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现状分析及建设思路

2020-01-13戴巧玉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准则环境监测污染

陈 春,戴巧玉,陈 洲

(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应城市分局应城市环境监测站,湖北孝感 432400)

对环境质量和污染产生的源头进行详细勘测是环境监测的标准,监测所得出的数据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依据和保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环境监测方法是我国“两级五类”环境保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方位角度来看,环境监测方法的标准不仅数量较多,而且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我国目前的新形势下,社会对于环保标准有了新的要求,以至于环保政策和工作越来越严格。

1 我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现状

现如今我国具有470余项较为完整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其中包含有对空气、水资源、物理环境、废料等方面的检测方法,同时我国相关部门还在积极努力的制定一些标准以完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我国目前已有的标准体系已经对我国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一共发布了473项环境保护监测方法标准,其中在水质监测方面的有189项标准;在空气方面的标准数量仅次于水质监测,有156项标准;噪音方面16种;废料方面29项;土地土质方面43项,其余占据40项。并且我国相关部门正在加紧修订的环境检测方法标准有288项。

2 现有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系统性不足

由于我国环保工作是在近几年才加大关注力度。因此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存在着方位界限不清楚,责任划分不明确的问题。虽然监测方法标准在数量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在质量方面缺少一定系统性的规划,环保工作无法依据监测方法标准进行科学监测。现如今,大量的检测方法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没有统一的规则,标准数据比较混乱,使环保监测局不知该以哪一种监测标准执行。例如,对水中的多氯联苯含量进行监测就有很多种不同的检查标准,有的标准是需要对水中多氯联苯混合物进行监测来采集数据,而有的标准是对多氯联苯单体进行监测。与此同时,由于没有系统的分类规则,这些年很多标准存在着命名不规范的问题,很多不同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有着一样的命名,环保检测部门有时无法从众多标准中获取最为科学的监测方法标准。而且还有一些不同标准的监测方法监测的内容却是一致的情况,这些都为我国环保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2 适用性有待提高

现如今我国所使用的环境监测方案是环保部门依据欧美、日韩等国家的环保监测标准来制定的。但由于不同的国家环境和温度有着巨大的差异,导致有些国家的环保标准在我国并不适用。而且在我国的各地也有着不同的污染情况。如果我国环保标准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仅仅对国外环保标准进行稍微地修改,在实行过程中将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以下两方面有所体现:首先是检测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对我国具体污染状况的采集不充分,监测方式方法的制定也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在数量、种类等方面也未能达到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其次所选取的范围较为片面,例如以废气类污染检测为例,其中一些实验环节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做到全面覆盖,在对各行业污染来源,废气种类,制作工艺等方面监测对比时,仅仅选取了较为便捷获取的样本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导致其精准度较低,无法完全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具有片面性。

2.3 环境监测标准的完善

对于我国环境监测标准的制定需要及时完善更新,使其能够制定一个全面的行业标准,就目前制定的对于环境污染方面的监测分析准则已作为了我国相关行业的指导性准则。虽然其在多数需要检测的方面都具有了具体的指导细则。然而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之在很多领域不能够做到十分完善。如在废气污染监测的时候,实际采集样本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做到与标准规定做到完全一致。而在对生物及其微生物的研究中,其制定的行业标准也难以达到实用性,其中一系列的准则都应当能够做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由此可得出,有关于污染检测方面的行业准则都应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

2.4 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综合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当前新的发展背景之下,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有着极其突出的创新性特征,而创新技术的进一步研发也使得相应技术对于整体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极为突出的现实性要求,部分技术人员在新时代背景下往往无法对相应的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进而使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无法使综合能力与整体技术水平起到高度的契合作用,从而使整体环境监测由于人员综合水平不足而导致一定程度的无效化工作现象发生。此外,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应的工作人员自身无法对整体监测工作予以有效的重视,并且无法对创新型监测技术的应用予以充分的注重,从而使其在工作中轻视各类创新性技术,并且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环境监测方式,进而使整体环境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陈旧性特征大幅度凸显,同时,环境监测部门在进行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往往无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使员工在具体的工作中无法通过优秀的培训获得有效的创新性技术赋能,由此使员工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较为突出的现实性制约,使相应员工在具体工作中,无法充分地对各项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应用,进而使得整体环境监测工作所具有的滞后性特征过于明显。

3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建设思路

3.1 优化体系顶层设计,增强监测标准体系科学性

在当今社会,环保已成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样大环境的影响之下,与环保相关的各方面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因此需要建立完整的行业体系。而其相关体系的建立应当以达到环保要求为重点,将减少污染的排放量,使污染总量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达到环保的要求。而我国目前的监测标准并不够完善,因此需要不断的修改完善,结合我国在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的检测标准使其能够从长远来看达到环保的要求。

对于环境污染监测准则的制定,是需要经过实际工作的仔细考察,认真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建立更加完善的行为准则。也使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时能够具有明确的界限,避免因界限不明而产生相关问题。除了对我国实际的分析研究之外,也应当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准看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国的环境监测准则更加完善适用。

3.2 加强与其他环保标准的衔接,提升监测标准体系协调性和适用性

从当前来看,在制定我国污染环境监测准则制定的过程中,要选取恰当的方式方法,采集到准确无误的数据,从而满足质量方面的相关要求。

另外,在对不同领域检测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也应当作到广泛征集有效的信息并对其审议,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使其在往后实际领域的运用中能够得心应手,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执行力。无论制定任何的一条准则,都需要做到明确其相应的范围,并与监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接,以免出现数据错误或者范围不明确。在检测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对错误环节及时纠正清理。

在做到不断更新完善我国检测准则修订的同时,更应该做到与国际接轨,要充分研究国外相关行业的优势之处,将其应用到我国的具体领域。在对国外检测标准研究的过程中,要明白其对于我国的适用性,具有价值的方面应当虚心接受,而对于与我国实际不符的内容也应当摒弃,不应一味崇洋媚外。不同的国家由于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准则。我们要做到的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检测准则,使我们在相关领域能够独树一帜。

在对一种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时,应当采用多种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多种方法的测定就能得到大量的研究数据从而能够进行详细的分析。而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征集的各类意见和审议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最为准确的结果。为了在避免环境监测中出现问题,工作人员需要仔细核对测定方法和范围,并与相关化验人员进行准确的工作对接,从而保证好每个时段结果的准确性。并需要对结果开展验证工作,从而使我国的环境监测方法更加实用和准确。在我国环境监测方面,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按要求进行检验,严格遵守相关工作的规章制度。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到实地调查研究,根据当地气候、环境的实际情况选取最有效的环境监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取样分析得出结果。

3.3 加大环境监测基础研究

现如今,我国存在这一种污染物没有达到指标就不去控制的病态现象。当这种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损失非常严重的时候,环境监测方法能够自行增大,以作为依据去处理。如果环境监测方法不够先进,那么就需要加速去改进从而让环境监测方法体系能够更加完善。要想环境监测方法体系变得更为强大,必须得有针对性地投入大量的人员和资金,这会使监测方法更加完整从而更好地发展。在未来,可能还会碰到其他没处理过的环境问题,就需要我国提前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以便于今后更好地去处理这个问题。

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能够加快环境监测事业的大力发展。仅仅引入高端技术并不能真正地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想要使该体系更加全面,在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对监测标准内容进行增加等。

在制定标准计划时,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将引起的未来几十年的环境问题的重心转移方向,在监测指标方面具有前瞻性;监测分析技术的前瞻性应结合我国监测技术发展水平,适度采用成熟、可靠、高效的新技术,形成适度超前于现行污染监控体系需要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

4 结语

在当前新形势下,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环境保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我国相关环保部门需要按照科学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进行环境监测。在实际工作中避免现有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尽快完善内容,优化制度设计,早日建立出完整、系统、科学的标准体系,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准则环境监测污染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IAASB针对较不复杂实体审计新准则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基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修订分析
学学准则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