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备习作业和时习作业*

2020-01-14矫艳春历福菊孙凤香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矫艳春 历福菊 孙凤香

摘   要   备习作业、时习作业分别是针对学生课前学习和课后学习而进行的作业设计,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活动提供支撑和指导。备习作业与时习作业是连接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纽带,把前后相邻的课时内容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形成连贯、循环上升的完整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  备习作业  时习作业  课前自主学习  课后自主学习  深度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中,将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前、课后学习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基础知识、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备习作业、时习作业分别是针对学生课前学习和课后学习而进行的专门设计,二者均关注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活动,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对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活动提供支撑和指导,进而实现深度学习。

一、做好备习作业设计,指导学生开展课前自主学习

备习作業是学生为新课学习而做的前期准备,包括知识性准备、技能性准备和物质性准备等自主学习活动。在每一节新授课之前布置备习作业,引领学生回顾与新课相关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补充缺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撑下开始有准备地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起点,提升学习信心,增强课堂效益。备习作业一般要在前一课时结束时予以布置,对于少数需要长周期准备的内容,可以提前一段时间布置。

1.做好课前知识性准备

指导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新课重点知识,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知识,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起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支点。通过已有知识的重现,不仅可以减缓新知识学习的坡度,还能够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信息,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和知识方面的准备。有些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有的内容甚至是学生感到陌生的领域,学习这样的课程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对相关的自然或社会环境进行观察,搜集资料,做好记录,提前熟悉学习情境,能够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比如,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会感到很陌生,在学习“用药与急救”一节课前,先让学生到药店购买莲花清瘟胶囊和头孢氨苄胶囊等药品,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这两种药在药店的摆放位置是处于处方药区域还是非处方药区域,这样学生在课前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概念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为课堂学习打下认识基础,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

2.做好课前技能性准备

课前的技能性准备是对新课学习中学生动手操作有困难的内容进行的前期技能准备工作。教师通过对学生操作基础的了解以及对教材操作难点的把握,对于一些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内容,或操作难度、探究难度较大的内容,通过课前安排有针对性的操作练习,为课堂学习提前做好准备,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种准备可以是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是对仪器设备使用技术的了解,也可以是科学方法的训练。例如,在进行“种子植物”教学时,课前要求学生在家里准备一些玉米种子,用温开水浸泡后,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小刀对玉米种子进行横切和纵切练习,从而把玉米种子的纵切这一操作难点问题提前解决,保证了课堂上实验的顺利进行。

3.做好课前物质性准备

物质性的准备即提前做好一节课中需要准备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用具,如实验观察的材料、标本、模型、器具等,这是完成新课学习的物质保证。例如,学习“用药与急救”一节之前,要求学生准备家庭常用药品的说明书,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用作家庭小药箱的小盒子等。物质准备看起来比较简单容易实现,但是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学习素养的培养。物质的准备过程,也是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提前认识、提前感知的过程,同样可以起到知识铺垫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单细胞生物”之前,布置学生利用“十一”假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有机质丰富的水塘、稻田、湖泊边,用事先扎好小孔以便透气的矿泉水瓶采集水样,其中就可能会含有用于课堂观察的草履虫生物体。发动学生采集草履虫,既解决了实验材料的来源问题,在采集的过程中学生也亲身体验、了解到草履虫的生活环境的知识。

4.做好备习检测

在课堂伊始安排备习检测,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备习作业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通过备习成果的汇报交流,能够把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前概念显性化,学生已知的信息以及学生在知识、经验和思维方面存在的盲点、错误点得以暴露,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从而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矛盾点,创设知识迁移情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时,要求学生在单元学习之前先回顾小学科学课学过的“人体各个器官协同工作”的内容,并且尝试画出人体部分器官功能相互联系的简易图示,然后通过课上的备习检测,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而且能够了解到学生头脑中对于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功能的认识是否建立起了相互联系,以帮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树立起“完整的人”的概念。

二、做好时习作业设计,指导学生开展课后自主学习

时习作业是将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及时有效地进行巩固、深化和延伸拓展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最佳时间内进行即时的课后温习、复习和练习等延伸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现实情境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时习作业包括课后温习巩固练习、课后实践应用和延伸拓展学习等内容。

1.做好课后的巩固与复习

在课堂内,由于时间上的局限性,学生只能初步完成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发展,要想达到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实现认识上的提升,需要在课后的继续学习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内化。为了强化记忆、避免遗忘,学生学习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也需要在课后进行及时的重复和练习。因此,结合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布置即时的课后温习、有效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和梳理建构,从而认识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进一步巩固学科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和基本思想方法。例如,课后利用思维导图及时将课堂学习内容回想一遍,进一步消化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形成知识体系,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

2.做好课后的实践与应用

时习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时习内容的设计不应该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多元学习活动,特别要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努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全新的视角、变通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实践中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一节课后,要求学生给自己的书柜、衣柜进行分类,或给自己的电脑收藏夹进行分类。还可以建议学生走进自然或社会,去观察动植物园、图书馆、中药房或超市中的生物或物品的分类方法,尝试利用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在课后学习的过程中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不仅培养了学科能力,还达到了学科价值观念的浸润,从而实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3.做好课后的延伸与拓展

课后的延伸与拓展是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的开放,引导学生开展超越教材的延伸性思考,把学习延伸到与课堂学习相联系的其他领域,以获取新知识、新方法。例如,在“免疫与计划免疫”一节课后布置学生查阅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种类、研发进展和各类疫苗在未来的应用情况。这种课外的延伸与拓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多个小栏目,也可以通过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技新闻和科普节目、参观动植物园、博物馆、科技馆等多种学习形式开展课后的延伸与拓展性学习。

开展劳动教育、项目学习等长周期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自然,走进社会和生活,也是课后的延伸与拓展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例如,学习“細菌”一节后,要求学生研究学习酸菜的制作方法,同父母一起腌渍酸菜,并用自己腌渍的酸菜给全家人做一顿东北特色菜“汆白肉”。这样的课后作业把劳动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体验劳动的过程,增强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在“科学防疫”项目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疫情的深入研究,学生对疫情零散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系统的、深刻的理性认识,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这种多元化的课外学习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社会体验和生活感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备习作业和时习作业是根据目的不同而设置的课前和课后二个环节的作业,在实际操作时,本节课的时习作业与下一节课的备习作业往往同时布置,并要求学生同时完成,这样通过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把前后相连的几节课有机地承接起来,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得以循序渐进、逐步上升,并成为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部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仁贤.设计作业与练习的创新思维[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 余昆仑.核心素养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功能定位和基本特性[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03).

[3] 宋叶舒.初中生命科学中开放性作业的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9(04).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自动智能分类器的图书馆乱架图书检测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