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讨

2020-01-13赵朔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现代化

赵朔

(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辽宁沈阳 110161)

1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也是我国的重大改革目标。生态治理与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关系,可以说生态治理的现代化是推进我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有效途径[1]。

2 传统环境保护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存在如何协调经济增长目标和生态保护目标关系的问题。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我国来说都很重要,都是我国政府的重要目标。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可能会造成生态环境质量的降低。例如,过分关注经济建设,许多企业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如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经济增长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传统的环境保护模式未能有效地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其次,政府治污目标与企业实施目标存在冲突。企业是经济建设过程当中的最大受益者,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态环境资源,而政府大力推进强制性管理,会使企业的经济利益缩小,而其生态资源成本却提高,因此企业可能会选择用更加隐蔽的方式来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以逃避政府部门的监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工业企业还会大量地排放污水,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节约成本而无限制地利用生态环境资源,这些行为为政府的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还加大了我国环境的恶化程度。

再次,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意识有待提高并落实在行动上。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尽管有大部分人认识到生态建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仅有少部分人愿意彻底地改变自己的现有生活方式,为保护生态环境付出努力。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已经得到了提高,但在生活中还应更好地进行实践。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只靠部分人的有效治理无法改变整个治理体系的问题,需要全体人民行动起来,为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出贡献。

3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策略

3.1 完善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现代化[2]

完善我国生态制度体系,应该建立起资源高效利用的机制。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人均资源短缺,同时我国的资源约束也越来越紧,高消耗、高排放的生产模式已经使我国生态系统不可再持续地发展。所以必须要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明晰资源产权,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做到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总量管理以及节约制度,禁止企业无偿甚至低价使用自然资源。严格地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只有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够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3.2 压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任务,推动其履行生态环保职责

破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困境,关键是要构建新的生态保护体制,实现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首先,生态环境作为全国人民共有的产品,它是一种公益化的存在,政府理应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体系。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政府体系内部的责任。其次,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尤其是一些高消耗的企业,其消耗的生态资源的比例占我国总生态资源的大部分,为了推行政府制定的法规和制度,首先应该发挥这部分企业的作用,将生态保护作为企业的一项考核指标,使企业在管理方面引起重视,将生态建设视为己任。再次,为充分调动企业、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的积极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企业、居民承担责任,同时规范执法权限和企业、居民不遵守法规的问责机制。

3.3 提高社会参与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不是追求短期效益的消费品。生态环境是一种公益性产品,一旦未得到较好的保护,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为了推动我国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建立,民众和企业应该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且履行相应的约束条款。在民众和企业参与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当地提高企业和民众的收益,以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生态建设,例如,当企业淘汰高耗能产品时,政府部门应该给予明确的补偿。

3.4 以数据做支撑,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就传统的环境保护体制而言,其缺乏基于客观的信息数据分析,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积累丰富的数据资源,让大数据思维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得到真正的应用。基于大数据的优势,可以首先确定短期目标和工作进度,再结合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充分地做好顶层设计、长期规划,明确方向和工作重点。大数据还能够进一步帮助生态环境部门进行舆情监测和分析,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更充分的信息,进而协助政府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3]。

3.5 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更全面地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应该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就必须要坚持生态和经济共同体整体系统规划,做好布局,重视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地区的保护,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明确政府和企业以及居民在利用生态资源的同时,应该维护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以国家为主体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进行统一保护、统一管理、统一修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结语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环境保护
渤海海洋环境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