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六大衔接”文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0-01-13梁友泉

老区建设 2020年23期
关键词:易地成果攻坚

脱贫只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伟大成就,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推动脱贫地区接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万载县作为革命老区,应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脱贫之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根据万载县的实际情况,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六大衔接”文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后的接续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做好政策机制衔接,构建巩固发展体系

在脱贫攻坚期,我们通过各种有效帮扶措施实现稳定脱贫,出台了各种保障性、激励性、突击性政策,部分贫困人口脱贫对政策依赖性很大。脱贫之后,要有“扶上马送一程”的意识,严格落实脱贫“四不摘”,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不断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机制,避免陷入“坠崖效应”。

脱贫之后,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将面向更加复杂艰巨的相对贫困治理,帮扶对象和帮扶内容更为广泛,需要尽快加强对现有扶贫政策进行分类研究、拓展创新,明确哪些接续保留、哪些调整完善、哪些转化撤除。要健全“两类人群”的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尽快完成政策体系和机制的架构,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引航导向。例如,万载县新出台的防贫保险机制需予以保留,脱贫攻坚期创新出台的健康扶贫“一站式”报销、产业扶贫奖补、电商扶贫公司与扶贫基地产销合作等一些特惠型政策应拓展为普惠政策。

做好产业发展衔接,打造全面振兴引擎

发展产业是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应将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最大结合点。《建议》指出要“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的基础上,挖掘乡村资源,遵循市场规律,克服政策过度依赖,因地制宜、做精做优特色产业,构建具有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体系,推动扶贫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变,以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近年来,万载县累计投入1.46亿元,发展扶贫产业330个,发放小额信贷2.46亿元,培育致富带头人277个,发放贫困户自主产业奖补资金1491.2万元,已初步形成油茶、茶叶、蜂蜜、百合、黑山羊、乡村旅游等一批成熟的特色产业。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大农村人才培育、技术扶持、电商扶贫的支持力度,借鉴推广上峰有机茶、黄源水酒、皂下乡村旅游等一批当地成功案例经验,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推进三产融合,着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打造乡村振兴发展强大引擎。

做好稳岗就业衔接,端稳百姓致富饭碗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目前,贫困户务工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达60%以上。“十三五”时期,万载县大力实施月嫂、电商、烹饪等“订单式”精准培训,培训贫困劳动力1.3万余人次,发放就业交通就业补贴1117.87万元;引进搏鹰等224个扶贫车间(加工点)建在群众家门口和易地搬迁安置点,让贫困户楼上安居楼下就业赚钱顾家两不误;开发扶贫专岗公益性岗位1978个,解决弱能半劳动力就业。通过外出务工、县内就业、乡内安置等举措,2020年实现14247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这种“培训+就业+公益性岗位”分类施策稳岗就业的做法具有很强的推广性。在乡村振兴中,应着力做好就业扶贫的稳岗拓面与衔接,进一步加大面向市场的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力度,加强扶贫车间家门口就业,科学合理开发管理公益性岗位,加强就业与产业、龙头企业的对接,精准链接供需端举办针对性强的招聘会,不断增加广大群众、特别是搬迁群众的就业机会。

做好基层治理衔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要更加注重精神贫困,要发挥基层党建引领,加强基层治理,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扶贫开发同精神扶贫相衔接,不断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让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发展中去。2018年以来,万载县综合施策开展“五扶五评”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群众自主脱贫和感恩爱党蔚然成风,脱贫之后应作为长效机制予以坚持。

同时,要加强易地搬迁融入城市社区管理,深入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丰富群众文化,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文化繁荣与振兴。

做好资源要素衔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衔接乡村振兴,要盘活农村各类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要加强资金资产项目管理,全面摸清脱贫攻坚以来扶贫项目资产底数,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要盘活易地搬迁迁出地和迁入地资源,加强易地搬迁资产后续管理和监督,规范收益分配使用,讓搬迁群众依靠店面、摊位等资产资源创业和获得收益。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有效克服现有制度的局限性,创新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各种合作发展模式,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拓宽形成多元资金投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用、钱尽其效。

做好人才队伍衔接,筑牢持续发展基础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的振兴。脱贫攻坚驻村结对帮扶机制,在资金、项目、技术、人脉等各领域为贫困地区脱贫做出巨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脱贫之后应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保持扶贫队伍的稳定,支持贫困地区接续发展。同时,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致富带人培育摆在重要位置。万载县根据发展需要多元化开展乡土人才知识和技能培训,在现有277名致富带头人的基础上加大培育力度,达到每个村有3-5人以上不同领域的“专家”,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支“不走”的扶贫队伍。鼓励外出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能人人才返乡创业,通过龙头企业和致富能人带动发展。

作者简介:梁友泉,万载县扶贫办宣教部。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易地成果攻坚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验收成果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攻坚脱贫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