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英能:扎根深山扶贫的“能书记”

2020-01-13严爱群

老区建设 2020年23期
关键词:张英贫困户村民

遂川县营盘圩乡大夏村位于赣湘两省三县交界处,距离吉安市有220多公里,山路盘旋,山势险峻,交通极为不便,这里有千年鸟道、最美梯田、崇山峻岭。“太偏远、太闭塞、太贫穷”曾是这里的“标签”,直至吉安市林业局扶贫工作组的进驻, 一位第一書记的主动请缨,让这个深山里的省级贫困村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起,吉安市林业局干部张英能来到大夏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与大夏结下“扶贫”之缘。

凝心聚力  强基固本“添活力”

大夏村是“十三五”省级重点贫困村,辖10个村民小组,226户873人,有贫困户54户202人。“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张英能深知,要想确保剩余贫困户脱贫,脱贫户不返贫,首要任务就是要与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

随着驻村的深入,他发现个别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存在隔阂,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够强,有些工作在全乡8个村(社区)排名最后。为尽快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逐个深入谈心交心,找到症结,通过努力一一化解,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明显增强。

“张书记常跟我们说,大夏村,顾名思义就是只要大家团结感恩奋进,就能‘夏(吓)退任何困难,村民通往小康路!”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建平说道。

受贫困及过去生产生活不良习惯影响,村民私搭乱建、柴草乱堆、垃圾乱扔现象严重,人居环境整治迫在眉睫。张英能带领村“两委”班子通过划片包干,让村干部带领片区党员亮身份,到村小组召开“千年鸟道夜话心连心百姓屋场会”,和村民一起开展环境整治。

现在走进村里,人居环境令人眼前一亮,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整洁干净,两边花木郁郁葱葱,村民的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家禽家畜定点圈养,村民保持卫生整洁。“现在村里环境好多了,晚饭后会和家人出来走一走,散散步,心情很是舒畅!”老支书陈国财说道。

由于大夏村与湖南桂东县城关镇相邻,外来人员流动频繁。春节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家的10多名党员和志愿者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承担重点人群排查、流动人口登记、交通要道值守、防控知识宣传、隔离人员观察等工作,守护着大夏村。“张书记反复劝村民少出门,但他自己却要出门做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自掏腰包免费给村民送口罩。”2020年2月5日,村党支部书记邱瑞祥告诉我们。

脱贫攻坚、公墓山建设、绿色殡改、“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村党支部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时,张英能都主动参与,履行好第一书记的职责。全面落实党建“三化”要求,健全“三会一课”等制度,加强党员队伍日常管理,完善村级组织阵地,整体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开展和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带头开展“党课开讲啦”,给党员和群众讲好红色故事,丰富支部主题党日。如今,村“两委”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村里党员的家门口都挂上了“六示范六带头”标牌,干群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各项工作正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2020年,村党支部获得市级“六好”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民情日记  搭起干群“连心桥”

“作为第一书记,拔穷根、不返贫、奔小康,不但要驻村,更要驻心。”张英能深知肩上担子的重量。

掀开被子摸一摸,揭开米缸看一看,抬头看屋漏不漏,问问贫困户近期生活过得怎样,这是张英能走访贫困户都要进行的程序。贫困户白天干活,他就采取“晨访+夜访”、“圩访+田访”等形式,与贫困户聊家常,了解他们生活生产存在的需求和困难,针对致贫原因,宣传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帮扶举措:赖小明、邱周闾和邱周明等贫困户反映要到县城办理残疾人证,路途远,行动不便还会晕车,急需帮助代办;邱周定等贫困户反映急需油茶苗来栽种油茶;疫情期间,贫困户赖火生的女儿要去南昌上课、邱周闾的儿子要去县城上课,买不到口罩……这些,他都写在《工作手册》上,记在了心上。

往返县城多次为赖小明等贫困户办好了残疾人换证;深夜将边缘户赖贤林的妻子,第一时间送到医院诊断救治;帮助赖丁华等贫困户销售冬笋、茶籽等农产品;帮助邱德桥、邱建华等贫困户克服疫情影响到县城重点企业就近务工就业;邱运根、黄秋连等贫困户和邱建平、张贤水等村民发展产业找他帮忙要苗子;贫困户赖贤玉和邻居吵架会找他调解,群众有什么心事都会找他倾诉。2020年5月16日,村里遭受暴雨灾害,导致少数困难群众家庭发生房屋挡土墙倒塌,日常生活遇到困难。为此,他积极主动向市红十字会争取到近2万元物资,为受灾群众解决好后顾之忧。同时,每年“三节”和国家扶贫日,他都会联系帮扶单位,为村里筹集慰问金和物资近10万元,圆梦贫困户的微心愿……张英能处理的事,常人看来大多是“鸡毛蒜皮”之事,可他总是认真地听着,记在心里,从不怠慢。“既然当了第一书记,就要担起第一书记的责任,用心为贫困户解决困难问题。”这是张英能在《工作手册》上的扶贫走访体会。

建档立卡贫困户赖石生,是乡村干部最熟悉不过的一位村民。张英能隔三差五去他家,通过“唠家常”的方式,搭建起了与他交心信任的桥梁:主动帮助他销售茶籽、土鸡等农产品,把货款交到他手中;受疫情影响,帮助他到遂川中学代领他女儿的高二试卷资料并送到他家;帮他申请小额贷款,指导他种植油茶、毛竹、石菖蒲等产业和发展养鸡鸭等养殖业……从此赖石生记住了这个爱和百姓拉家常、且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的人,他有事没事的时候也总喜欢到村委会找第一书记。渐渐地,在群众眼里,他成了一个讲道理、办实事的“能书记”。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张书记,张书记很辛苦,母亲患有子宫内膜癌,父亲有高血压,2个小孩这么小,小的才1岁,家庭都管不了,还时刻牵挂和帮助我们,我们不努力不行啊。”去年12月12日晚,在“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的会场上,明亮的白炽灯下,赖火生、黄秋连等贫困户相互鼓励、打气,提振脱贫奔小康的精气神。

精准施策  助力全村“奔小康”

要确保脱贫不返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发展和稳定产业是硬道理。大夏村平均海拔在800多米以上,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适合种植高山黄花菜、汗头菜、茶叶和石菖蒲等产业。

贫困户和村民起初不看好,张英能就挨家挨户做工作,向大家保证:“如果产品卖不出去我全收了!”,打消了贫困户和村民的思想顾虑。目前,大夏村建成116亩高山黄花菜、65亩茶叶、5亩汗头菜和30亩石菖蒲产业扶贫基地,成立晨曦高山黄花菜、强鑫茶叶等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社,免费发放苗木、化肥、营养液,指导栽种采摘、市场销售全程服务,邀请教授级高工到村里举办培训班,到田间地头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了贫困户“造血”功能。为帮助销售农产品,张英能自己拍摄制作微视频,借助抖音、学习强国等平台向外界推介,直播带货,为合作社销售黄花菜近1000斤和茶叶近400斤,为贫困户实现增收6000元以上。去年底剩余贫困户实现了全部脱贫。

脱贫户邱周闾长期在九江务工,受疫情影响,收入减少。其爱人赖运娇因残在家抚养小孩,大儿子邱水平准备自费读函授大专,小儿子邱金云在縣城燕山中学读高一,生活负担较重。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做到精准帮扶不返贫奔小康,成为张英能每天要思考的问题。在落实残补的同时,张英能走访发现赖运娇吃苦勤快,便主动介绍她到村里黄花菜扶贫产业基地从事锄草、采摘等劳动,仅劳务收入一年近6000元。此外,张英能帮助她申请到村里保洁员公益性岗位,介绍她到村里顺丰竹制品加工厂打零工,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指导她种植油茶、茶叶和毛竹等,2019年她家庭可支配收入达4.2万元,一步步走向幸福小康生活。

任第一书记以来,张英能为村里争取到100多万元项目资金,新建通组路600米,入户路3724.5米,排水沟700米,建成东坑和洲尾水陂维修加固2座;修建村茶叶垅到湖南桂东县南华公路,打通大夏村通往外界的又一出口,几代人盼望已久的“通组路”梦终于实现了;高标准打造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文化广场和文化墙,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借助“千年鸟道”金字招牌,将大夏村成功打造为“候鸟文化艺术村”,办起了多家农家乐,实现了“走乡村旅游,办生态农家乐”的致富道路。

“遂川县首个县级森林公园”“吉安市‘六好基层党组织”“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挂满了墙壁。如今,找到致富门路子,入社就业得票子,幸福生活小日子,村里的道路变好了,网络信号通畅了,生活条件改善了,村里贫困户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视贫困户为亲人、视村民百姓为父母,年轻的张英能用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苦干实干的工作激情,两脚沾泥,一心干事,将青春汗水洒向扶贫一线,推动大夏村由“脱贫”向“小康”转变。

作者简介:严爱群,吉安市扶贫办公室。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张英贫困户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深秋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