可见,古人对公共厕所的形制、功能、维护、利用等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设计与行为。随后各朝历代对公共厕所设计的涵义有了更加精细化的发展,也称之为公共卫生间,使之包含有盥洗的功能,但同现代人们的精细化需求相差较大。

(二)近现代发展:从农耕时代步入到工业文明,卫生间的演变历经从茅坑演变到茅房、厕所、卫生间、洗手间,从私有到公共,从单一的解手功能到生理代谢、卫生调整、停歇,再到审美、商业、文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空间,卫生间跨越了数千年的革新过程。在近现代,卫生间文化受到了全球的重视,并成立了世界厕所峰会,这是继世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之后又一国际组织,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第一届世界厕所峰会于2001年1 1月19日在新加坡召开,我国于2004年1 1月19日在北京举行了第四届世界厕所峰会。峰会旨在希望通过各国政府及相关设计人员的努力,对全球,尤其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做出改善。

公共卫生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精细化分工与需求,卫生间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中,是收集、贮存和初步处理城市粪便的主要场所和设施。至今,公共卫生间的属性已超出其本身的基本功能,在众多城市中,公共卫生间建筑已成为城市人文景观之一,隐含着社会与时代的文化符号。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体现了国家、地区、民族的风俗习惯、伦理标准、审美特征等。因此,近现代的公共卫生间除了保有卫生间的自身的功能外,更代表着现代城市的文明进程,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的标志。

在此次疫情出现及防控常态下,城市公共卫生间的功能及涵义又会出现变化与调整,使人们能够拥有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及如厕行为,形成良性的环境约束,致使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及城市建设发展更为完善。

二、当今城市公共卫生间的现存问题与设计诉求

城市公共卫生间具有人流量大、使用人群复杂、近距离接触、使用频率高等特点。根据建筑形式、建筑等级、空间特征等区别,分为四类:独立式公厕、附建式公厕、移动式公厕、地下公厕等。其中,附建式公厕包括公共建筑(电影院、医院、车站、商场、办公单位、教学单位等)所附设的公共卫生间,使用频率极高。随着社会需求的精细化与科技的提升,公共卫生间的合理性、舒适性、艺术性、技术性等使用需求受到了关注。

当前,城市公共卫生间设计水准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但结合现有公共建筑来看,更多的人力、物力投身于公共建筑主体设施,卫生间作为重要辅助空间仍没有得到恰到的重视。设计不合理、用户体验度低等反馈使我们对公共卫生间的印象不足或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如厕用户留有微词便作罢,并没有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设计诉求。第一,关注度低,没有形成良生循环的设计批评。—方面设计不重视,—方面使用较随意。第二,观念陈旧,公共卫生间的空间属性(污秽之地)与使用时长(较短),不能引起民众观念上的重视。数月以来,笔者调研了城市公共卫生间的现状,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共发出电子问卷12088份,回收有效问卷11321份(93.6%),并提取了具有典型性现状照片(图1、2)。调查显示,对现有公共卫生间问题诉求如表1。

1.卫生状况有待改善:排气系统不够完善,卫生间异味重,且长时间得不到释放与排解,不但使用者的如厕体验感差,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卫生间数量不均衡,区域设置需合理:在城市沿街环境及公共建筑空间中,公共卫生间数量的分配不均衡,常有找不到卫生间而随处“方便”的现象发生。景区、商场等人流量大的场所,公共卫生间常需排队,卫生间数量及蹲位数量没有根据人群分布特点进行科学布置,导致资源利用率低。除此之外,等候区的设置较为缺乏,常见人群在卫生间门口形成拥堵的现象。

3.卫生间功能分区应加强人性化设置:随着工作、生活需求的精细化,人们对公共卫生间的诉求也越来越多,人性化设置受到重视,对孕妇、残障、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关怀应逐步加强。

4.导视功能应具有强调性:通过装饰材料与色彩设计,加强公共卫生间的人文关怀与功能分区区分,形成一定的导视功能,提高使用效率。

5.人与人的接触率应降低:在使用公共卫生间时,近距离的接触与空气流动发生在如厕用户进出的瞬间与盥洗过程。卫生间以方便、快捷为主要属性,因此应得到有效的错位使用。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们普遍注重城市公共卫生间的卫生情况与数量,对其室内设计、近距离接触与防护意识的关注较低。在新冠疫情防控之际;也迫使我们反观公共卫生间现状,形成了改良设计的充分条件。

三、疫情防控常态下城市公共卫生间改良的必要性

(一)新型冠状病毒的高传染性

引起本次疫情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高的传染性。病毒除了呼吸道飞沫传播与近距离接触传播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也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据研究报告表明,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群都有可能成为被感染对象,其中老年人群和体弱多病人群感染系数更高,除此之外,儿童和孕产妇也易感染人群。公共卫生间人流复杂,传统的半开放式污物收集方式,容易滋生大量细菌,通过粪口及空气流动传播导致公共卫生间内外交叉式感染。

(二)公共卫空间的密切接触性

随着疫情的缓和,复工、复学的开展,人与人的近距离接触率大大增高。尤其是大学生返校与农民工返城,大规模的群体迁移,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在如此庞大的人流基数上,公共卫生间作为一个人人需要的公共场所,私密性强、交叉使用率高。因此,公共卫生间在设计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如厕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人与人的近距离接触。

(三)人们对卫生与防控意识的提升

此次疫情带来的伤害及损失,使人们对于卫生、空间、空气等环境极为重视,防控意识加强。新冠疫情的防护,张文宏等多位专家给予了建议,例如,勤洗手、戴口罩、不聚众等,这些防控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接触途径。因此,公共卫生间对于人们的如厕行为、接触方式等形成了公众防控空间,应达到人们的防控需求及防控心理。

四、城市公共卫生间改良设计方案

(一)无接触式服务

无接触式服务是指通过技术和物理手段减少人际接触和避免交叉感染的服务。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常态下,无接触式服务应运而生,如:无接触式外卖配送、无接触式体温检测、无接触式超市等。城市公共卫生间具有使用频繁和较为密集性聚集等特点,也应加强无接触式系统的投设。

1.功能分区精细化设置(图3)

(1)双行出入口设置。常见的卫生间出入为同一个出入口,很少有第二个消防通道设置。在改良设计中,使入、出为双行线模式,达到不拥堵的设计目的,同时也增添了消防通道,使公共卫生间的交通流线使用更加合理、安全。(2)休息等待区。在卫生间外增加休息座椅,使如厕用户有等待蹲位的临时等待区,和等同行人员的场地。(3)设置残障人士专有卫生间。残障人士常常需要同行人、导盲犬及盲杖等辅助形式的帮助,使其完成如厕行为。对于独自进入卫生间的残障用户,通过专有卫生间及语音提示功能服务,按照指示进入到指定卫生间区域,完成如厕。(4)儿童如厕区。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性格特征,以人体工程的角度设置儿童如厕区,使其能够方便如厕,并增加其地面材料的摩擦系数以防止儿童摔伤。(5)母婴室。母婴是一个较为私密的行为,为了便于携婴父母临時照料哺乳期婴儿,设置母婴室可进行护理、哺乳、集乳、喂食、备餐等行为。(6)女士补妆区。方便女士外出时,临时整妆。如餐后、恶劣天气、特殊事件等造成的花妆情形,设置补妆区完成上述行为过程。(7)管理用房。对卫生间内清洁设备、电气等的管理和维修空间,需要专属的管理用房对其进行整合和管理。

2智能平台投设(图4)

(1)环境监测导视提示:卫生间内的使用情况提示,“有人”、“无人”、“破损”、“维修”等使用状态,避免如厕用户盲目蜂拥而至。(2)红外线感应设置:在公共卫生间入口处,设置红外线快速体温检测门。可根据如厕用户身高,自动调节测温探头,对额头部位进行近距离快速测温。在检测到异常温度时,会自动报警,语音提示,有效代替人工,减少人员接触。(3)封闭感应开关门:用感应式开合门代替传统人工开合的门。传统人工开合门,出、入须触碰门把手,增加了接触传染的可能性。感应开关门内含探测器,在探测到有人进或出时,收集信号生成脉冲信号发送至主控制器,自动进行开关门的操作,避免了,人与人的间接接触,起到减少传播的作用。(4)感应水龙头:设置感应水龙头,避免不同人接触与二次开、关的交叉感染。除此之外,感应水龙头在真空压力的作用下,能够减少阻塞的现象发生。与传统水龙头相比,感应水龙头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方便卫生。开、关水由感应器自动完成,人手无需接触水龙头,避免细菌间接传播。第二,智能节水。水龙头检测到人体切入范围内即自动出水,离开后即刻停水,避免忘关水龙头或没有关紧的现象发生。同时,在洗涤时间超过30秒后自动停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5)自动清洁系统:在卫生间内墙面上设置自动清洁装置,在环境监测无人的情况下,自动清洁空间内的污水及污垢等,并使清洁与烘干形成连贯性动作(图5)。(6)语音急救系统:在蹲位朝内的门面上设置语音急救装置,若用户如厕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可取简单的医护设备及通过语音急救系统进行自救(图6)。(7)背景音乐系统:在卫生间顶面设置轻音乐循环系统,缓解用户和提升如厕品质。

(二)真空便器系统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间的污物收集,多采用半开放式,异味大,容易滋生细菌,污染空气。真空便器系统,是一种较先进的环保设备,多在火车、飞机、游轮等交通设施中使用。真空输送管道与传统重力管道相比,具有管径小,布置灵活,无异味泄露等特点。通过一定的气压差,以气吸形式把便器内的污物吸走,是集环保节水、污物收集、中水回用及绿色制肥系统于一体的技术。真空便器投入到公共卫生间的使用中,第一,除臭。利用真空便器的负压由外向里吸原理,带走污物的过程中的臭气,使其不会扩散到空气中。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解决了公共卫生间抽水产生的气溶胶可能会被人体吸入而感染病毒的问题。第二,节约冲厕用水。国家相关规范规定的传统节水马桶为6L/次,在采用真空公厕后,每次冲厕<0.8L/次,大大节约了用水量。

(三)通风设置

公共卫生间通风常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需要足够的热压差和风压差,差度和卫生间建筑的窗开口面积、位置、朝向有很大关系。机械通风以排风扇和中央换气系统为主要手段。在机械通风设计中,除了主体机械排风外,利用门、窗等开口或缝隙部位形成自然补风,使得整个卫生间处于负压状态,利于空间的不间断流动。除此之外,应加强自然通风和固定时间自动换气装置的协调性,以使卫生间室内空气保持最大面积的更换。在改良设计中,重点对强烈刺激气体区域进行合理的窗口设计来进行换气补偿。在门窗、屋顶处设置多个通风口,利用自然通风的原理,使卫生间室内空间空气保持清新和流动。除此之外,在入口及出口处等公共卫生间区域内设置绿色植被,如兰花、绿萝、龟背竹、月季、石榴等。改进局部空气的同时,也提升了卫生间的审美趣味和如厕品质。

结语

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下,对城市公共卫生间的现存问题与诉求进行深入分析,阐述改良手段、总结设计方法、提出改造方案。无接触式服务理念与智能平台系统是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通过改造现有公共卫生间为无接触式新型城市公共卫生间,使用户得以更为合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如厕空间,也为日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设计改良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我们需不断反思设计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设计批评思维习惯,使设计参与能够关怀到人类的健康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03):512

[2]张巧琴,邹芸,谢晨李兰娟:带着“浙江方案”奋战抗“疫”一线[J].今日科技,2020 (02):45-46

[3]李春辉,黄勋,蔡虻,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不同区域工作岗位个人防护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 (03):199-213

[4]张峰.智慧公共卫生间平台的设计研究[J].设计,2019 (13):133-134

[5]高享卫生间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建筑电气,2019 (08):75-78

[6]陈金.公共卫生间设施私密性设计研究[J].居舍2020 (05):89

[7]任海霞.公共卫生间通风设计探讨[J].砖瓦2020 (04):73-74

[8]马辉,郭佳宁.公共卫生间母婴室设计初探[J].工业设计,2019 (11):97-98

[9]方慧玲,韩敏,胡明月,等基于功能复合的公共设施设计[J].戏剧之家,2018 (23):124-125

[10]元博,郭人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下城市公共厕所设计研究[J].设计,2019,32 (17):60-62

[11]吴甜甜,章萍芳.湖州特殊人群在公共场所卫生间的使用现状与设计建议[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2):122-123

[12]刘杰.智能化建筑监控设备系统的运用[J].电脑迷,2017 (11):20

[13]高享.卫生间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建筑电气,2019 (8):75-78

[14]易婷婷,黄晓瑜旅游景区厕所设计优化与管理创新[J].特区经济,2017 (3):34-38

[15]孙枫,汪德根,牛玉生态文明视角下旅游厕所建设影响因素与创新机制——基于游客满意度感知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 (06):702-713

[16]董光光,欧家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厕所系统设计[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7,33 (01):71-74

[17]潘越.淺析物联网时代下的交互设计[J].设计,2017,30 (3):50-51.

[18]陈美彤.公共场所母婴室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唐山:华南理工大学,2018

图片来源:文中所有图片、表格均为作者自摄、自制

猜你喜欢

智能系统新冠疫情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依托智能管理技术 提高玉米生产能力
基于ibeacon的首都机场智能出行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