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老年患者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2020-01-12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危重症气道肺部

周 贺

(营口市中心医院干诊病房,辽宁 营口 115000)

人工气道多用于危重症患者,是指通过气管植入通气设备代替呼吸的一种治疗方法,目的是肺部功能缓解,延长患者生命[1]。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是当前医院提倡的一种方式,笔者认为,在人工气道通气过程中应结合正确的护理方式,集束化护理方式是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现将其护理过程和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危重症老年患者200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两组均行人工精细化管理。其中男性103例,女性97例,年龄59~72岁,平均年龄(60.21±3.83)岁。两组均经过我院检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自愿签署治疗护理协议,并且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均对研究结果无影响,满足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内容涉及排痰、翻身、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过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实验组患者集束化护理,通过循证护理方案,实施从口腔、气道到肺部的全过程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气道湿化、气道吸引、气囊管理和消毒处理等。先后记录两组护理后的肺部感染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先后观察两组患者住院3~5 d、6~10 d后的肺部感染和VAP发生率,同时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完成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为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为普通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以P<0.05代表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人工气道建立3~5 d,对照组肺部感染9例,VAP 13例,实验组肺部感染5例,VAP 6例;人工气道建立6~10 d,对照组肺部感染24例,VAP 19例,实验组对照组肺部感染13例,VAP 11例;两组通气时间比较,对照组(10.67±2.18)d,实验组(6.13±2.25)d。两项均可见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是老年危重症患者延长生命的关键。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通过正确的护理来降低肺部感染、VAP的发生率。临床上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是提升精细化护理效率的重要方式,随着医学护理技术的发展,集束化护理提出并应用于临床中。这一护理理念最初由美国健康研究所提出,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集束化方案已经得到临床正式,可以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肺部功能,与单独执行精细化管理,对患者的生命延长更具积极意义[2]。本次研究证明,通过两个阶段的对比。实验组的VAP和肺部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总通气时间对照组要长于实验组,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可以说明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在气道建立中的积极作用。实验组本次通过对人工气道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循证护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检查和判断,对人工气道管理的重点关节进行分析,制定包括气道湿化、气道吸引和气囊管理等过程的精细化护理方案,以循证护理为基础,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来规范护理行为[3]。在执行护理过程中,需要选择专业性高的护理人员。在具体护理实施中,注重细节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每个元素的具体实施,使护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护理项目操作,使护理工作规范[4-8]。科学,保证人工气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但是由于本次研究仅就最近1年内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样本量显得不足,在结论上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并且目前,将氯己定洗浴列入医院感染控制的集束干预策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对集束化的护理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综上,危重症老年患者人工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行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分布感染发生率。缩短通气时间,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危重症气道肺部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