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肾藏精,精舍志”论帕金森认知障碍病机❋

2020-01-14邱朝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精舍髓海灵枢

邱朝阳,刘 萍,霍 青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1)

帕金森病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姿势障碍、肌强直为主要表现,除运动症状外,非运动症状在疾病中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帕金森认知障碍影响在诸非运动症状中尤为显著。帕金森认知障碍是一组认知障碍证候,主要表现为遗忘类症状和非遗忘类症状两大类,遗忘类症状主要为记忆力损伤,非遗忘类症状主要为执行功能、运用技能减退等临床症状,后期进展为帕金森痴呆[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之说,“作强”是指精神聪敏、精力旺盛之意;“伎巧”即精巧、灵敏、多能之意。《灵枢·本神》载:“肾藏精,精舍志”,“志”之含义与帕金森认知障碍的症状有异曲同工之妙,均为记忆力、执行能力、技巧运用能力等,肾之所以为作强之官则是基于此。本文从“肾藏精,精舍志”的理论内涵及其与帕金森认知障碍的病机变化两方面进行讨论,探析帕金森认知障碍中医治疗的新思路。

1 “肾藏精,精舍志”理论内涵

1.1 “肾藏精”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藏精”指肾具有封存、闭藏精气的生理作用。精者身之本,其广义泛指构成机体并能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狭义则指藏于肾之精,故肾藏之精即狭义之精。肾所藏之精一是包括禀受于父母之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受之父母、与生俱来而归藏于肾,主生育繁殖。正如《灵枢·决气》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此即肾藏之精与余脏腑所藏之精的区别之一。肾所藏之精二是指充实于水谷之后天之精,脾胃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传输五脏六腑,故有五脏皆藏精之谓。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后天之精需先天之精的滋养和激发方可源源不断化生。如《景岳全书》载:“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2],先后天之精相互资生,维持肾藏精功能的正常。肾所藏后天之精除本脏之精,亦包括余脏腑富余之精,余脏腑之精在维持各自基本生命活动外,所余之精皆由经脉系统的传输而藏于肾,成为“肾藏精”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即《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言:“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提示肾对全身各脏腑之精有着重要的调节、贮藏作用,精在肾和各脏腑之间的传输、转运是多向动态变化的。肾藏先后天之精,调养全身诸脏腑之精,是五脏六腑之精的根源,故“肾藏精”功能正常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1.2 “精舍志”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灵枢·本神》载:“肾藏精,精舍志。”因精为神之宅,五神之一的“志”藏于肾精中,由肾所主,且志的产生、维持以肾精为基础,受肾精的濡养,故谓“肾藏精,精舍志”。据后世对《黄帝内经》中所载“志”进行统计并注释显示,“志”的含义归属于人之意识、精神、思维活动范畴。一为志向、意志,二为神志、意识,三为心情、情志,四为意念,五为标识、识记。总结“志”之内涵,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志”其义可通狭义之“神”,是对机体精神活动的高度概括,泛指机体一切行为活动和各种精神、心理活动,因于肾精之虚实关乎五脏精的虚实,进而可影响五神。如《灵枢·本神》云:“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故广义“志”是对机体精神活动的高度概括。而狭义之“志”为五神之一,《灵枢·本神》总结为:“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后世医家对此多有注释。如杨上善注:“志,亦神之用也,所忆之意,有所专存,谓之志也”[3],主要是指记忆及经验的记录、意志和部分情志活动。追本溯源,“志”的原始字义即为此,如 《说文解字》中:“志,意也。从心,之声”[4];《现代汉语词典》中志有“志向、记忆、记号、文字记录等释义”[5]。因《内经》中肾所藏之志与神、魂、意并列论述,属五神之一,故本文所述“志”乃狭义之志,志虽出于心,须肾藏精充足志方能坚,故谓“肾藏精,精舍志”。

1.3 “肾藏精,精舍志”与帕金森认知障碍

肾者藏精生髓充脑,是精舍志的基础。肾所藏之精是脊髓、脑髓化生的物质基础,其中脑为髓之海,寓元神,人的思维、记忆等皆出于脑。脑功能正常依赖于脑髓的充盈,而脑髓依赖于肾精的化生、充养,肾之先天之精化生脑髓,后天之精充养脑髓,正如《灵枢·经脉》所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五癃津液别》云:“五谷之津液……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肾藏精功能正常,髓得以化生,髓海得以充养则元神功能正常,表现为耳聪目明、意志坚定、神机聪慧。肾不藏精,肾精亏虚则髓不得化生,髓海空虚,脑之功能失常,表现为健忘、优柔寡断,思维、感知功能障碍等。故肾藏精功能正常,志方可得以安舍于肾[6]。反之,肾不藏精,肾精无以化髓充脑,髓海功能失常,志不得安舍于肾而为病。帕金森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减退,其核心症状与肾藏之“志”相同,根据致病病因及大脑受损区域的不同,可以出现记忆力、执行功能、运用技能减退、意志动摇等一种或多种临床症状,究其症状出现之病因,与“肾藏精,精舍志”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2 帕金森认知障碍病机探讨

肾藏精生髓充脑是精舍志的基础,故肾不藏精为帕金森认知障碍发病的核心病机。因精宜满不宜失,故诸多医家临证时多重于益肾填精,较少谈及精的运行,但究其本应分虚实两方面。虚责之肾精亏虚,无以生髓充于髓海;实责之精行障碍,不得聚于髓海。故临证帕金森认知障碍时,不仅要重视从虚论治、益肾填精,更要兼顾调节精的运行。

2.1 精虚

2.1.1 肾精亏虚 肾精是一身精气之根,肾所藏之精是五脏六腑精之根源,生命活动之根本。肾所藏先后天之精化髓充脑,脑为髓之海及元神之府。因年高久病、劳逸失调、房事失度等过度耗伤肾精,致肾精亏虚不能化髓充脑,髓海功能失常致精虚志不得安舍于肾[7],临床表现为“志”功能失常。如此帕金森认知障碍初起,记忆力、心之所向执行能力、技巧运用能力等下降,患者健忘、优柔寡断、意志摇摆、呆板迟钝,对外界事物反应、分析、处理能力下降等思维智能功能障碍。因于肾精亏虚,髓海失养,元神功能失常,五神之志不得安舍于肾。

2.1.2 五脏亏虚 肾对五脏精的调控是精舍志的保障,因肾所藏之精除先后天之精,亦包括余脏腑富余之精,故肾对全身脏腑之精有重要的调节、贮藏作用。五脏功能虚衰,所藏之精亏虚,需依赖肾精调和以充养五脏之虚。久之不仅不能补益肾精,反耗伤肾所藏先后天之精,致肾精亏虚,肾藏精舍志功能障碍,故有“五脏之伤,穷必及肾”[8]之谓;当肾精亏虚时不得调和充养余脏,反之耗伤余脏之精,故有“肾虚必及全身”之谓。它脏虚与肾虚如此反复、互为因果,累及五脏之五神,临床症状表现更为多变,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症状加重,逐渐向帕金森病痴呆发展,除表现为肾之志失常,亦可影响心之神、脾之意等,表现为精神异常、情感失控、性格变化、语言、日常行为能力下降等。

2.2 精运行失调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云:“精以时服。[9]”张介宾注:“服,行也”[10],表明精并非固守不行,而是不断运动且精的运行存在一定规律。人体之精从先后天之本脾肾起源,循经脉运行汇于一处,小者称之为“节”,大者称之为“海”。脑为髓之海,由肾精化生,脑窍充则精神和利,故肾精的运行影响脑相关功能发挥。肾精的运行固于肾气、行于三焦、驭于心神[11],受肾之封藏、三焦枢利、心神驭守的影响。

2.2.1 精行失其位 “精无气不行”[10],表明精的运行受气之升降出入调节,气机不利可致精行失其位。肾者主蛰为封藏之本,主藏精,指肾气具有封存、闭藏脏腑精气且不妄泄的生理功能。三焦者气机之所终始也,为决渎之官,总司全身之气机活动。肾所藏之精主要受肾气、三焦气机的影响。肾精升降失常致肾精不固藏于肾,或过度妄泄于外,或滞留于内或气弱精不升可发而为病。若三焦尤其下焦气机壅塞,不能正常行精,肾精滞而不行,无以充养全身,反滞留于内,化而为水,继而产生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中年以后肾气渐衰,气弱精不得升,脑失其充养表现为健忘、思维迟缓、执行能力下降等。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肾封藏失职,三焦枢机不利,气不行精,肾精失其本位可发而为病,表现为肾之“志”失常等一系列表现。

2.2.2 精行失其节 《素问·移精变气论篇》载:“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为生命体内之主宰和体外之象征。精的运行除受气之调控,亦受心神之主宰,心神驭精使其运行节律有度,充养全身肌肤官窍、五脏六腑。正如张介宾《类经》云:“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12]”肾精充足方可化生髓,除此肾精运行节律有度方可上行充养髓之海。《灵枢·根结》云:“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狂者即为心神狂而失其守[13],致使精的运行不应数失其节律,神守则神可驭精,肾精运行之机得畅则人寿而康健。若因情志不遂或劳逸失度则神伤为先,心神失守,神不驭精致使精行失节、藏泄失度,不能有节律的充养髓之海,髓海不能保持充盈状态,可致脑相关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意志摇摆、工作能力下降等。

3 结语

中医论治帕金森认知障碍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临床论治基于“肾藏精,精舍志”这一理论基础,以精为本,紧抓肾不藏精之病机,分清虚实、辨证论治。因于虚者益肾填精治其本,据其累及它脏不同兼顾论治。因肝肾精血同源,肾精亏虚时常致肝阴虚,故肝肾亏虚者应益肾填精、养血柔肝,临证时常用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当归、白芍、何首乌等药物配合,滋补肾精同时养血柔肝;脾肾亏虚者益肾兼顾补脾,如此后天之精化生不断方可灌养肾精,先后天之精互资共生,临证时常用黄精、菟丝子、山药、芡实、茯苓等药物同入脾肾两经,双补先后天之本。因于实者以精行失调为本,据神不驭精、气不行精的不同分证论治。因心肾水火相济,精神互济,肾精亏虚不能上济于心时,心火亢盛则神乱无以驭肾精可发而为病,故神不驭精者,临证时应重滋肾清心、调神驭精,常用黄连、远志、茯神、龟甲、玄参等药物配伍,以达调和阴阳、交通心肾之效;精无气不行,气机郁滞时影响肾精的升降出入,致精行失其位,临证时应固肾气、枢利气机以调气行精,应用山茱萸、桑螵蛸等药物顾护封藏肾精,同时还应用柴胡、升麻、枳壳、陈皮等药物调畅三焦气机,使肾精守其位同时充养全身。临证时紧扣“肾不藏精”这一病机,补益肝脾、益肾填精治其虚,清心调神驭精、枢机调气行精治其实,改善疾病当前阶段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预防或延缓帕金森认知障碍的进展。

猜你喜欢

精舍髓海灵枢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补山精舍
最后的家:摩耶精舍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精舍之类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脑功能连接研究
韩碧英“调理髓海”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采采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