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2020-01-15毛小报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景观美丽

毛小报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实现浙江省“三农”新发展的两项密不可分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浙江各地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要求,涌现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得益彰的成功典型。如何因地制宜,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产业层次,使农业特色产业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柱产业和生态环境支撑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农业产业转型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意义重大

1.1 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包括以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治理、以改善生态环境及资源保育为内容的生态工程建设、以强化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的农田与村镇景观的规划与建设,更包括农业生产向资源高效、环境友好产业转型的致富途径。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农业产业发展,这就要求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努力把山水情结、田园印象、美丽乡愁留住留好。

1.2 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浙江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和非农化趋势明显,工资性收入成为推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尽管浙江农民收入的75%以上来自于非农经营收入,但对一些山区农民以及从事农业经营的专业户来说,农业经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70%~80%,农业产业发展是全省400多万农业从业劳动力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增多、增速放缓,农业有望成为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挖掘开发具有浙江特色的名优农产品,做精、做长、做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1.3 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农业现代化是浙江省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农业现代化能否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目前,浙江省产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农业,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滞后的问题相对较为突出[1],农业仍是弱质产业,基础薄弱,经营主体总体比较弱小,产业融合度、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总目标,要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要素重组,加快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构建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和特色精品农业大省。

2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进的路径

2.1 围绕文化名村、特色小镇建设,促进特色农业集群化

受农业资源条件的客观制约,浙江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在“特色精品”上做文章,特色精品农业正成为浙江农民致富的新手段。在浙江省加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形势下,围绕文化名村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农业集群化发展[2],已经成为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力结构和布局,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特色农业强镇强村,加快形成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规模种养、就地加工、产销衔接、品牌发展,完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带、一批产加销农业龙头企业、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批知名品牌,构建农业全产业链集群。

2.2 围绕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优化,促进生态农业循环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浙江省农业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于有限资源的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途径,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农业已十分紧迫。必须坚持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投入减量与生产清洁、污染治理与废物利用并举,大力推进畜禽排泄物治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作制度创新、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优化畜牧、水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节约高效的现代生态畜牧、水产业生产体系,全面促进生态农业循环化。

2.3 围绕农业多种功能拓展,促进特色农业景观化

近年来,浙江省紧紧围绕服务城市、以农为本、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积极促进农业多种功能拓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存在布局乱、效益低、景观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农业多种功能开发,有的模仿城市公园,铺草坪、种绿篱、建花坛,修建假山、亭台楼阁等,丧失了农村田园应有的气息。农业多种功能开发必须以农为本,挖掘当地的农耕文化,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促进特色农业景观化。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计搭配,将农业的生产性、经济性同景观性结合起来,形成农旅结合的景观农业生产体系[3]。在主通道沿线以及景区周边可布局景观性强的农作物,尤其是要大力推进绿色过冬,扶持油菜、紫云英等冬季农业的发展。对城镇内部及周边的农田,按照“城田相融”理念发展“插花式”“镶嵌式”景观农业,满足都市人回归自然、回归田园需求,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2.4 围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发展,促进休闲农业庄园化

休闲农业庄园是以自然生态景观和农业规模生产等人文景观为大背景,以农事活动和农家生活为依托,结合农业生产、加工、经营,通过农业创意,为人们提供观光、教育体验、养生休闲服务,能传承文化[4],能独立开展农业一、二、三产业经营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休闲农业企业。近年国内休闲农庄发展很快,国外历史更加悠久,国家首脑会晤常在庄园举行。近年来,浙江省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但目前休闲农业遍地开花,存在规模小、起点低、同质化、功能单一等弊端,迫切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休闲农业庄园化正是促进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必须坚持以农为本、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突出特色和三大效益并重,加强规划指导,有序推进休闲农业庄园化发展,使休闲农业与特色优势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景观美丽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优化路径分析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