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外感高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1-12张丽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外感体温急性

张丽娟

(丹东市中医院急诊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外感高热是由邪毒内侵所致的热盛急重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六淫邪毒侵袭肌腠,导致体温高于38.5 ℃,该病起病急,极易损耗阴气,继而导致昏谵、痉厥、闭脱等临床表现。当前临床关于外感高热的治疗主要采取解热镇痛药为主,但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大,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而冰袋、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非药物退热方法,虽能避免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但物理降温法的降温效果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且物理降温法不适用于年老体弱、高热恶寒、过敏体质者[2]。因此,提高外感高热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关键。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丹东市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外感高热患者分到观察组(n=56例)和对照组(n=5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20~75岁,平均(43.34±6.62)岁;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1例,流行性感冒17例,急性支气管炎6例,急性扁桃体炎1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20~75岁,平均(43.32±6.63)岁;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0例,流行性感冒16例,急性支气管炎7例,急性扁桃体炎13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等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出院指导、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及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施以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如下:①制定外感高热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路径表的制定主要根据现有的中医护理标准以及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同时制定中医证候观察表,根据中医证候观察表的评分评价护理效果。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修改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②入院后第1~2日。首先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并结合四诊结果对患者的病情及辨证分型进行评估。同时由责任护理人员将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及注意事项详细的讲解给患者及患者家属,以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根据患者的睡眠、头痛、体温等症状,施以中医针对性护理操作。③入院第3~4日。对患者进行对症施护。对于大便难解者,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应注意保持患者的大便通畅,予以石膏、柴胡等中药煎水进行保留灌肠,灌肠后保留30 min。对于体温≥38.5 ℃,且身热无汗者,遵医嘱予以升降散,升降散方剂组成:片姜黄10 g、蝉蜕6 g、僵蚕10 g、制大黄10 g。由本院中药局提供,1剂/天,沿着患者的背部及大血管走行进行反复的擦拭,并选择风池、曲池、大椎等穴位进行刮痧。对于头痛者,选择太阳、百会、穴印堂等穴位进行按摩。对于周身酸痛不适者,选取阿是穴、穴大椎等穴位进行按摩。对于咳嗽剧烈者,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并帮助患者叩背,空心拳,至下而上。对于痰液稠难咯出者,遵医嘱予以沫舒坦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于风热咳嗽者,可指导患者食用荸荠糯米粥。④入院第5~7日。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后,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多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操,并注意劳逸结合。同时指导患者出院后应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主;避免摄入辛辣、肥腻之品以及酸梅、柿子等酸涩敛汗之品。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分值>90分为非常满意,分值为80~90分为满意,分值<8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的体温复常时间分别为(29.51±5.36)h、(35.14±6.74)h;经t检验,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86%(52/56),其中不满意4例,满意23例,非常满意29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93%(47/56),其中不满意9例,满意21例,非常满意26例;经χ2检验,P<0.05。

3 讨 论

外感高热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四季均可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预先制定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可对整个护理流程进行规范、细化,有利于指导护士规范操作,并能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及连续性,避免护理错误的发生[3]。

综上所述,外感高热住院患者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使患者明显受益。

猜你喜欢

外感体温急性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急性心包炎1例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
产后外感高热辨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